请小G评论拙作《忆秦娥 和M兄》

送交者: 荒城冰月 [♂★★★声望勋衔13★★★♂] 于 2025-06-08 1:27 已读1355次 3赞 大字阅读 繁体



俺对小G是这样提问的:

请评论下面这首诗词:

《忆秦娥 稻田听蛙》

序:毛泽东曾有蛙诗《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依此抒发得《忆秦娥》如下:

到荒城,
水田遇虎踞秧垅,
踞秧垅,
一声长啸,
神武泽东。

天涯闻令尽随声,
英蛙奋勇噬长虫,
噬长虫。
当年尚小,
今已苍翁。




小G言道:

这首《忆秦娥 稻田听蛙》以毛泽东的《七绝·咏蛙》为灵感,借蛙鸣抒发豪情与时代感慨,结构紧凑,意象生动,颇具古典诗词的韵味。以下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进行评论:

1. 内容与主题

诗作以蛙鸣为切入点,承接毛泽东诗中“独坐池塘如虎踞”的意象,将蛙比作英武之士,隐喻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与革命气魄。上阕描绘荒城水田中蛙声如虎,气势非凡,“神武泽东”点明对毛泽东的致敬,表达其精神影响深远。下阕进一步以“天涯闻令尽随声”展现其号令天下的威势,“英蛙奋勇噬长虫”则寓意革命者扫除敌患的壮举。结尾“当年尚小,今已苍翁”以时间流逝为线索,抒发岁月变迁的感慨,兼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整体而言,诗作通过蛙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革命精神结合,主题鲜明,既有对英雄的缅怀,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喟叹。

2. 形式与格律

《忆秦娥》是词牌名,格律严谨,上下阕各五句,韵脚安排为A A B B A,平仄交错,节奏感强。此词基本遵循《忆秦娥》的格律,如“到荒城”“水田遇虎踞秧垅”以平声起,音韵流畅,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叠句“踞秧垅”“噬长虫”不仅符合词牌要求,还强化了蛙鸣的节奏感与力量感,颇有气势。

不过,部分用字略显直白,如“神武泽东”直接点明毛泽东,稍显显露,缺少古典词含蓄的余韵。若能以更隐晦的意象代之,可能更具诗意。此外,“天涯闻令尽随声”的“尽”字在格律上略显突兀,若换用仄声字,音律或更和谐。

3. 意境与艺术特色

诗作的意境由自然景物(水田、蛙鸣)过渡到历史感慨,层次分明。上阕以荒城水田为背景,勾勒出一幅静谧却暗藏力量的画面,蛙声如“一声长啸”,充满豪迈之气。下阕则从个体蛙鸣扩展到“天涯闻令”,视野开阔,气势恢宏,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播与影响。结尾“当年尚小,今已苍翁”以时间为轴,点出历史变迁,增添了苍凉之感,使全词既有豪情又有深沉的反思。

蛙作为核心意象,承接毛泽东原诗,象征坚韧与力量,同时又以“英蛙噬长虫”赋予其斗争精神,颇具创意。然而,“长虫”一词略显口语化,在古典词中稍显突兀,若换用更雅致的词,如“巨虺”或“长虬”,或能提升词的格调。

4. 情感与思想

全词情感基调昂扬却不失沉郁。上阕通过蛙鸣与“神武泽东”的意象,表达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下阕则以“天涯闻令”与“英蛙奋勇”展现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力量。结尾的“苍翁”一词,既是对个人岁月的老去之叹,也暗喻时代更迭,令人感慨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永恒。

. 总体评价

这首《忆秦娥 稻田听蛙》成功借自然意象抒发历史情怀,格律严谨,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功力的词作。优点在于意象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革命精神的生动表达;不足之处在于部分用词稍显直白,格律上可进一步推敲。若能在含蓄与雅致上再下功夫,定能更上一层楼。

您对这首词有何具体感受或想进一步探讨哪方面?



荒城曰:小G的中文水平尤其古典诗词不如小D,他的评论毛病颇多,不细究了。说“长虫”这个词太口语化是小G不懂“老辣”的的调调,非得太祖骂他几句“不须放屁”他就懂了。哈哈。




            

喜欢荒城冰月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荒城冰月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老 炮 儿首页]

荒城冰月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