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中文学校微信群里沸沸扬扬说有什么亚裔细分了。丁曼伸着脖子听。
大家说要去抗议要去游行,这么细分下来我们华裔以后上大学更吃亏了。
稀里糊涂游行完,丁曼又加入了几个新的微信群组:蘑菇群,团购群,舞蹈群。
丁曼心里特踏实,感到生活很充实。回想自己到美国之后,从零开始。一路走来,颇有些感慨。
和其他人相比,生活虽然不出类拔萃,但起码都是一样的,起步都是一般高的。哪样也没落后过啊。 怀上孩子的时候,其实各方面还都没准备好,学校课程紧,找工作又遥遥无期。只是因为丁曼的妈妈一直重复的定心丸在生效: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早点儿要孩子,我帮你看。
丁曼信以为真,觉得后盾强大,那就生呗,反正有妈呢。 孩子生下来那头半年,每天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怎么改都改不过来。而丁曼夜里满打满算只有两小时的睡眠,听着孩子哭,自己精疲力竭地也想哭。
妈妈签证好几次都没签成,只能远程遥控说一些“都是这么过来的”云云。
那些飘在空中的支持的话,早被孩子的哭喊冲散了。丁曼已经没有力气去询问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了。 受到其他中国学生的启发,丁曼在月子里就已经打算把孩子搁回老家,等过几年自己工作生活都安稳了再接回来。
计划是回国一个月后自己回美,让孩子在姥姥姥爷那里长到两三岁。
在老家待的那些天,看到大人不洗手就摸孩子的小脸和小手。吃饭时小叔刚满一岁的儿子想撒尿,就任由那孩子就地撒。
丁曼想过来想过去,头一次脑子里有了个模模糊糊的裁判叫停,最终还是和孩子一起回了美国。
既然妈妈签不出来,就换公婆。先是半年,又再续半年,帮助做做饭搞搞家务。
计划得挺美:打算孩子也有人帮忙照应,自己每天的晚饭也有个着落。
公婆到后,晚饭吃的都不顺口,而且婆婆对孩子的看护是通过指挥丁曼的行动来进行的。
对丁曼的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种种看法当然是通过丈夫来传递。
丁曼和丈夫数着日历度日如年。
公婆自己呢,更是满心满眼不高兴。本来他们跟邻居和同事说的是去美国玩儿,结果就去了个大峡谷。剩下的整天圈在家里,没电视没广场舞。想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都没天天做饭呢。 终于捱到把孩子送幼儿园,丁曼和丈夫喘一口气的同时,就得学着其他的家长,让孩子学点儿什么课外的东西。
而且爸妈公婆都叮嘱,孩子可不能把中文落下。于是中文学校也是一定要去的。
在中文学校,加入到微信群组大家庭中。所有微信上的人都把孩子送去学琴,丁曼也开始这儿问问那儿听听。把孩子塞进一个俄罗斯老师的班里。
没钱买三角钢琴,就辗转买个立式的旧琴。
群里家里有女孩的人都让孩子在学琴之外去学画画和跳舞,丁曼只让孩子加入了一个舞蹈的行列。
画画还老得买纸买颜料,舞蹈也就买两双鞋,凑合瞎跳跳锻炼锻炼身体罢了,以后又不是真干这行。
平淡的日子如流水一般过去。
工作上马马虎虎,够吃够花。但没有什么谈得来的同事,自己英文也一直磕磕绊绊的。
真正可以聊天的还是周围说中文的人。
跟蘑菇群去了趟州立公园,踩了一脚湿乎乎的叶子。把蘑菇照片贴在微信上给高中同学看。
跟团购群定了几斤海鲜,下班绕道到华人商店去取。把小龙虾的照片和家里人分享。
跟舞蹈老师学了几样民族舞,往抖音上传了两回。链接搁在朋友圈,赚回了好几个向上的大姆哥。 每个礼拜丁曼忙忙碌碌接孩子送孩子,跟中文学校的家长一起探讨爬藤的路数。
本来一切都应该按部就班,大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跟,简单。
没想到,一个献花的流程给了丁曼一个措手不及。那是学琴一年期满,钢琴老师租到了音乐厅的场地。
小学员们不和家人坐一起,而是在前几排,按照节目单上曲目的顺序就坐,轮流上台演奏。
小朋友在台上表演完毕,家长手捧鲜花送上。小朋友怀抱鲜花再次鞠躬,然后下台。
演出开始之前,丁曼看见一家老美家长手捧鲜花坐在自己同一排。再一扭头,另一家华人也手捧鲜花。一瞅自己两手空空,就悄悄跟丈夫说:你也去买把花儿。
两人在进场的时候坐的是靠前面的位置,丈夫因为买花儿,再回来就晚了,没有再到原座位上,而是暂时坐在了后排。轮到孩子表演了。曲子太短。
丈夫起立要把花献上去。
还没走到舞台前,孩子已经鞠躬谢幕,往边上走了。
丈夫想叫住孩子,又不能大声。眼睁睁看着孩子下台,下一个小朋友已经上去了。
丈夫与孩子尚有一段距离,只能回转。这样一来,为了献花才去买的花;
去买花使得自己坐不回原来的位子;
没有坐在原来的位子就没有充分的时间献花;
所以...演出结束后夫妻俩谁也不看谁,身体僵直地进了车,把车门关上,才开始对嚷。孩子在一边不知所措。- 坐得好好的,非要整什么送花!
- 人家都给孩子买花!
- 你看见的是所有人啊!那不是有没带花来的吗?
- 都是你动作慢!
- 那还不是因为买花进来晚了,才没坐到前面的嘛!
- 你怎么就不能往前走,坐回来啊!
- 当时演出已经开始了!人家家长都开始录像了!你说我怎么回中间!
- 你低下身子也能坐回中间!
- 我没那能耐!你行下次你买!你献!甭老什么都支使我!
- 你是干什么的!这么点儿事都干不了!
- 我就是干不了!我还就是不干了!回家!哪儿也不去了! 过了好几天,丁曼也没把孩子演出的录像贴到朋友圈。
因为她知道,肯定有人用红花来点赞回应。而花儿的图案,目前是相当刺眼。
大家说要去抗议要去游行,这么细分下来我们华裔以后上大学更吃亏了。
稀里糊涂游行完,丁曼又加入了几个新的微信群组:蘑菇群,团购群,舞蹈群。
丁曼心里特踏实,感到生活很充实。回想自己到美国之后,从零开始。一路走来,颇有些感慨。
和其他人相比,生活虽然不出类拔萃,但起码都是一样的,起步都是一般高的。哪样也没落后过啊。 怀上孩子的时候,其实各方面还都没准备好,学校课程紧,找工作又遥遥无期。只是因为丁曼的妈妈一直重复的定心丸在生效: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早点儿要孩子,我帮你看。
丁曼信以为真,觉得后盾强大,那就生呗,反正有妈呢。 孩子生下来那头半年,每天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怎么改都改不过来。而丁曼夜里满打满算只有两小时的睡眠,听着孩子哭,自己精疲力竭地也想哭。
妈妈签证好几次都没签成,只能远程遥控说一些“都是这么过来的”云云。
那些飘在空中的支持的话,早被孩子的哭喊冲散了。丁曼已经没有力气去询问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了。 受到其他中国学生的启发,丁曼在月子里就已经打算把孩子搁回老家,等过几年自己工作生活都安稳了再接回来。
计划是回国一个月后自己回美,让孩子在姥姥姥爷那里长到两三岁。
在老家待的那些天,看到大人不洗手就摸孩子的小脸和小手。吃饭时小叔刚满一岁的儿子想撒尿,就任由那孩子就地撒。
丁曼想过来想过去,头一次脑子里有了个模模糊糊的裁判叫停,最终还是和孩子一起回了美国。
既然妈妈签不出来,就换公婆。先是半年,又再续半年,帮助做做饭搞搞家务。
计划得挺美:打算孩子也有人帮忙照应,自己每天的晚饭也有个着落。
公婆到后,晚饭吃的都不顺口,而且婆婆对孩子的看护是通过指挥丁曼的行动来进行的。
对丁曼的不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种种看法当然是通过丈夫来传递。
丁曼和丈夫数着日历度日如年。
公婆自己呢,更是满心满眼不高兴。本来他们跟邻居和同事说的是去美国玩儿,结果就去了个大峡谷。剩下的整天圈在家里,没电视没广场舞。想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都没天天做饭呢。 终于捱到把孩子送幼儿园,丁曼和丈夫喘一口气的同时,就得学着其他的家长,让孩子学点儿什么课外的东西。
而且爸妈公婆都叮嘱,孩子可不能把中文落下。于是中文学校也是一定要去的。
在中文学校,加入到微信群组大家庭中。所有微信上的人都把孩子送去学琴,丁曼也开始这儿问问那儿听听。把孩子塞进一个俄罗斯老师的班里。
没钱买三角钢琴,就辗转买个立式的旧琴。
群里家里有女孩的人都让孩子在学琴之外去学画画和跳舞,丁曼只让孩子加入了一个舞蹈的行列。
画画还老得买纸买颜料,舞蹈也就买两双鞋,凑合瞎跳跳锻炼锻炼身体罢了,以后又不是真干这行。
平淡的日子如流水一般过去。
工作上马马虎虎,够吃够花。但没有什么谈得来的同事,自己英文也一直磕磕绊绊的。
真正可以聊天的还是周围说中文的人。
跟蘑菇群去了趟州立公园,踩了一脚湿乎乎的叶子。把蘑菇照片贴在微信上给高中同学看。
跟团购群定了几斤海鲜,下班绕道到华人商店去取。把小龙虾的照片和家里人分享。
跟舞蹈老师学了几样民族舞,往抖音上传了两回。链接搁在朋友圈,赚回了好几个向上的大姆哥。 每个礼拜丁曼忙忙碌碌接孩子送孩子,跟中文学校的家长一起探讨爬藤的路数。
本来一切都应该按部就班,大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跟,简单。
没想到,一个献花的流程给了丁曼一个措手不及。那是学琴一年期满,钢琴老师租到了音乐厅的场地。
小学员们不和家人坐一起,而是在前几排,按照节目单上曲目的顺序就坐,轮流上台演奏。
小朋友在台上表演完毕,家长手捧鲜花送上。小朋友怀抱鲜花再次鞠躬,然后下台。
演出开始之前,丁曼看见一家老美家长手捧鲜花坐在自己同一排。再一扭头,另一家华人也手捧鲜花。一瞅自己两手空空,就悄悄跟丈夫说:你也去买把花儿。
两人在进场的时候坐的是靠前面的位置,丈夫因为买花儿,再回来就晚了,没有再到原座位上,而是暂时坐在了后排。轮到孩子表演了。曲子太短。
丈夫起立要把花献上去。
还没走到舞台前,孩子已经鞠躬谢幕,往边上走了。
丈夫想叫住孩子,又不能大声。眼睁睁看着孩子下台,下一个小朋友已经上去了。
丈夫与孩子尚有一段距离,只能回转。这样一来,为了献花才去买的花;
去买花使得自己坐不回原来的位子;
没有坐在原来的位子就没有充分的时间献花;
所以...演出结束后夫妻俩谁也不看谁,身体僵直地进了车,把车门关上,才开始对嚷。孩子在一边不知所措。- 坐得好好的,非要整什么送花!
- 人家都给孩子买花!
- 你看见的是所有人啊!那不是有没带花来的吗?
- 都是你动作慢!
- 那还不是因为买花进来晚了,才没坐到前面的嘛!
- 你怎么就不能往前走,坐回来啊!
- 当时演出已经开始了!人家家长都开始录像了!你说我怎么回中间!
- 你低下身子也能坐回中间!
- 我没那能耐!你行下次你买!你献!甭老什么都支使我!
- 你是干什么的!这么点儿事都干不了!
- 我就是干不了!我还就是不干了!回家!哪儿也不去了! 过了好几天,丁曼也没把孩子演出的录像贴到朋友圈。
因为她知道,肯定有人用红花来点赞回应。而花儿的图案,目前是相当刺眼。
喜欢take01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take01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