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关税规则:从边境保护到全球制度筛选

送交者: 邹美德 [♂☆★声望品衔8★☆♂] 于 2025-07-05 1:00 已读2118次 6赞 大字阅读 繁体

——川普关税体系的“成本胁迫”结构








导语:


川普政府已宣布提前启动对全球贸易伙伴的新一轮发函机制,每天通知10个国家准备迎接新税率。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战,而是一次关税逻辑的彻底重构:美国将关税从边境保护工具变为制度门票,重新定义“谁有资格低成本进入美国市场”。






一、从等待来谈,到主动发函:一轮“制度要约”的重启




7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不再等待关税缓冲期自然结束,而是提前发函启动“谈判登记”:每天通知10个国家,告知其若要继续进入美国市场,必须承担更明确的“入场成本”。




时间点选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具有象征意义。这是一种制度重申:市场开放不再默认,合作必须有代价。






二、设定价位,而非封锁出口:关税变成制度的入场费




川普提出的三个税率数字——20%、25%、30%——并非最终定案,而是一种阶梯式要价信号。




谁谈得早,可能锁定10%;


谁延误、回避,则逐步推高;


税率不再是统一规则,而是谈判结构。




这是一种制度性转变:从自由准入转向条件式准入。


出货不是不让你出,而是要让你重新思考——你的商品还有没有定价空间来接得住这个关税?






三、对中国:不是摊牌,而是吊高再议价




川普政府宣布已与中国“达成协议框架”,但并未给予最终减税安排。




这是一种典型的“留而不决”操作:


中国暂时享受10%税率;


却始终悬而未谈定,随时可能进入再加价区间。




这不是封锁,而是制度钳制。


川普政府正用“关税模糊状态”制造谈判不确定性,从而削弱中国对供应链稳定的信心。






四、越南、印度、洗产地国:被重新归类的地缘角色




越南:达成实质协议,锁定10%,被视为“加工友好型国家”;


印度:被川普点名“税收壁垒最大”,税率可能升至26%;


马来、菲律宾、孟加拉等洗产地国家:处于高风险观察区,美国拟启动“原产地完整性审查”机制(Rules of Origin Enforcement)。




这些国家的压力不在关税本身,而在其“洗产地”角色被系统拆解。


未来想要出口到美国,必须证明自身的“附加值”而非“贴标能力”。






五、制度新武器:关税作为“交易信号”而非“边境保护”




传统关税逻辑是:保护本国、限制他人。


川普式制度逻辑是:你要来美国市场?先看看你能承受多高的入场费。




不是统一税率,而是议价门票;


不是封锁准入,而是价格决定谁能留下。




这是制度定价权的回收:美国重新用关税来排序、筛选、调配全球进入节奏。






六、不是世界抛弃你,而是让你重新评估出口是否值得




出口美国,不再是全球制造链的默认选项,而是一笔必须重新估算成本收益的交易。




如果你的商品在成本结构上经不起加税,你就会自然退出这个市场。




川普并未禁止谁做生意,但他让这个生意变得不再便宜、不再无条件。


            

喜欢邹美德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邹美德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三叶原创首页]

邹美德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帖主版主有权拒绝风格不合的内容和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