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令如山·商鞅變法·秦國社會脫胎換骨巨變
漫談中國歷史趣事(47)
06/10/2025
既然要變法, 就要制訂一套新的法律, 于是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專門负责秦國新律法的制定。商鞅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徹底、最具爭議的改革,商鞅變法。這場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的面貌,也奠定了後來秦國一統六國的基礎。商鞅根據自己的政治理念, 很快就制訂出來一套新的律法。 他深知要讓秦國強大,必須從根本制度改革入手。他提出【法不阿貴】的原則,強調以法治國,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無論你是皇親國戚, 還是貴族,庶民, 都要遵守法律, 在法律面前沒有貴賤之分。不過商鞅頭腦清醒, 他知道自己剛來乍到,年輕言微, 雖然有秦孝公支持, 但是如果自己不先立信,立威, 那麼會傷害到秦國所有既得利益者的這場改革, 根本就沒有辦法推進。 為了立信,商鞅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不管是谁,只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他十金。當時的秦民, 對於這個來自魏國的年輕人, 一來就那麼受重用, 都很好奇, 這哥們兒有什麼真本事,讓國君那麼信任 ? 看到他辦的第一件事, 竟然是讓大家搬木頭, 還有賞金,就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覺得好玩又好笑, 不知這位玩什麼鬼花招, 裏面是否有詐, 因此沒人敢去搬木頭, 都等著看熱鬧。 所以商鞅的告示發出很長時間, 雖然有賞金, 卻沒有人來搬木頭。 商鞅看沒人應徵來賺這十金, 就再次下令说: “如果誰可以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官府赏给他五十金!”后来,终于有个人, 窮的快餓死了, 心想管它那麼多呢, 總歸是個死嗎, 就鼓起勇气把木头搬到北門, 商鞅沒有食言,立即将五十金赏赐给他。這時, 大家才發現, 這個嘴上沒毛, 辦事不牢的年輕人, 倒是說話算數, 商鞅就是用區區五十金, 在秦國立信。這时,商鞅才将新法令颁布出来。这就是歷史上人們傳說很久的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的變法內容包括:第一,以後一律按軍功授爵,建立嚴格的軍功制度,獎勵軍事立功者,不問出身如何。這一條, 不但打擊了舊貴族的利益, 而且從此秦國以戰立國, 老百姓要出頭, 就要在戰場上玩命表現, 從此秦國真的就成了軍國主義的國家, 這也是秦國,後來有了超越其它諸侯國強大軍事力量的原因。皇亲国戚没有军功的,就不再享有贵族的地位,和特權待遇,不能佔著茅坑不拉屎,徹底 打破了過去由貴族壟斷國家軍事力量的格局。第二,他頒布了統一的官阶等级,并由国家, 根據官階高低,统一分配田地房宅、奴仆侍女等。让有功劳的人享受尊荣,没有在戰場上立功的人,就無法享有這一切, 你說秦國人能不玩命地上戰場, 爭取立功受賞嗎 ?就憑之一條, 秦軍的戰鬥力, 就成幾何形地增強, 其它諸侯國, 莫名其妙, 秦國的軍隊吃了什麼靈丹妙藥, 一下子變得這麼強 ?第三,商鞅下令对所有百姓进行整编,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仕,户与户之间相互监督, 如果有人犯法就要集体受罚。 這就是所謂的連坐法, 商鞅的辦法, 就將全國老百姓,緊緊地控制在國家手中, 而不是過去由貴族控制。編戶齊民,實行連坐法,即打擊舊貴族勢力,也強化國家中央集權。第四,推行耕戰政策,獎勵農業和戰爭,削弱商賈與游士的影響,確立農民和士兵, 在國家的主體地位。凡是從事農耕和纺织業, 而使國家粮食布帛增多的人,就能够免除徭役; 因懒惰而變贫困的人,全家都被充为奴隶, 任人驅使, 看誰還敢懶惰 ?第五, 对奸邪之人, 之事,向官府进行举报的, 能够获得如杀敌立功者一样的赏赐与待遇; 知道犯罪却隐瞒不报的人,将会获得如临阵降敌者一样的处罚, 這一條,厲害了, 國家不增加一分錢的開銷, 就增添了無數的眼線,那些奸邪之徒, 犯亂做惡的行為, 受到了全社會的監督。 這一條, 使秦國的社會秩序大大好轉。第六,統一度量衡,推動經濟發展,打破地方割據, 貴族們自行其是的舊經濟體系。不要小看這一條, 這對於後來秦國能統一中國, 貢獻非常的大。 當然, 還有其它許多律法, 這裡就檢重要的列出幾條,新律法發布後, 在秦國內部爭議很大, 特別是貴族階層, 他們的利益被完全剝奪, 因此反對聲浪非常大。 就是一般老百姓, 習慣了舊有體制,也因為種種原因, 對新法半信半疑, 議論紛紛。因此新法開始推動並不順利, 對此, 商鞅也不著急, 而是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還真被他等到了, 秦孝公的太子, 對商鞅一直看不上眼, 也根本沒把新法放在心上, 我是太子, 我說了算, 因此他就帶頭破壞新法律。 這下熱鬧了, 那些滿腹牢騷的貴族們, 就等著看笑話, 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你商鞅敢處罰太子嗎 ? 如果不敢, 那以後也別想處罰我們。 結果商鞅還就是不吝那一套, 太子怎麼了 ? 我早就說了,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你太子犯法, 與民同罪, 就下令要依法處罰太子, 刑罰是在臉上刺字。 為此事, 在朝堂上新舊兩派,展開了激烈大辯論, 後來因為太子是未來的國君, 在國君臉上刺字, 有礙國家形象, 因此變通一下, 用處罰太子的老師來替代, 結果太子的兩個老師,一人被臉上刺字, 一人被割掉鼻子。 這一下子,徹底震懾了那些作威作福慣了的貴族,也讓百姓信服, 這哥們玩真的, 不信邪, 還真別惹他, 乖乖守法, 好好做人。商鞅此舉在秦國真的立了威, 使改革新法得以順利實施, 但是, 他也因此積累了舊勢力的極端仇恨,為後來商鞅的悲劇下場,埋下伏筆。商鞅這個人, 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完全沒有信義可言, 也沒有什麼規矩能夠制約他的行動, 有一個例子很能夠說明這個問題。公元前341年,在國力, 軍力都大大增強時,商鞅建議秦孝公, 出兵攻打魏國。他指出,秦國和魏國, 互為鄰居, 但是不會永久並存,以後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因为魏国东侧有高山为依,与秦国隔黄河相对。它强盛了, 就一定會向西,侵略秦国,最後要滅掉秦國,衰落的时候, 它有黃河天險可守, 可以向东撤退以求保全自身。商鞅對秦孝公說 : “ 如今秦国在您的贤明带领下,国势日渐强盛,而魏国在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其他诸侯国也都背离了它,這是一個天賜良機, 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攻伐魏国, 甚至消滅魏國,以解決這個心頭之患。我們進攻魏國, 魏国抵抗不住,一定会向东撤退。那时,秦国就可以占据黄河、崤山等险要之地,以後制伏东面其它各诸侯国,就容易多了,而称霸大业也就指日可待。”秦孝公認真听取了商鞅的建议,非常讚賞,就派他率兵攻打魏国。魏国應戰, 派公子卬为将军前来迎击。两军交战開始之前,商鞅派人给公子卬送信,信中写道:“想当年在魏國,我和公子交情非常好,现在卻要各為其主,領兵廝殺,實在不幸。 我是真的不愿意與你戰場上相見,我想与你私下见面,立下互不侵犯盟约, 然後我們把酒言歡,畅饮之后,双方都撤兵回国, 秦国、魏国两国永世友好。“公子卬是個實誠人, 滿腦子還是那套禮信仁義,而且過去在魏國, 他與商鞅的關係確實不錯, 他還向魏惠王推薦過商鞅, 因而不疑有詐,欣然到秦軍軍營来赴约。雙方歡顏笑語,盟誓结束,開始饮酒慶祝。 酒過三巡,商鞅摔杯而起, 事先埋伏好的伏兵,冲了进来, 将滿臉驚愕的公子卬生擒, 秦軍乘机对魏军发起攻击。就这样,商鞅以诡诈欺骗之法,打败了魏军。 你怎麼說商鞅 ?小人 ? 欺騙 ? 其實这就是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 思想的最好诠释,同时也反映了商鞅的為人, 为后来商鞅的祸患,留下了浓重的伏笔。魏惠王得知失败的消息之后,极为惊恐,只好派人來談, 願意将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罷兵讲和。这时,他才深感懊悔,仰天長嘯:“我真的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 殺了商鞅。”商鞅為秦國立下大功,秦王将商、於等地的十五座城池赏给了他,封号为商君。這也是商鞅名字的由來。商鞅在秦國變法,實行十年,在新法施行的十年中,秦国被治理得非常好,可以称得上是路不拾遗、山无盗贼,人民争相为国作战,不敢为私利斗殴,乡村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就连当初说新法不好的人,都改口称讚。結果秦國大治,農業發展,糧食充足,國力大增,百姓逐漸接受新秩序,軍力更不用說, 秦國人為了出頭, 為了榮華富貴, 踴躍從軍, 上了戰場, 玩命殺敵, 哪個諸侯國的軍隊, 能夠抵擋 ?秦國開始由弱變強,在戰國舞台上,開始展露頭角。商鞅變法,雖然法令嚴苛,不擇手段,被稱為暴秦, 其它諸侯國的人,無不對其不肖, 但是, 也不得不承認, 商鞅變法, 不管他使用了什麼手段, 讓多少人因為他的變法, 掉了腦袋, 但是, 他的變法,確實使秦國變強,為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謝謝,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6_10 13:16:09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6_10 13:16:54编辑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