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申君黃歇·外交奇才·悲劇權臣漫談中國歷史趣事(65)
07/04/2025
筆者前面幾篇文章介紹了戰國四君子中的前三位,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他們各有風采。筆者本文介紹最後這一位。春申君黃歇,則是四人中,最富戲劇性的一人。他從一介楚國貴族,憑藉卓越的外交才華與政治手腕,步步高升為楚國宰相,權傾朝野。他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兼具政治手腕與外交謀略的奇才。在列國互鬥爭雄、天下紛亂的戰國末期,他為楚國爭得了難得的轉機,與最後的輝煌。但最終,卻也因功高震主,而遭人暗算,一生榮辱沉浮,可謂戰國政壇最精彩的一段悲劇篇章。黃歇出身楚國貴族,年少聰慧,善辭令。早年便以能言善辯著稱,仕途起點是楚國使節。真正讓他嶄露頭角的,是那場著名的【質秦還楚】外交事件。當時,楚國太子橫,被派往秦國為人質,楚王擔憂太子安危,派黃歇同行照料。未料途中秦國變心,扣留太子,欲藉此迫使楚國臣服。黃歇識破秦王圖謀,與太子密謀如何逃回楚國。他設計佯裝外出遊覽,離開咸陽,途中突然改變方向,保護太子突圍逃脫,順利返楚。這一舉動不僅救回太子,更使黃歇名聲大噪。太子繼位後為楚考烈王,對黃歇信任有加,封他為相,賜地於春申,因此號曰春申君。
春申君深知人才重要,與其他戰國三君子一樣。他也廣納賢士,賓客盈門,他手下人才濟濟,其中不乏後來輔助他治理楚國、應對列國的能人謀士。在春申君輔政期間,楚國一度中興,不再是被秦人可以肆意欺凌的次級強國,而是足以與齊、魏、秦鼎足而立的大國。在聯合抗秦方面,春申君亦功不可沒。他是【合縱】主張的推動者,與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多次協調,組成齊、楚、韓、魏聯軍,共拒秦國東進。他多次出使列國,以楚為軸心運作外交,對戰國晚期的戰略平衡,起了關鍵作用。他還曾主持反秦大軍,率聯軍進攻秦國邊境,取得一定成果,史稱【新城之役】。此役發生在公元前257年,為長平之戰後三年,春申君號召五國聯軍於新城對抗秦軍。聯軍軍力數十萬,陣勢浩大,逼退秦軍,使其無法持續圍攻趙都邯鄲。此役雖非決定性勝利,卻成功削弱秦軍氣焰,也讓春申君聲望更上一層樓,鞏固其在楚國與諸侯間的地位。然而,春申君的命運,卻也因權勢過重而走向轉折。楚國考烈王晚年無子,傳言欲以黃歇為嗣。這一消息,令朝中其他大臣與宗室極為忌憚,也給了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其中最關鍵的一人,是李園, 他是春申君的門客。他暗中向春申君靠攏,並將妹妹送給黃歇, 黃歇竟協助李園將其妹送入宮中,為楚王妃,最終李氏得寵,並生下男嬰,確立了太子地位。楚王死後,太子年幼,李園以國舅之名, 入住後宮,實際掌政。李園認為春申君功高震主,又懷疑其有奪位之意。為保護年幼外甥以後接班掌權,李園便先下手為強,設計將春申君誘入宮中,派刺客將其暗殺於地道之中。
黃歇死時,年已七十,權傾天下幾十年,最終落得一個【功高震主、含冤被殺】的下場。春申君之死,成為戰國末期諸侯間【臣弒君、君忌臣】惡性循環的又一例證。他一生功勳卓著,卻因朝局陰謀與權位糾葛而被殺,讓後人不勝唏噓。儘管結局悲慘,春申君仍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政治家與外交家。他機敏、果決、有膽識、有遠見,既能周旋列國之間,又能穩固楚國內政。其廣納門客、聯合抗秦、政治經略,皆可見其才略。他與信陵君義膽忠肝不同,與孟嘗君熱情仁厚不同,也與平原君穩重謙和不同。他是一位冷靜算計、審時度勢的戰國真宰相,成也政治,敗也政治。黃歇,春申君,一位以智入仕、以謀濟國的戰國謀主,他的名字,也隨著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鐫刻進了歷史的碑文之中。
歷史最終未能給他善終,卻給了他極高的評價:春申君,是楚國最後的脊樑。
謝謝,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7_04 13:28:10编辑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7_04 13:34:39编辑
贴主:野山鹿鳴于2025_07_04 13:36:18编辑
喜欢野山鹿鳴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野山鹿鳴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