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共军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

送交者: DNA4200 [♂★★★声望勋衔13★★★♂] 于 2025-07-04 13:24 已读5504次 8赞 大字阅读 繁体

有关长津湖战斗的资料很多,争论也特别多。其中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就是中美双方谁赢了。早期有关朝鲜战争的记述中,侧重点在西线主战场,对于长津湖有点不愿意提及。也就是最近几年,中美关系紧张,宣传长津湖似乎跟民族精神挂了沟,甚至有了因为长津湖,过圣诞节都是错误,有点荒诞。

很显然,任何战争,交战双方都有得有失,所以如果单从某个角度讨论,都可以宣称自己胜利。但是,当我我们评价历史,对于胜负的判断是否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我认为,评判战争胜负最常见的标准有三个,死亡人数对比,得失利弊权衡,以及战略目标。

第一个标准最直观,但并非没有争议。比如说,斯大林格勒,苏军损失远大于德军,但都认为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因为苏军挫败了德军战略意图,歼灭了德军精锐第六集团军,遏制了德军的攻势,扭转了被动局面,可以开始战略反攻了。



那么,长津湖战役,中美双方谁达成了自己的战役目标?

认定共军获胜的人认为,美军的作战目标是占领整个北朝鲜,经此一战美军退到了三八线附近,当然是失败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进军鸭绿江,是美军对北朝鲜军队作战目标,当时美军并不知道共军已经入朝参战。当麦克阿瑟发现共军入朝之后,立即改变作战计划,要求联军撤退到安全线,其中东线第10军就是撤到咸兴。

毛泽东和志司给东线9兵团作战任务,是全歼美第10军。具体作战计划,先消灭美陆一师两个团,位于柳潭里第五第七团,然后包围下碣隅,围而不打,诱使美军增援,从而在下碣隅与兴南之间的山路全歼美第十军。九兵团是三野精锐,原是预定进攻台湾的主力,特意加强了兵力,下辖202627三个军12个师,大约15万人。当时,老毛认为为美军作战能力不如国军精锐,所以胃口很大。

史学家讨论长津湖战役,认为共军犯了两个重大错误:第一,进攻柳潭里兵力不足;第二,应该先下拿下下碣隅,因为下碣隅美军防守薄弱,只有一个加强营兵力。但这里是美军后勤补给基地,有一个临时机场。但是,这不是战术错误,是战略误判。如果美军战斗力不如国军精锐,柳潭里79师加80286团应该够了。进攻下碣隅58师更是只投入了一个团,其余部队都等着打援。

可以看出,由于轻敌,20军和27军第一波投入进攻的兵力不到总兵力三分之一。结果,所有进攻部队都未能完成任务,之后逐次增加兵力,已成添油战术,为兵家大忌。


实际上,陆一师战斗力超强。德洞山口美军一个连,本已接到撤退命令,但连长判断此处连接柳潭里与下碣隅,非常重要,决心坚守阵地。这个连面对59176团多次进攻,坚守阵地5天,并最终被救出。进攻碣隅部队也一度打到机场,但正在施工的工兵连拿起步枪反击,打退了共军,继续施工,完成了抢修机场的任务,保证美军运输物资到达和伤员后撤。

如果共军集中一个整饰兵力下拿下下碣隅,即使陆一师能够突围也伤亡惨重。

由于战略误判,指挥不当,虽然九兵团作战英勇,牺牲很大,被包围的美陆战一师成建制撤出,带走了全部伤员和阵亡战士尸体,并保护了10万民众隋军撤退。

所以,长津湖战役,共军未能完成战役目标而且损失惨重,战斗和非战斗减员总共52000人,可以说失败了。

共军唯一可以吹嘘就是在长津湖以东消灭了31特遣队大部(31团级作战单位,共军称北极熊团)。31特遣队原有2500人,撤到后方的,含伤员,只有1050人。

第二次战役,9兵团打得不好,美军兵败主要是西线主力败给了共军主力13兵团。



            

喜欢DNA4200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DNA4200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精品论坛首页]

DNA4200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帖主版主有权拒绝风格不合的内容和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