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科举看儒家传统
送交者: lam_阳51020[♂★品衔R5★♂] 于 2020-06-28 3:24 已读 443 次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从科举看儒家传统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1300年,直到1906年清朝灭亡前夕才停止。中外史家都承认科举将儒术定为国学,而儒学对中国成为唯一的文明不断的古国起了关键作用。史书多认为隋朝是科举开始的时代,事实是科举的出现,和儒学由百家破阵而出成为正统一样,有中华社会的内生的刚性,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氏族社会,黄河,长江流域适合农业,中国进入农业社会的时代已被确定在9000年前,为人口增加提供条件。中国氏族社会的特点就是人口增长快,城市规模大。不像古埃及和印度产生了庞大的僧侣阶层,中国社会的氏族长老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精神一元化管理,形成以后以吏为师的传统。由于社会规模大,管理责任重,长老和族长必然要找助手,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乡举里选”的做法;而在《礼记》中的《王制》部分记载的选官方法,和后代的科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海德格尔认为社会的开端对后世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可以认为中国科举的强势传统是由于早期即出现的内生性决定的。



家庭纽带也是中国的强势传统,夏商周三代奉行“家天下”的国家观,用人重视血缘,所谓亲贵合一,世卿世禄。进入战国后,打仗硬碰硬,需要真本事,君主为了发现人才,开始在血缘世家之外,以养士,军功,和客卿的途径培养人才,是科举的先期伏笔。



汉代继承发展,用察举选官,突破世卿世禄的老路。察举引入一些考试成分,和试用结合,选拔人才。当然举荐过程少不了人情门第的影响。

汉代还实行分科举人,制定选拔不同人才的科目,后来和察举并用,称为贡举。皇帝还亲自制定科目,称为制科,人才按科目推荐上来后由皇帝亲自口试,称为策问,是后来殿试的起源。据说董仲舒就是汉武帝策问满意而选拔出来的人才。贡举比察举考试多,向科举进化。



南北朝时代,为防止地方势力干政,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任命的“中正”官评定人才的等级,分级录用。但是人才的举荐过程还是少不了豪门的影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进入隋代,隋文帝行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制,指定吏部设科取士。隋炀帝设进士科取士,被认为科举正式形成。隋朝继承汉代,仍称贡举,而且朝代很短,考试没有形成制度,枉享盛名。



唐朝科举大大发展了隋代制度,设常科与制科两类。除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为制科。制科达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等。制科的应试者可由他人举荐,也可自荐,不仅有平民,也有门第出身和任官职的人,还有察举因素。而且,科舉非招納人材的唯一方法,门第仍是唐代的入仕途径,形成双轨制。后来出身寒門由科舉入仕者漸多,與世族入仕者形成兩大官僚派系,互相傾軋,即「牛李黨爭」。



与儒学同步,科舉制度至宋朝才確立了完整的體制,公平性提升,大臣的子孫也未必考上科舉,產生「富貴不過三代」现象。自宋太祖起,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名次也由皇帝親定。此後,進士都是「天子門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門生。宋朝對考試的規則進一步完善,以防考生或考官作弊。取士的數量大增,放寬了應考條件,不論財富、聲望、年齡皆可應考,對偏遠地方的考生还給路費。



元代对科举两次停止,又两次复办,显示科举治国在中国“不废江河”的刚性。清朝更了解汉学,知道科举是笼络汉人的不二法门。清廷限制滿人參加科举,把科舉入士之途留給漢人,而且最後殿試的頭三名只授予漢人,所謂「旗人不佔鼎甲」,可见要用汉人治国必经科举,儒家型社会外族也动弹不得。



科举历史上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地,形成“东亚科举圈”。



18世纪启蒙时代,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对科举赞不绝口。英国,法国,美国都模仿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科举虽然是中国社会内生的产物,其合理因素又是世界性的。 6park.com


喜欢lam_阳5102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