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韩国腾飞,从伪满洲国开始
送交者: oldogzhao[♂☆★★声望品衔11★★☆♂] 于 2019-04-15 19:13 已读 3025 次  

oldogzhao的个人频道

曾经的伪满洲国军队少尉朴正熙,将伪满独特的经济模式嫁接到了他的大韩民国。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大举攻入伪满洲国,几天之内便将其摧毁,27岁的「满洲国军」少尉朴正熙一夜之间沦为难民,次年5月回到故土朝鲜半岛,从首尔收容所开始新的人生。

迎接他的新祖国,此时刚刚脱离日本统治,面临着多灾多难的历史变局,不但很快分治为南北两个敌对国家,而且他所在的南方尤其衰败落后。

· 1948年「丽顺叛乱」期间的韩国街头,朴正熙在这次事件中一度被认定为朝鲜劳动党员而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在朝鲜战争期间洗清罪名

朝鲜半岛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日本统治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也以北方为主;此外,朝鲜还得到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原油、小麦、乃至工业厂矿都几乎是免费无限量供应,经济增长率连续十年平均25%,1960年时被东德媒体誉为「远东的经济发展奇迹」。

· 1988年,朝鲜两江道大红湍郡某农场使用飞机喷洒农药。得益于老大哥慷慨的石油援助,朝鲜的石油农业一片欣欣向荣

相比之下,半岛南部在日本殖民者的规划中就是农业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也以消费品为主,无法与朝鲜接受的系统性援助相比,农产品援助甚至反而影响了韩国农业的发展。1953-1961年间,韩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还不足1%。

由于经济贫弱,韩国社会也动荡不安,激进的学生运动甚至提出要改走朝鲜道路,平分全国土地,对大企业实行国有化。目睹此情此景的英国记者评论道:「期待韩国发展,就等于期待垃圾桶开出玫瑰花。」

· 1960年推翻李承晚政府的「四·一九革命」

与此同时,在战后韩国军队里青云直上、终于政变上台成为独裁者的朴正熙,则将以他在伪满洲国亲历过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韩国走出一条迥异于西方、至今仍毁誉参半的经济腾飞之路。

伪满军官政变记

1961年5月16日,时任陆军第2军副司令的少将朴正熙发动政变,宣布解散政府,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后又改名为「国家重建最高会议」,他本人从此成为铁腕统治韩国达18年的军事独裁者,直至1979年遇刺身亡。

· 1961年5月16日上午,在首尔市政府前,首次在媒体面前露面的陆军少将朴正熙.

朴正熙发动政变的骨干人员中,除了他在韩国军队中培养的学生后辈,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时代的同窗,他们和朴正熙本人一样,伪满崩溃后回到半岛,在韩国军队中效力。

政变的军事行动中,带领敢死队突入首都圈的金润根准将,参与策划筹备的高级将领李东河、朴林恒、李周一,以及尹泰日、崔昌彦、崔周钟等其他参与者,都和朴正熙一样出身于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政变后的「国家重建最高会议」九名常委中,有四位是该校出身。

· 报纸报道朴正熙的「五·一六政变成功」

韩国军队有这么多出身伪满的人士,是因为1932年伪满建国后,有数以百万计的朝鲜移民进入当时被称为满洲的东北,其中有不少胸怀大志的有志青年。

在沦为日本殖民地的祖国,他们是矮人一等的被统治者,受到种种歧视待遇,在大学里不能担任教授,也不能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只能出任普通文官,参军也受到很大限制。

伪满建国时14岁的朴正熙,尽管内心向往李舜臣、拿破仑等军事英雄,但却因为朝鲜人中只有王族可以参军,只能选择升学到师范学校,而深感遗憾。

与此相反,在号称「五族协和」的伪满洲国,朝鲜人在法理上是平等的国民,可以报考建国大学、新京工大、新京政法大学、陆军军官学院等高等学府和官僚培育机构,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阶层上升之路,甚至成为教授或高等文官。

· 伪满「最高学府」建国大学,知名校友有人民日报前社长高狄、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等人,校址现为长春大学

以朴正熙为例,他1937年20岁时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结果工作两年后就和校方冲突而愤然离职。恰在此时,日本开始允许朝鲜人参军,并在长春建立「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

超龄报考的朴正熙,不惜两次写下血书表示忠诚伪满和日本,最终得到一位关东军军官的推荐而被破格录取。他以第一名从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又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 满洲军官时期朴正熙与同学的合影

除了相对平等的职场环境,伪满洲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发展状况,也令朝鲜移民们深感向往。

作为「东亚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当时东北的自然资源几乎取之不尽。这里拥有丰富的工矿、富饶的土地和良好的海港,具备经济起飞的一切自然条件。来自沙俄和日本殖民者的投资,也大大加速了当地的现代化进程。

发达的东北城市更是让当时的朝鲜移民耳目一新,不但长春和哈尔滨震撼人心,即使抚顺这样的工业城市也令他们印象深刻:

「这里全部都是欧美化的住宅,几乎都是两层或三层的华丽的小洋房,水道和瓦斯的使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甚至还有儿童游乐场等现代化设施,而且住宅外全部都围上了防护网,只要轻轻按下电源开关,无论什么都可以轻而易举的防范。」(申荣雨:《满洲纪行》)

· 1930年代的抚顺

到了二战以后,虽然随着日本战败、伪满政权崩溃,朴正熙等朝鲜青年的逐梦之路也遭遇重创;但在急需人才的战后韩国,这些在伪满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训练的年轻人仍然机遇无限,1959年成为少将的朴正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962年政变后,朴正熙和他这些从满洲归来的同窗们,便开始了重建韩国的漫漫征途。

· 朴正熙重建韩国的理论著作《我们国家的道路》

伪满特色的计划经济

重建韩国,最要紧的莫过于经济建设,尤其是朴正熙面对北方朝鲜的竞争,必须加速实现韩国的现代化。

然而,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并不认同朴正熙的经济发展目标,而是建议韩国尽可能利用援助物资,收紧财政,抑制投资,恢复农业与基础产业。

这种情况下,朴正熙等人能够参照的,就只剩下青年时代在伪满洲国亲眼见证过的经济发展经验——他们不但在那里体验了家乡当时从未有过的现代文明,而且也领教了国家管控经济的巨大效力。

· 鞍山昭和钢铁所

伪满建国后的经济发展路线,与一般意义上强调市场竞争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别,其最高指导方针,是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统治经济」,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危的产业严加控制,交给官方或特殊的企业经营。

主导满洲经济工作的宫崎正义曾经如此解析这种经济模式:「满洲脱离前资本主义社会不远,国民经济落后,无法独立发展经济,要与日本结合,修正资本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在国家统治下推动产业开发,才是上策。」

后续主导伪满经济建设的岸信介,也是持类似观点的国家社会主义者。这些革新派官僚对计划经济十分认同,在日本国内往往没有施展空间,伪满成立后纷纷来到这里,将其当做日本现代化的实验室。

在他们的治理下,伪满遵循「一业一社」的原则,由殖民当局统一规划各大产业,交给特定的财阀企业,以垄断性公司的模式经营。由此一来,「关东军+技术官僚+财阀」就构成了日本人控制伪满的领导阶级。

第一个垄断巨头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建立于1937年12月,由原已在此经营多年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与日本新兴财阀「日本产业」(简称「日产」)共同出资。

· 日本的设计下,伪满的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1945年已经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东亚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来源: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处.东北经济参考文献( 二)伪满时期东北经济统计. 沈阳: 东北经济委员会调查统计处, 1949.

「满铁」垄断了主要的铁路、航运、港湾等交通产业和大量工矿,「满业」则垄断了几乎所有重工业,其他还有「满洲电信电话会社」经营通讯行业,「满洲汽车制造会社」经营汽车行业,「满洲飞机制造会社」经营飞机制造行业,这些企业多由日本关东军控制。

· 大连「满铁」总部

1937年,伪满总务厅制订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将发展国防相关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各项资源都要向此集中。

随着战事不断进展,统制范围几乎扩大到了所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钢铁、煤炭、制铜、水泥、化工、乃至农产品都被纳入其中。

这种与「计划经济」异曲同工的「统制经济」,在短时间内建成了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体系。与此同时,作为日本殖民与战备经济方针的副产品,东北也拥有了在东亚可算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

等到朴正熙执掌韩国,需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时,他领导下的韩国领导层便重新拾起了「统制经济」的法宝,将这条伪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嫁接到百废待兴的大韩民国。

汉江奇迹之路

朴正熙最初的设想是,依照伪满统制经验,通过大量投入资本,一举建成钢铁、化工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他的具体操作更是与伪满如出一辙,动用大量国家资源,集中倾向于几家指定企业,使其拥有足够的资金和利润扩张,进而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朴正熙还通过国家制订「五年计划」来主导经济建设,他本人在位时期一共制订了4项「五年计划」,韩国一共制订了6项。

· 1961年的首尔郊区

不过,由于国内外条件的不同,韩国无力依靠自身市场与资本推动重工业发展,「五年计划」也只好作出调整:在市场上以出口为主,在资金上则争取外部援助或借款。

韩国「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由于资本和基础设施极度匮乏,韩国不得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产业(即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同时将60%的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工业积累资本。

· 资料来源: 《韩国经济开发概观》, 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编,第756 页

这一时期,韩国的大财阀也颇受优待,如三星会长李秉喆本来被指控为「非法聚敛财富」的第一号人物,在朴正熙上台后非但未受惩罚,反而得到重点加持,朴正熙甚至邀请他和三星企业参与当时韩国农业复兴急需的肥料工业建设。

· 三星会长、「韩国创业之神」李秉喆

资金方面,随着美援逐渐减少,朴正熙将目光投向了日本,顶住国内压力推动恢复对日外交。

1965年5月,《韩日基本关系条约》签订,日本以赔偿形式向韩国提供3亿美元的免费援助和2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到1960年代后期,日本对韩投资已反超美国,在1972-1976年间占到同期投资总额的71%。

1960年代韩国国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如全国交通大动脉首尔-釜山高速公路、蔚山的油化学工业区和浦项钢铁厂,都有日本资本的身影。

· 1970年4月1日,朴正熙出席浦项钢铁一处钢厂的奠基仪式

1972年「三五」计划期间,朴正熙彻底撕碎民主宪政的外衣,开始了允许他个人无限连任的「维新体制」。面对中美建交、美军撤离韩国的新形势,他试图建立独立于美国的国防体系,同时推动产业转型,以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1973年1月,朴正熙宣布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将石油化学、钢铁、机械、汽车、电子、水泥、造船等十大产业,列为维新体制下经济发展的重点。

重化工时代的到来,使得财阀大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在政府的鼓励下,三星、LG、现代等纷纷成长为轻重工业全覆盖的巨型企业集团,分别垄断多个行业。

三星的造纸、合成纤维、造船、电子、电机、计算机、石化,LG的清洁用品、电缆、基础原料、通信等,以及现代的建筑、汽车、钢铁等,都是韩国最著名的单一企业垄断领域。

这些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的巨型企业,被韩国政府称赞为国家的「长子」、「功臣」乃至「孝子」。

借鉴伪满体制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使韩国迅速摆脱了朴正熙时代以前的农业小国地位,通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GDP扩张了208倍,人均GDP提高132倍,一举跻身于世界「富国俱乐部」,成为一度被中国视为楷模的「汉江奇迹」。

· 1985年的首尔街头

然而,这一体制带来的,远不只是快速积累的物质财富。

1961年政变后不久,朴正熙对「重建」的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一面宣称自由民主是韩国对抗红色朝鲜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说:「民主是一颗没有光泽的宝石,对于那些正在忍饥挨饿的人们来说毫无意义。」

· 1973年韩国建军节

历史证明了后一句才是他的真心话,而他领导下的这种所谓「推土机式开发体制」,为韩国带来了整个社会文化的重新整合:国家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位居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高压的工作环境,直接塑造了今天的韩国。

尤其矛盾的,是朴正熙模式必然伴随的高压和社会控制,与不再忍饥挨饿、因而对「没有光泽的宝石」充满期待的新一代国民。

而后者的诉求,也随着朴正熙死后仍然常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不可阻挡,最终缔造成了今天的韩国。

· 1987年6月的首尔

评分完成:已经给 oldogzhao 加上 50 银元!

喜欢oldogzh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oldogzh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