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高俅,中国古代“球王”,为何在《水浒》中成了一个大反派?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19-05-15 10:15 已读 1924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世人一提起“球王”来,首先想到的是贝利,马拉多纳。他们以精湛的球技赢得了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尊重。

由于这几十年中国足球水平实在令人所诟病,以致于说起中国球王来,知道的人就很寥寥了。其实,在我国近代还真出现过一位球王,就是传奇球星——李惠堂。

他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其足球生涯在将近20年的赛球经历中,于各项公开赛事入球超过2000球,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

他的名气不光是在中国,在亚洲,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相当的影响力。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曾将李惠堂评选为20世纪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与巴西贝利、德国弗朗茨·贝肯鲍尔、阿根廷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什齐名。


其实追溯历史,中国不光是现代有球王,古代也有球王,并且这位古代的球王更是大神一般的存在,他就是北宋人,名叫高俅。他因球而兴,被宋徽宗所看中,最后官拜禁军首领。

高俅的经历十分奇特,只能说运气太好了。

他早年曾是苏东坡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而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

公元1093 年,苏轼将身边的这个小秘书,推荐给了他的朋友驸马都尉王诜。王诜是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宋徽宗)的姑夫。这个王诜是一个“书画高手”,与端王关系密切,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

有一天上早朝,在路上被一阵小风一吹,赵佶的头发有些凌乱,他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

赵佶用完后,看了一下刀上的图案,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

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


傍晚时分,王诜想起此事,就指使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来到王府,碰巧碰到赵佶正在园中踢毬。

中国古代踢的球,正规名字叫蹴鞠,别名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最早的描述的是齐国首都临淄人当时的生活:
“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战国策·齐策》)

这些史料表明,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具有悠久历史的蹴鞠,到了唐宋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

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


高俅来到端王府,站在一旁观看。观看了一会儿,便摇摇头,面露不以为然之色。谁知他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竟被赵佶给注意到了。便问道:“你也会踢吗?”

那时的高俅也是年轻气盛,听到赵佶问话,便底气十足的回答说只是雕虫小技而已。

听到这样狂妄的口气,赵佶有些不高兴了,精于此道的他心想,要给这个年轻人一点教训,省得他总是目中无人。于是二人对踢起来。

高俅一进球场,顿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拿出全身的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不久,宋哲宗去世,端王赵佶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是为宋徽宗。

徽宗原本是一个坐冷板凳的人,一上朝看到的全是新面孔,在朝堂上显得很不自在。但是一下朝,看到高俅这些球友,显得特别亲切,心里感觉到特别的释放。他有心要提拔自己的玩伴,但囿于大宋朝一套严格的干部提拔干部,就是身为皇帝,也不能由着的性子来。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既然文官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在武官上面下功夫吧。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一句话,伸缩性较大。
“先是诜、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宋南渡十将传·刘锜传》)

就这样,高俅去了边关,到边帅刘仲武那里去“镀金”,刘仲武对皇上的用意自然心领神会,便十分的配合。

也是高俅的运气特别的好,他在边关的时候,恰巧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这样就有了升迁的资本,后来官越升越大,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20 余年。


但是就这样一个高官,《宋史》中却没有他的单独列传,说明他任上的业绩乏善可陈。

但这么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员,本来应该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没想到他不想出名,但别人忘不掉他,他后来真的变成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些都得拜《水浒传》所赐。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成了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当然,他不是正面人物,而是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贯穿全书。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后来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

就这样,他被列为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的四大奸臣。

其实在正史中,北宋的“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朱勔、李彦、梁师成,并没有高俅的事。

“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1125年)的上书: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邦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舋。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但为什么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将高俅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呢?这或许和施耐庵的经历有关系。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按理说起来施耐庵的科举之路还是非常畅通的,但也许是文人的自命清高,也许是情商不够吧,坐了三年官后竟然弃官回乡了。光宗耀祖的梦想破灭了,由此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深恶痛绝。

高俅没有功名,就凭着球玩的好,会来事,而且押对了宝,烧冷灶而一步青云,最后得以坐高官20余载 。而施耐庵本人,做了三年的官就做不下去了。

两下一对比,高俅就像常春藤一样的存在。因此对这些投机取巧获得高官的人物,真是羡慕嫉妒恨。现实中比不了,那么就在文学作品中进行抹黑,无限的释放自己的怨气。于是高俅就成了黑鬼李逵。


高俅由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变成历史上大名鼎鼎之人,虽然前面冠以大奸大恶的名头,但毕竟是出了名,而且还没花广告费。

鉴于此,高俅是应该感谢施耐庵的十八辈祖宗呢?还是要找他彻底算总账,来为自己正名?

当然,这是他们俩人之间的事情了。在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只要《水浒传》流行一天,高俅在读者的心目中,那是臭到底了,不可救药了。只有真正极小众研究历史的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如果想开了,真实的高俅,也没必要背上那么沉重的思想包袱。名字不过就是一个符号而已。既然文学作品中写的是另外一个高俅(符号),那你又何必去认真计较呢? 6park.com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