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走路“背剪手”习惯的历史由来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7★★★★] 于 2020-05-04 6:23 已读 1834 次 2 赞  

MKE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很多国人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走路时习惯上把手反剪放在背后,俗称"背剪手"。这个习惯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和几段特殊时期的历史有关,然后一代代人传下来,就变成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习惯了。

据考证,最早的背剪手习俗起源于元朝初期。清代文人曹树翘(字春林)在其撰写的《滇南杂志》中记载,在元朝大都(今北京)或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有一种让外人很费解的现象:"南人仕于朝者,每当参礼既毕,必交手于背,作反接之状,虽(南人)贵官亦然,以示归顺之意",大意就是:在朝中做官的南方人每当参拜完毕时,就会把手相交于背后,作反接的样子,即使是做到职位很高的大官也是如此,以表示归顺的意思。不知实情的人还以为这些南方人背剪手站立是表示有"风度",但其实他们是被迫做反剪被捆绑状,向征服者蒙古人表示服从。朝中官员如此,平民百姓也纷纷效仿,于是背剪手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习惯。

第二种说法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即来源于明朝早期山西洪洞tóng县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元朝末年,天灾不断,黄河、淮河多次决口,蝗灾、瘟疫、饥荒横行,民不聊生。而且战争连绵不断,到了明朝初年,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而这一时期的山西却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邻省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加上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6park.com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古迹] 6park.com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明朝新政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根据当时情况做出了一个"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重大决策。于是,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到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政府共实施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计划。此外,朱元璋担心豪强地主过分压榨农民,既和国家争夺赋税来源,又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于是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实行了史称"洪武赶散"的移民政策,强令江南豪强富民迁移至他的老家安徽凤阳和南京、苏北一带。

然而,"故土难离、乡情难舍",抛弃宗族故地,远徙他乡,是令人肝肠寸断的伤心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移民。明政府就采用了强制手段,将户主和壮劳力一个个背剪双手、用绳索捆绑起来,由官差押解,成群结队地赶往迁入地。这些移民就像犯人一样,没有行动的自由。要大小便,要先报告给差人得到允许后,暂时把手上的绳子解开。按时间长短不同,大便叫大解,小便叫小解。大小便完后,再照样把双手反捆上,以防止逃跑。各路押送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在日常生活中,便产生了一个新名词:"解手",大便演化为"解大手",小便演化为"解小手",沿用至今。因为在押解途中双手被捆绑得久了,成了自然,人们就养成了走路时背剪双手的习惯。于是,这种习俗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有人说,背剪手也是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典型特征。 6park.com


还有一种说法,是和明初移民政策如出一辙的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经过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杀人魔王张献忠的折腾,到顺治六年,整个四川路断人稀,鸡犬无闻,人民逃亡殆尽,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整个四川的人口也仅有10万余人。清王朝为了恢复国力,决定大规模地迁徙受战害较轻的江西、湖北、福建等地民众入川,准以"插占为业,定居耕作,减免征赋"。当然,受乡土观念的影响,湖广地区的民众也不愿背井离乡,移民的开始阶段也是在清政府的逼迫下进行的,同样的捆绑迁徙场景在时隔近三百年后再次上演,据说这也是四川人背剪手习惯的由来。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K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