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这张老照片为何惹众怒?纽约时报记者展示“英法联军侵华的威风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7-01 6:40 已读 399 次 1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近日,《纽约时报》一名驻港记者引发了众怒。这位名叫奥斯汀·拉姆齐(Austin Ramzy)的记者,在自己的推特背景上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集结香港的照片,结果遭到世界网友一片声讨。

当前,美国国内掀起大规模“反种族主义”、“反殖民主义”的运动。《纽约时报》更是把自己标榜为运动支持者,但是该报记者却公然展示了“殖民侵略的威风”,结果搞得灰头土脸,被迫迅速撤了这张老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3月的香港维多利亚湾。这张照片之所以可称为“宣扬殖民者威风”,因为里面有多达173艘舰船都是英法联军准备用于北上侵略的,兵力高达18000人!如此实力,可谓“气势如虹”。

当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照片中展示了准备北上渤海的英法联合舰队。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1860年8月,这支舰队发动了第三次大沽口之战,攻占了大沽口炮台,随后攻占天津。然后,就是发生了著名的八里桥之战,以及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可以说,这张照片就是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


需要指出的是,在160年前拍摄这张照片的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也留下了大沽口之战、八里桥之战以及圆明园的一系列著名照片。关于大沽口保卫战的很多宝贵历史细节,都是费利斯·比托等英军摄影师留下的。

我们再回到英法舰队集结的这张照片,这幅照片实际上是多张照片组合而成的,形成了一张广角效果的维多利亚湾全景。此外,费利斯·比托还在另一个位置拍摄了另一张类似照片,展示了香港和英法舰队的不同角度样貌。


在两套广角照片里,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香港维多利亚湾这个天然良港的巨大价值。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侵华英军副统帅、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坚持将割让香港作为条约的重要条款,就是看中了维多利亚湾的优良地理条件。

从两套照片中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湾停泊的舰船数量非常惊人,从英法战舰、欧洲商船到中国式帆船。不过从数量来看,英法联军的战舰和运兵船占了大部分。


在1859年第二次入侵大沽口的战斗中,英法联军遭到惨痛失败,三艘军舰被击沉或焚毁,四艘军舰遭到重创,伤亡多达600余人。这张照片里,英法联军正筹备第三次入侵,重新集结了新的舰艇,规模远远大于前两次。

在1860年的入侵中,英法联军出动了近1.8万军队(英军11000人,法军6700人),舰船多达173艘,所有这些军舰都是在香港集结,然后一起出发北上。这两套广角照片,事实上可以当成是英法联军在战前的一次大检阅。


照片拍摄于3月,也就是英法联军即将出动的前夕。随后,英法联军在5、6月间先后占领了烟台和大连,封锁了渤海湾。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在天津北塘登陆,随后就发起了对大沽口炮台的进攻。

这两套拍摄维多利亚湾的照片所反映的,不仅是西方殖民者的武力炫耀,更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伤痛。(作战:陶慕剑)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