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聂荣臻打仗是什么水平?连续败给傅作义,真的全是他的责任吗?
送交者: 【摄影部落】[☆★★★声望勋衔16★★★☆] 于 2021-09-18 12:54 已读 8524 次 1 赞  

【摄影部落】的个人频道

作者:忘情 6park.com

解放战争前期,全国几大战略区中,怕是没有比晋察冀更为窝囊的了:抗战刚结束那会儿,晋察冀不仅兵力不比其他战略区少,而且战斗力亦很可观,能凭借一己之力攻克张家口这样的日伪苦心经营的重镇,这在各战略区中是独一份。可是,解放战争开始后,晋察冀军区竟然一败大同集宁、二败张家口,甚至让骄狂的傅作义自以为有资本给毛主席发通电叫板。 6park.com

这份屈辱,怕也难找第二例了。更让人难堪的是,丢失张家口后直到1947年4月,其他战略区都在捷报频传,但同一时期晋察冀竟然找不出几个有影响力的战例。还得由刚从陕北转移至此的朱德亲自给晋察冀中高级将领们上课,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打歼灭战后,该战略区形势才迅速得以改观。面对如此令人尴尬的开局,晋察冀高级将领们在日后撰写回忆录时,或言辞尖锐、或较为委婉地将原因都归结于1946年上半年的大裁军。晋察冀负责人聂荣臻在回忆录里也不得不对此加以回应。 6park.com

6park.com

有些人对“口述历史”、“回忆录”之类的东西很是推崇。晋察冀诸多高级将领回忆录里颇为一致的说辞,以及战争年代个别高级将领与聂荣臻爆发的直接冲突,都被这些人奉若圭臬,作为“聂荣臻不会打仗”的铁证,就如同他们用类似手法力证“陈毅不会打仗”一样。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说,1946年上半年聂荣臻在晋察冀大刀阔斧地裁军,真是他因缺乏战略眼光出的昏招?1946年下半年晋察冀战场上我军接连失利,只是因为裁军过度吗?后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环境。更不能以上帝视角,要求当事人未卜先知。只要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一概斥之为“无能”。 6park.com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华大地上一片沸腾,举国思安。无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人民,不管是农民、地主、知识分子还是资本家,全国各阶层人民都强烈要求实现国内和平。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要是率先挑起战争,谁就是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上,谁就是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恨不得一夜间就完成“剿共伟业”的蒋介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假惺惺地连发三封邀请电,请毛主席赴渝“共商国事”。实际上,他认为毛主席压根就不敢去,因此不过是在全面人民面前作个姿态,企图借此将“破坏和平”的屎盆子扣到共产党身上。但出乎国民党方面意料的是,毛主席在党内普遍反对声中,以高人一筹的战略见识说服了全党,毅然亲赴重庆谈判,打了国民党方面一个措手不及。 6park.com

6park.com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党中央、毛主席的态度是明确而一贯的: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的同时,还要紧守底线,坚决自卫。这也就是他一向主张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经过43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国共达成了《双十协定》,中共方面放弃了在长江以南的8个解放区,并将这些地区的部队北撤。不过,全面各地的国共冲突却并没有因为中共释放和平诚意而停止。因此《双十协定》签署后,国共谈判仍在继续,并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该协定于1月13日午夜开始生效。 6park.com

此外,还成立了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总部设在北平。就在《停战协定》生效的前1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执行停战命令的通告,要求我方军民在遵守停战命令,停止一切进攻及破坏交通行动,不给国民党以借口的同时,还要采取必要措施严防国民党军的进攻,并明令一旦衅自彼开,就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6park.com

6park.com

1946年2月14日,周恩平、张治中、马歇尔三人军事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拉开了整军谈判的帷幕。经过艰苦拉锯,2月25日,三人军事小组终于在《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民之基本方案》上正式签了字。 6park.com

按这个方案,整军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至1946年8月中旬为止,由国共两军各自进行内部整编;第二期从1946年8月中旬到1947年2月中旬,国民党军缩编为90个师,我军缩编为18个师;第三期从1947年2月中旬到1947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缩编为50个师,我军缩编为10个师,并以我军8个师与国民党军4个师编成4个军,以我方人员任军长;另以国民党军4个师与我军2个师编成2个军,以国民党方面人员任军长。 6park.com

就在三方签字的前1天,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做好整编军队的准备工作。虽然当时国内乃至党内对实现“和平民主新阶段”普遍表示乐观,但中共中央的指示也同时强调,为防止将来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实施突然袭击,我能有效地组织自卫起见,除将二分之一的主力部队改编为保安部队外,再保留大约三分之一的优秀军政干部在各解放区隐蔽起来。这样的指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都并无不妥之处。 6park.com

6park.com

一些军迷对聂荣臻在这个问题上的诟病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动作过于积极,二是裁军不折不扣,三是裁军后野战部队与地方部队比例倒置。 6park.com

1946年2月1日,即三方整军谈判尚未召开之时,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行任务的指示》,提出要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晋察冀中央局于2月16日致电中央,建议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精简。关于此事,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整军谈判已经开始,裁军已是当时的大势所趋。谈判只是双方就保留各自军队比例问题上的讨价还价而已;二是晋察冀中央局提出的只是个建议,中央是否采纳还另说;三是聂荣臻当时确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但如此重大的建议并不是以他个人名义发出的,而是以晋察冀中央局名义发出的,那么按组织程序,必须经过晋察冀中央局开会讨论通过才行。如果以上帝视角,认为晋察冀中央局被一些表面现象给蒙蔽了,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那么晋察冀中央局所有在会上举手同意的人也都人人有份,不能把责任都集中推到某个人头上。 6park.com

对聂荣臻在裁军问题上过于积极的指责,还有一个“证据”:说是《中央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的指示》是3月6日才发出来的,而且这个指示带有很浓郁的征求意见性质,并非最后的决定。但晋察冀中央局却在3月1日前连下3个文件,要求将部队总人数由31万裁减到22.5万人,并从3月15日起按这个人员数下发粮款。客观地说,晋察冀的裁军动作的确积极高效,但如果将此仅仅归结于聂荣臻,也有些偏颇。不要忘了,军调部的总部就设在北平,晋察冀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为在国内外民众面前体现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驳斥国民党方面一切诽谤污蔑之辞,争取国内外一切倾向进步,有可能被争取过来的力量同情与支持,客观上要求晋察冀必须做个裁军“模范生”。当然,代价就是不得不暂时削弱我方随时可以动用的武装力量。如果从单纯军事观点看,晋察冀不折不扣地裁军断然不可取。但从政治角度上来说,这又是很有必要的。我党向来强调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不顾实际情况搞生搬硬套的一刀切。 6park.com

在1946年上半年裁军问题上,也是如此。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明确东北我军完全不受《停战协定》和《整军方案》束缚。对山东、华中、晋冀鲁豫、晋绥等战略区仅作象征意义的裁军,中央并没有加以批评和督导,没有严令他们如何如何。同样,对晋察冀大刀阔斧地迅速裁军,中央当时并未予以表扬,更没有树典型号召其他战略区向晋察冀学习。无论是全面内战爆发初期,晋察冀面临困境之时,还是后来各个历史阶段,中央都从未就裁军问题批评过晋察冀,更未将此作为聂荣臻的“污点”。 6park.com

6park.com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聂荣臻在裁军问题上就没有半点责任。笔者以为,晋察冀在裁军过程中野战军和地方军比例失调,显示出聂荣臻在部队正规化建设、加强组织性、克服游击习气和山头主义等方面的执行力和其他战略区负责人相比,稍微弱了一点。在整编前,晋察冀拥有9个野战纵队,26个野战旅,81个野战团,共计20万人。地方部队约11万人。然而整编后,只剩3个野战纵队、7个野战旅约3.5万人。削减的约16.5万野战部队指战员中,除5万人划归地方部队外,其他 11.5万人复员回家。而地方部队基本没怎么精简,在得到5万原野战部队指战员加强后,人数反而增至16万人左右。 6park.com

笔者以为,这说明晋察冀各分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山头主义不仅非常普遍,而且十分严重。使得晋察冀中央局原先计划的野战部队与地方部队2:1的比例在实际裁军过程中,根本推行不下去,好好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硬生生地被扭曲了。这个严重问题,在晋察冀高级将领们的回忆录里均不见提及,仿佛完全没这回事。但是,当1947年4月,朱德、刘少奇来到晋察冀帮助整顿时,却赫然发现该战略区的后方保障体系仍停留在抗战分散游击的状况:各纵队、各旅乃至各团,都有自己的后方保障系统,各有各的“小金库”和“小仓库”。战场缴获各部队不是统一上缴,由上级进行统一分配,而是各自拉回自己的“后方”。军区要想在物资方面“抽肥补瘦”,那是难上加难。而各部队之间却可凭借主官间的私人情谊而慷慨赠予。解放战争都开打10个月了,晋察冀还是这样一个状态,那想常打胜仗、打大胜仗,确实有点困难。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朱德整顿晋察冀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成立军区后勤部,统一领导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供应、卫生、兵站、军工生产、交通运输、补充新兵、训练俘虏等工作,让野战部队放下“包袱”和“坛坛罐罐”,轻装上阵。此外,朱德在调时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的杨成武去当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时,曾找他作过长谈。在杨成武所记录下的朱德12条指示中,第1条就是“要团结”。言外之意说明了啥,已经很清楚了。莫说解放战争初期,就是到了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第五次战役时,19兵团内部矛盾也还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作战。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团政委的聂荣臻,不可能不知道有着浓厚游击习气的部队是打不了正规战的,不可能不知道山头主义的危害。他在这方面的绝对统治力的确弱了些,但责任真的可以全部推给他一个人吗?抛开上述问题,单纯谈聂荣臻的军事水平,他其实也并非像一些军迷所描述的那样不堪。事实上,全面内战爆发之初,晋察冀军区就成立了野战军。聂荣臻作为总负责之人,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军区工作上,前敌指挥另有人负责。 6park.com

在1946年8月初至9月中旬的大同集宁战役中,哪怕是傅作义和阎锡山联手,解放军仍然占尽上风,只要指挥得当,完全有可能既大部队歼灭傅作义援兵,又打下大同。可惜的是,我军前线指挥部离战场较远,张宗逊没能及时掌握战场上发生的情况变化,给了已遭当头一棒的傅作义部队以之机。而在援敌逼近时又在选择歼击目标上犯了错误,导致战场形势逆转。最终,我军虽然歼敌1.2万人,但未能达成攻城打援的预定目标,反而给了傅作义部以极大的信心,可谓功败垂成。 6park.com

6park.com

事后,傅作义自己也认为“集宁会战,按当时的情形,我们是相当的危险,很有失败的可能。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101师参加战斗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攻击新编第31师,而去全力打第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那天晚上,去攻新编第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这是来自于敌人,而且是军事能力被某些人吹上天的敌将的总结。显然,前线指挥员战术选择上的错误,是造成大同集宁战役先胜后败的根本原因,而扯不到“裁军削弱了我军力量”上,失败的责任显然并不该全部由聂荣臻一个人来承担。
喜欢【摄影部落】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摄影部落】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