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送交者: 老领导[☆★宋明民最贵★☆] 于 2019-01-06 2:35 已读 2272 次  

老领导的个人频道

你知道爱因斯坦在他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什么的吗? 6park.com

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6park.com

海绵和毛巾为什么可以吸水?土壤中为什么可以锁住大量的水? 6park.com

靠它甚至还可以用来检验和分离各种物质? 6park.com

爱因斯坦的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关于毛细现象的研究。大概和很多人不想看自己写的小学生作文一样,爱老爷子在这之后表示自己的这篇论文「毫无价值」…… 6park.com

Albert 6park.com

Einstein (1901) "Folgerungen aus den Capillaritätserscheinungen" 6park.com

(Conclusions [drawn] from capillary phenomena), Annalen der Physik, 309 6park.com

(3) : 513–523. 原文链接 6park.com

毛细现象 6park.com

Capillary Action 6park.com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观察和记录到了毛细作用是莱昂纳多 · 达芬奇,对,就是那个画了蒙娜丽莎的达芬奇。毛细现象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点新鲜的事物,只需要把毛细管浸入到水中,那么水就会在管道中上升一定高度,高于原来的液面。 6park.com

在 1660 年,好奇的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 · 博伊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毛细管浸入到葡萄酒中,然后减小整个装置的气压,他发现真空对毛细管中的液体的高度没有任何的影响。 6park.com

液体在毛细管中会上升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当时科学家们的关注,是不是因为空气不容易进入毛细管,而液体容易得多,所以毛细管内才会更多地倾向于装满液体?或者说液体是被吸引到毛细管内的内壁上,内壁对液体具有吸引力? 6park.com

不同直径的细管内能够爬升的液体高度也不尽相同,是不是就是因为管壁的吸引力不相同呢?图片来自知乎 6park.com

表面张力 6park.com

Surface Tension 6park.com

在认识到表面张力这件事情以后,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6park.com

大家通常见到的关于表面张力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液体内分子(或者原子)拥有内聚力,处在内部的液体分子在每个方向上受力相同,导致净力为零。但是表面上的分子则不一样,它们缺少了来自另外一个侧面的受力,因此被向内拉。 这会产生一些内部压力并迫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区域。 6park.com

常见的液体表面张力来源示意图 6park.com

这种说法很直观,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但其实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并不是垂直于液体表面的,而是和液体表面相切(虽然它们的合力是指向液体内部的)。而且在液体的内部,分子与分子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吸引力,同时也存在着排斥力。如果忽略了这些排斥力的存在,那液体就会一直收缩,这显然说不太通。 6park.com

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表面张力会更为准确一些,本来所有分子的能量都位于势能最低的地方,但是在表面出现以后,周围环境变了,位于表面的分子所处的势能变了,它们此时所处的能量并不是原来最低的能量位置,而这部分多出来的能量,正是表面能,和表面面积成正比。 6park.com

在表面张力的所用下,泡泡的形状总是圆的,而在泡泡之间的是磁流体,通过毛细作用沿着边界不断前进 [1] 6park.com

一句话解释的话,液体内心 os 大概是这样的:分手的理由只有一个,我们不合适啊!和表面在一起太累了,我更想去舒服点能量低的地方待着啊![2] 6park.com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样的,比如水和玻璃接触的时候就特别的开心,此时两者的接触面上不再是分子们讨厌的去处,而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因为能量低啊,从此它们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6park.com

杨-拉普拉斯公式 6park.com

Young-Laplace Formula 6park.com

在历史上,直到 1805 年,两位研究人员才开始成功地对毛细管作用进行定量测量:英国的托马斯 · 杨和法国的拉普拉斯,他们推导出毛细管作用的杨-拉普拉斯方程。表面张力会导致液面弯曲,从而产生压强差,让毛细管内的液体的得以上升一定的高度。 6park.com

这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多变量微分方程,一般情况下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6park.com

杨-拉普拉斯方程正是描述了这种定量关系,压强的二阶变化量和液体表面的平均曲率成正比。 6park.com

一段曲线各个地方的曲率并不相同 [3] 6park.com

所谓曲率,其实指的是一条曲线,取其中的一小段,看它到底有多弯,多么地像圆这个圆的半径的倒数,就被称为曲线在这个地方的曲率。对于一个曲面而言,通过某个点,可以画出无数条曲线,而这些曲线在这一点处总是存在一个最大曲率 1/R1,一个最小曲率 1/R2,两者的平均值就被称为平均曲率。,也就是方程里出现的那一项。 6park.com

曲面中出现的曲率的定义 6park.com

做一道绚烂的彩虹 6park.com

Make A Rainbow~ 6park.com

生活中最容易实现的毛细现象,其实就是纸巾了。纸巾的超强吸水性,一部分来自于其内部纤维的空隙。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其良好的亲水性。 6park.com

纸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6park.com

如果仅仅是空隙,并不能够吸水。比如说平常我们使用的海绵,它可以把水吸得饱饱的,但是却不能用来吸水银。硬塞进去也不行的那种。 6park.com

如果把各种颜色的水放在一起,我们就能用纸巾吸出一道漂亮的彩虹啦~ 6park.com

这种做法看上去好像有点作弊……实际上化学家们用的薄层色谱法可能更符合我们日常意义下的「彩虹」。他们利用毛细现象来区分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成分。这些可以流动的液体(流动相)在毛细作用下缓慢地将混合物样品中的不同组分由下而上带动爬升6park.com

因为液体中各组分与用来让液体爬升的材料(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度也不同,导致各组分的上升速度有差异而最终在板上形成上下不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6park.com

这张图是分离叶绿素时所产生的各种颜色 6park.com

分离墨水 6park.com

过呀过柱子 6park.com

Column Chromatography 6park.com

不止纸巾,在柱子里同样有毛细现象 6park.com

有机化学家做完化学实验,往往得到的是一个乱炖大杂烩——各种各样的反应物,催化剂,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中间副产物,而我们最终想要的产物只有一点点,混在这里面,这时候他们就需要通过「过柱子」来得到最终产物。柱子的标准名称为柱色谱,比较常用的有诸如硅胶柱等。整个过程很长,一根柱子普遍需要过数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6park.com

「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 6park.com

虽然耗时这么长,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柱子放那儿不管然后自己去干别的——因为柱子必须要一直盯着才行。你需要隔一段时间通过前面提到的薄层色谱方法,看现在柱子里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的时候前面一个组分和后面一个组分之间就差那么四五滴,你要是错过了,那整个实验可能就全白费了。[4] 6park.com

也难怪很多人如此地厌恶过柱子了 6park.com

科研,做实验,就是这样痛 并快乐着 6park.com

参考链接: 6park.com

编辑:Cloudiiink

喜欢老领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老领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