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谈股论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生猪期货上市对于国内养殖行业影响的综合分析
送交者: 焦糖维尼[☆POLARIS☆] 于 2020-09-09 7:15 已读 1286 次  

焦糖维尼的个人频道



摘要:
一、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1.启动期

2.加速期

3.减速期



二、 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定价模式的影响

1.生猪期货将引领产业重塑定价模式

2.生猪期货有助于养殖端扩大定价话语权



三、 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现货贸易形式的影响

1.加快纵向整合,终极目标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2.订单长期化

3.去中间贸易环节



四、 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发现价格,重塑定价模式

2.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成本及收益

3.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企业库存管理

4.助力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提高行业地位

5.成为生猪期货交割库,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6.‘生猪期货+保险’助力企业扩大养殖规模



正值此时,生猪期货二十年磨一剑 ,终于获批上市,业内一片沸腾。生猪期货如何推动生猪产业创新发展、企业如何参与生猪期货、期货市场实物交割环节是否会改变养殖行业定价、经营模式等问题是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思虑所在。下文将围绕上述焦点问题,从美国生猪期货对该国生猪产业发展影响入手进行重点分析,进而以‘美’为鉴分析我国生猪期货对国内养殖行业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给出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参与期货市场的操作建议。



一、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重要的猪肉生产和贸易大国,其生猪期货市场至今已运行近60年。梳理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对分析国内生猪期货上市对养殖行业的影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美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和生猪期货发展历程相互呼应,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启动期:20世纪70-80年代,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生猪期货市场初步发育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条件正处于此阶段)养殖行业发展:这一时期的养殖场数由65万锐减至30万左右,降幅达50%以上。生猪存栏总量大幅减少至历史最低点约5100万头,降幅达24%。在这一阶段,由于在养殖成本、生产品质以及国家政策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小规模的养殖户加速退出,而规模养殖的苗头初步彰显,猪场平均存栏由50多头增长到215头。



生猪期货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生猪养殖多以家庭散养为主,生产不稳定导致生猪价格在猪周期内大幅波动,生猪产业急需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猪类期货应运而生:1961年9月CME推出冷冻猪腩期货合约,以实物形式交割;1966年,CME开始交易活猪期货,交割形式为实物交割。上市初期,猪类期货受到产业人士的极大关注,成交量连续走高,生猪期货满足了生猪产业避险、套利需求,促进美国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期货对产业的影响:1970-1979年美国猪肉批发商利用生猪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发现,美国生猪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高度相关,生猪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得到较大程度体现。这一时期美国生猪期货从孕育到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美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和效率,也给产业提供了套期保值机会。



2. 加速期:20世纪90年代

产业规模养殖场迅速扩张、生猪期货市场震荡发展

养殖行业发展:这一期间存栏量超过5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开

始涌现。养殖场数由1989年的30万户再度大规模减少至2000年的8.6万户,降幅近70%,而生猪存栏总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场均存栏从215头增至700头。但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占比来看,1988年出栏量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占总出栏的32%,而出栏量在50000头以上的占比只有7%。到了2010年,养殖规模进一步提升,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下降到2%左右,相应的出栏量在50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上升到51%。



生猪期货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生猪期货发展的波动期,期间品种更迭、交易量萎缩现象多次出现。随着生猪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生猪有70%达到期货交割品级,并且在这一时期美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针对套期保值者的信用评级提高,信贷资金供给增加,使得大量生产者进入生猪期货市场,这一时期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表现更为明显,期货指导现货价格波动。另外,由于90年代美国物流、仓储技术提升,实现了生猪从生产者直接到肉类加工厂商手中,中间费用降低。生猪现货定价由依据活体定价改为依据猪胴体的瘦肉率定价,但是生猪期货仍以整猪为交易单位,并在指定批发市场进行实物交割,至此生猪期货市场没有适应现货市场发展的需要,期现两个市场差异化加大。随后90年代瘦肉猪期货和冷冻猪腩期货改为现金交割,大量投机者进入市场,多因素作用下美国生猪期货交易产生较大波动,生猪期货、生猪期货期权交易量迅速下滑,生猪期货套保遭到质疑。



期货对产业的影响:促进生猪养殖与加工业规模化发展

①大量生产者进入生猪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使得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更加凸显,期货引领现货价格走势。

②标准化生产和仓储技术提升,生猪从生产者直接到肉类加工厂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去中间环节。

③大的生猪企业充当了行业整合者。

通过整合或与小生产者签订长期生产合同的方式,生产整合者向小生产者提供管理服务、猪仔、药及其他投入品,养殖散户主要投入劳动和饲养设备,最后散户将生猪以固定价格出售给企业。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整合企业利用资本杠杆更快地扩大规模。大规模生产者基于低成本和通过生猪期货套期保值来保证利润,从而确立了市场地位。

  

3. 减速期:20世纪末至今

规模化进程减速,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的阶段。

养殖行业发展:21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生猪养殖场的数量由8.6万户缓慢下降至7万户左右,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为了保持成本优势,且保证生猪采购的货源稳定性和高品质,开始通过合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这一阶段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通过向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方式,实践自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生猪养殖规模化的不断推进,也促进了养殖场的专业化发展。生猪养殖经历了从传统“出生一出栏”的“一条龙”养殖模式转变到生猪特定阶段专业化的、集约化的、稳定订单的联盟养殖模式。依据生猪养殖的年龄阶段划分,可以将养猪场分成为:初生——断奶、断奶——育肥、初生——育肥、育肥——出栏和初生——出栏等5种类型。



生猪期货发展: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平稳发展期(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期以来,为适应美国生猪现货市场发展,生猪期货市场也“与时俱进”,做了相应调整:将1996年活猪期货改为瘦肉猪期货合约,交割标的由活体猪改为瘦肉猪胴体;合约中止于交割月第十个交易日,且最后2个交易日无价格波动限制;1997年2月,交割方式也改为更方便的现金结算。这些举措都对生猪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CME对瘦肉期货合约不断改进,其交易量不断上升,目前CME的瘦肉猪期货成交量排在CME上市交易的畜产品中第二位,仅次于活牛。



期货对产业的影响:出现生猪养殖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整合(签订长期合同)

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和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之间采用生产合同进行交易的方式被普遍接受,并替代了先前的公开市场交易。生产合同和市场合同成为了美国生猪生产企业和猪肉加工企业的主要交易方式。到1999年,美国已有近60%的生猪是通过多年长期合同和纵向整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的。



总体来说,美国生猪产业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生猪期货加速了行业内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纵向整合的形成。大规模生产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和纵向整合的方式将同业中的小规模生产者和上、下游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而规模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产业链的演进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发展、螺旋式上升的阶段。


 

二、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现货定价模式的影响

借鉴美国生猪产业和生猪期货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对于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现货定价模式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生猪期货将引领产业重塑定价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现货价格预期功能的局限性,现货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定价体系,缺少公允的定价机制,不能有效地为养殖户提供预期价格指导。生猪期货上市后,通过连续、公开、透明的交易模式,形成公允的期货价格,将为现货定价提供重要参考。企业根据期货远期价格走势,改变近远期的生猪和猪肉供应来调整时间结构上的错配,提高生猪相关行业对未来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的预测能力。



对于期货对现货定价模式的具体影响,参照豆粕、棕榈油、豆油、玉米、鸡蛋等成熟农产品期货运行情况来看,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通过基差形式连续愈加紧密,期货价格风向标作用凸显。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都以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基差定价,基差点价已成为现货贸易中的重要点价方式,在基差贸易的基础上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含权贸易,探索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方案。



未来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和发展,有望将基差定价应用于生猪流通贸易,尤其是规模猪场与屠宰场直供模式,买卖双方可以将生猪贸易的最关键因素“成交价格”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定月份的生猪期货价格产生的基准价,另一部分是通过双方协商形成的升贴水价格,升贴水包括等级升贴水、地区差价及运费等。通过基差定价,规模猪场与屠宰场之间最难平衡的价格因素,就可以通过生猪期货价格+升贴水来确定,利于双方建立稳定的购销贸易关系。另外,还可以通过基差的波动进行套利交易,追逐无风险利润。



2. 生猪期货有助于养殖端扩大定价话语权

当前超级猪周期下市场严重供不应求,屠宰企业被动跟价,产业链定价话语权持续向养殖端倾斜。然而研究表明,从生猪产业链价格长期关系中可以发现,生猪价格与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仔猪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而猪肉价格对生猪价格表现长期微弱的负向关系,说明从长期角度来看,养殖产业链中屠宰购销环节存在市场垄断力量,使得生猪生产者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这和我国养殖产业链长期定价模式密切相关。

生猪期货上市后,拥有生猪期货交割库资质的头部养殖企业,可以利用交割库的优势,通过套期保值以及期现套利等方式更加深入参与期货市场,提升平均利润水平,熨平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加速头部企业兼并整合、扩大养殖规模,经营好的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成为行业的主导企业(美国前十大生猪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超过40%)。随着行业规模化大幅提升,头部企业产能趋于集中,定价话语权将从屠宰端向养殖端持续转移。






三、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现货贸易模式的影响

借鉴美国生猪期货和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我国生猪产

业发展现状,对于生猪期货上市对国内现货贸易模式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加快纵向整合,终极目标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我国生猪养殖市场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规模化头部企业产能占比仅10%,阻碍养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扩大规模时面临的剧烈价格波动无法规避。



当生猪期货上市后,养殖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产量的调整和未来价格的预期,而加工和销售者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规模企业基于低成本和通过生猪期货套期保值来保证利润,利用资本杠杆快速纵向兼并整合中小散,更快地扩大规模来覆盖生猪全产业链,进而确立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的龙头企业。



猪价格大幅波动对覆盖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的收入影响比较小,以美国SFD公司为例,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经历了一系列收购和整合,公司生产覆盖生猪全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加工商,其财务数据显示在猪价大幅涨跌时,下游猪肉加工环节、上游饲料原料和中游生猪饲养环节相互配合,降低了因猪价大幅波动造成收入不稳定的影响,其公司营收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



全产业链模式一种典型的纵向一体化组织方式。在这种模式下生猪供应与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能够防止其他经营模式造成的生猪供给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也能够对肉制品的品质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通过纵向一体化还可以减少市场价格风险,也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但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长、全过程管理水平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等缺点,这种模式在国内较少。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日渐提高,由养殖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布局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2. 订单长期化

生猪期货上市有助于现货贸易模式进入新探索期:从公开市场交易转向长期订单合同。上游养殖企业和下游肉类需求企业省去中间贸易环节,直接签订长期订单合同,以合同的方式规定生产者交货的数量、交货的地点和时间,价格则主要随行就市,并根据产品的质量或规模给与相应的奖励。签订长期生产订单,有助于大幅缩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裸露风险敞口,稳定生产进而扩大规模。



3. 去中间贸易环节

我国生猪销售渠道中猪贩子占比较大,这是由生猪销售的行业特点决定:①运输问题:养殖企业都是出栏交货,很少负责运输,且专门成立一个运输队费用高、利用率低。②养殖规模不集中:下游屠宰加工企业的屠宰能力较大,而国内生猪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十分稀少,无法满足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的采购需要,所以规模较大的屠宰加工企业通常通过相对稳定的猪贩子群体来获得稳定货源。



生猪期货上市后,规模企业通过使用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实现成本和利润的锁定,利于企业稳定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推动产业规模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同时,伴随着物流、仓储技术的提升,运输问题和养殖规模不集中的问题均得到改善,长期来看中间环节存在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中间环节持续去化是趋势所在。同时,去中间贸易环节有利于将该环节成本在全产业链发展中转化为利润。






四、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意义

当前全国生猪产能去化明显,传统生产方式将面临转变与升级,行业规模化浪潮再次掀起,产业链深度整合继续推进,行业加速洗牌。结合上述分析,对于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参与期货市场的方式,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 有利于发现价格,重塑定价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现货价格预期功能的局限性,现货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定价体系,缺少公允的定价机制,不能有效地为养殖户提供预期价格指导。



生猪期货上市后,将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通过连续、公开、透明的交易模式,形成公允的期货价格,生猪期货价格能反映多种生产要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具有超前性,可以指导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合理安排或及时调整经营计划,可以通过改变近远期的生猪和猪肉供应来调整时间结构上的错配,提高生猪相关行业对未来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的预测能力,平滑养殖周期中的价格波动,为企业正确经营决策、提高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服务。 



另外,参照豆粕、棕榈油、豆油、玉米、鸡蛋等成熟农产品期货运行情况来看,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通过基差形式连续愈加紧密,期货价格风向标作用凸显。未来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和发展,有望将基差定价应用于生猪流通贸易。



2.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成本及收益

当前生猪现货价格的大幅周期性波动是企业稳定经营扩大产能的最大隐患。生猪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将构建从种植、加工到养殖完整产业链条的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通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能够锁定销售或采购价格,减少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加生猪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例如生猪养殖场通过开展玉米、豆粕的买入套期保值操作可以锁定原料成本,通过生猪期货的卖出套期保值操作可以提前锁定养殖利润;而食品加工生产企业通过生猪期货的买入套期保值操作,可以锁定生产成本,规避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真正助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3. 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企业库存管理

通常企业面临的库存风险,实质上是因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价格上涨,但无库存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二、价格下跌,导致库存商品大幅贬值的风险;三、价格平稳,库存资金占用的成本风险。利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制度和保证金制度,企业可以买入期货建立虚拟头寸,补充现货存货的不足并降低大量占用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也可以通过卖出期货头寸,规避价格下跌导致现货库存贬值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仓单质押业务盘活库存,增加企业现金流。



4. 助力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提高行业地位

借鉴美国生猪产业历史发展经验,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对覆盖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收入影响明显下降。以美国SFD公司为例,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经历了一系列收购和整合,公司生产覆盖生猪全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加工商,其财务数据显示在猪价大幅涨跌时,下游猪肉加工环节、上游饲料原料和中游生猪饲养环节相互配合,降低了因猪价大幅波动造成收入不稳定的影响,其公司营收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日渐提高,由养殖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布局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模式下生猪供应与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能够防止其他经营模式造成的生猪供给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也能够对肉制品的品质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通过纵向一体化还可以减少市场价格风险,也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



然而,我国当前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全产业发展模式尚不完善。阻碍企业纵向一体化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养殖端扩大规模时面临的剧烈价格波动无法规避。当生猪期货上市后,养殖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产量的调整和未来价格的预判,而加工和销售者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规模企业通过生猪期货套期保值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利用资本杠杆快速纵向兼并整合中小散,更快地扩大规模来覆盖生猪全产业链,进而确立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的龙头企业。



5. 成为生猪期货交割库,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期货交割库是期货品种进入实物交割环节提供交割服务和生成标准仓单必经的期货服务机构。期货质量标准作为同行业流通领域中的统一对标,得到全行业的一致认可。企业根据经营需求可以开展标准仓单多种业务模式,进而实现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下与线上市场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充分联动。



对于拥有期货交割库的企业来说,有利于在行业内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成为生猪期货交割库,不仅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且还可以借助交易所平台,结识更广泛的贸易合作伙伴,为自身及当地产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拥有交割库的企业在及时掌握现货市场信息、获取潜在客户资源、促进企业经营业务的拓展等方面,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在全国的市场地位。



6. 生猪期货+保险’助力企业扩大养殖规模

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保险在稳定生猪产业经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促进生猪产能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保险公司一直在尝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但由于缺乏风险区划、系统性风险高、价格数据不透明、缺乏再保支持等因素,未能有效扩大覆盖面生猪价格保险保障。然而,生猪期货上市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锚定生猪期货合约价格,为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找到价格依据进行价格风险对冲,由“保生产”逐步过渡到“保价格”“保收入”“保利润”,为养殖场、加工厂、贸易商等生猪全产业链提供可持续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案。



“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将保险和期货两种金融工具融合联动起来,通过风险层层转移,最后释放至期货市场,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能够有效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保护养殖户收益。


 

综上,当前超级猪周期背景下的生猪养殖行业只是未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我国生猪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产业链价值重构和行业持续整合,行业大变局已拉开帷幕,生猪产业创新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养殖”已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其时代背景已经由单纯的“养殖”变为“金融+养殖”。



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各路资金追捧下,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现代化程度都将获得质的飞跃,市场份额将持续向头部集中,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幅提升,头部企业将长期受益。生猪期货将助力企业实现规模和质量双赢的优质可持续发展,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未来生猪产业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

 

喜欢焦糖维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焦糖维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谈股论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