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车迷沙龙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一个时代的设计交接,从都灵到上海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3-12-19 2:04 已读 6953 次 1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2023年是汽车设计进化里程碑的一年。

上海车展给西方设计师身体和心理上双重“冲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展馆、展车、新产品数量)的车展。大量外国设计师一天的体力耗尽时只看了1/3的展馆。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展示新思想、新概念最多的车展,对于落后国家的设计师——这是一次朝圣也有些虐心之旅。

在2023年车展之前,中央美院举办了“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这是过去十年,中国艺术与设计学术界最高级别的论坛。该论坛中有一个专场是汽车工业设计,中国设计师在车展之前纷纷表达了电气智能化时代来自中国的设计主张。吉利设计团队更在年初喊出了震撼性的“中国设计新范式”的主张。

我与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负责人王选政老师总结这次论坛:中国设计师的集体暴动。一个新世界颠覆旧世界的画面油然而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切都变了,无论是产品还是思想,中国设计师开创了不同的路。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吉利中国范式产品的落地生根吉利银河横空出世、理想的大杀四方、仰望、极氪形成对外国高端品牌的猛烈冲击、MPV世界的百花齐放、猎装轿跑产品层出不穷、风阻不断下降得房率不断上升……


眼花缭乱中,这一年转瞬即逝。

2023年12月,吉利主办的“2023国际汽车论坛暨吉利设计十周年”活动上,来自意大利的传奇设计大师Marcelo Gandini做了分享——害怕商业失败,每天看账本的人,让汽车工业设计止步不前。历史是资产也是负担。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冒险。时代需要创新精神,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成为世界的推动力。

参加完此次论坛的第二天我赶去了泰国曼谷车展。曼谷是整个东南亚的风向标。曼谷2023年电动车销量预计8-10万台,是2022年的8倍。在车展上电动车的订单数量已经接近燃油车。电动新车的渗透率极速上升。

曼谷就是除去保守市场(欧洲、日本)之外,世界真实的缩影。在曼谷工业界的评价,留给燃油车的时间不多了。


这并不是都灵第一次被冲击

1988年,都灵对东京的回应

吉利设计十周年论坛上,我与《Auto& Design》总编辑Silvia Baruffaldi都是分享嘉宾。论坛上和论坛席间私下讨论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中国范式”会不会出现,怎么出现,是否能登上世界舞台。


1979年诞生的《Auto& Design》是设计行业的明灯。Silvia Baruffaldi是我景仰多年的前辈。我带着1988年Silvia Baruffaldi加入《Auto& Design》的那期杂志请她签名。

这期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杂志创始人Fulvio Cinti撰写的《European Reply(欧洲的回击)》。其中谈到1987年东京车展的日系全新产品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1988年的欧洲日内容车展上日系品牌直接杀到了欧洲车的主场。欧洲必须认可日本这种领先风格的存在并且找到对抗的办法。


35年之后,历史在重演。2023年上海车展冲击了全球设计师的思想,2023年慕尼黑车展中国品牌成为欧洲车展的主角。2023年吉利银河原型车银河之光在登上了《Auto& Design》杂志的第260期。内容的主题从1988年讨论如何防御日本范式,变成了讨论中国设计新范式的崛起……


两本杂志我都有


在1987年东京车展之后,从日本回到欧洲的从业者对于东方汽车设计崛起,充满了担忧。日本车企在东京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野心,日本人又将让欧洲人有了危机感的概念车带到了日内瓦。Silvia称之为:“西方与东方伟大较量中的两个时刻。”


在Silvia女士眼中,在1988年让欧洲忧虑的日产Arc-X概念车

一个新设计之城市,都灵与上海的历史性交接

在吉利主办的国际论坛论坛上,我与Silvia Baruffaldi交流了一个话题:设计之都,City of Design。事实上1960-1970年代都灵成为了世界设计之都。这背后最大契机是能源革命。1959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1973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直接导致油价的巨大波动。

好设计需要解决问题。好设计可以控制风阻,好设计可以同样的能耗下提供更大、更便利的出行空间。意大利人对于雕塑对于空气动力学对于空间体验的理解,让都灵快速成为汽车设计解决方案中心。曾经都灵是全世界汽车设计师最多的城市。

今天世界正在经历电动智能化的革命……基于体验、基于数字化设计成为新的主题。毫无疑问中国抓住了这次机会。在上海这个城市拥有上千名汽车设计师,拥有几十家不同汽车品牌的设计工作室……

我和Silvia Baruffaldi交流,上海正在拥有与都灵在1970年代同样的历史地位。上海成为了毋庸置疑的City of Design。

从上海开始,展示中国范式

有哪些是误区,哪些是真正的精髓?

上海车展半年之后,吉利设计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在上海重磅发布中国汽车设计领域《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旨在探寻大变局下,中国汽车设计理论和体系建设的前瞻思考。讲从上海车展开始带给西方设计者的冲击,沉淀成指导未来中国设计崛起的体系化理论,摸索出真正的汽车设计“中国范式”。

勉强联系,传统元素生硬挪用——这是整个学术界与工业设计企业共同认可曾经的中国范式误区。尤其是在中国汽车技术缺乏自信的年代,不少车型走过这样的弯路。也有不少设计元素,脱离了描述它们的宣传文字,就很难同中国文化联系到一起。在近几年,中国元素设计虽然渐渐成熟,对颜色等元素的运用渐渐成熟,但还很少有完整体系中国设计思考的完整方案。

因为构建出不虚无,不缥缈的中国设计新范式,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万里路,去读懂新时代的中国,读懂新时代中国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范式应该是来源于广泛调查后,才能形成深刻的洞察,才能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如此,才能将中国悠长文化与中国汽车的跨越进步真正结合在一起。


这本白皮书的诞生是吉利洞察的沉淀。洞察手段是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由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带领设计团队,到市场一线进行调研,进行了大量的用户洞察,为的是搞明白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就是探寻大变局下,中国汽车设计理论和体系建设的前瞻思考,来补充完善中国汽车设计研究体系。它是吉利设计对中国市场的洞察和分析结果,是创造“中国设计”的重要指导依据。

吉利设计和中国美院合作研究的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

有什么值得关注和被行业吸取的地方?

文化需要体系,才能有效反击。对,与其说是中国、日本在冲击西方的话语体系,不如说是一次针对西方设计话语权的反击。自近代以来,西方审美的世界观冲垮了传统的东方世界,而被誉为“日本达芬奇”的黑川雅之,就曾致力于挖掘真正日本的设计究竟美在哪里,提出了日本审美的八大基础意识。黑川雅之将日本的审美意识包括在“微、并、间、气、秘、素、假、破”八个字中。

中国汽车的审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体系。在上海的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王昀院长,展示了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课题组从实践分析到理论思辨,创造性提出思想与理论体系、文言与知识体系、视觉与表达体系、场景与交互体系的四轮驱动超体系统,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驱动中国设计进化的话语体系框架。


现代设计的话语体系,欧洲已经搭建文章,掌握了解释权,中国还能干什么?“好设计”也不是一味从古人处寻找经验,“好设计”的背后是国力强盛、技术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最终带来的审美自信。基于电动智能时代出现的全新词汇,全新场景,就是留给中国设计的机会。这些都要靠着中国去定义与描绘。

东方人对于文化的诉求、对于场景的诉求是西方没有的,我们将带领设计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我们需要对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底层不同进行更多的思考,比如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仅仅在于造型吗?

我想不尽然,东西方的审美趣味是一个欣赏理性的细节,而另一个更喜欢感性的情感。比如西方很多艺术品是需要拿着放大镜去观摩的油画、雕塑,而东方顶级艺术品是情感跃然纸外的《祭侄文稿》。西方审美喜欢标准、宏大的法式花园,而在东方语境中“断桥残雪”“金台夕照”这样的过程更美。


2023年,都灵再次面临上海的挑战

35年之后Silvia如果再写《European Reply》该怎么办?

电动智能汽车的革命本质是电产生了新的场景。

比如燃油车时代,设计师是不建议你在车里睡觉的。但电动车时代,能否在车里安心睡觉是设计师的基本考虑。基于睡觉,设计师就展开了对座椅、对氛围的、对空调、对音响的全面思考……

而无论欧洲还是日本,过低的电动车渗透率和不够领先的电子电器架构(决定了产品能力的天花板)让设计师没有办法展开对新场景的全面研究。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谈到,设计竞争最终一战是“体验”。


中国的设计师已经开始攻城了,欧洲怎么办?

这个世界的基本逻辑,打不赢就加入。上海有很多欧洲和日本品牌的设计中心,给他们更多话语权让他们把中国经验、中国思考带回到总部。加深与中国品牌的合作,以合资、投资的方式吸收中国的能力。中国对于欧洲是竞争对手,但从另外的角度而言也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吉利设计十周年吉利提出了对“中国设计新范式”更为深度的思考,事实上也给全世界设计团队推开了一扇门。智能电动汽车换代越快,那么同质化的速度就越快。当功能同质不可避免,那么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成为产品之间的差别。这个世界上可以有法国范式、意大利范式甚至可以有巴西范式、印度尼西亚范式……

世界可以各美其美——陈政曾提到当他带队在敦煌做田野调查,“当走在敦煌的时候,我很震撼,我没有想到在1500年前如此多的宗教、人种、种族可以汇聚在这么小的地方,而且如此和谐,可能你在世界任何地方看不到,那个时候相安无事,不同价值观的人可以在一起,文化的包容性极强。中华文化最本源并不是排他,而是非常强的融合性。设计要反映的正是背后的文化根源和文化价值观。”

上海其实就是曾经的敦煌,多样性的文化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成为不同文化设计师汲取交换灵感的中心。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车迷沙龙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