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对何一平先生否定货币理论的否定
送交者: 林小雅[♂☆★★声望品衔11★★☆♂] 于 2023-07-07 20:55 已读 3973 次 3 赞  

林小雅的个人频道

对何一平先生否定货币理论的否定



林小雅



几个月前,何一平先生在群里转发了他们的一篇论文:《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理论批判》,作者何一平 史卫 赵钢 龚小明 张学志 陈桦玲。文章开宗明义:"由于七个方程组成的货币方程组存在严重的数理逻辑问题,本文否定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原文)。当时我条件反射般地提出反对。我和何先生约定给我点时间,让我慎重考虑如何反驳此文的观点。下面我逐点展开我的论点。



原文:

原材料价格P上涨必然导致需求货币M增加,但得不到需求货币增加,原材料价格必定上涨的结论。事实上,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仅与原材料的供求关系有关。即使增加生产产品的需求货币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只要原材料的供给增长不小于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原材料的价格就不会上涨。同理,产品的价格仅与产品的供求关系有关,只要产品的供求关系仍然保持均衡,或者产品的供给增长大于产品消费的增长,我们也得不到多发货币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的结论。

反驳:

古典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条件决定,特别是边际成本的改变和短期供给弹性改变对价格取得突出的作用。这是早期供给和需求的机械理论。也是早年(大概在1850年上下吧)反对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工具。但是即使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古典供需理论的扛把子,也强调这个供需曲线前提条件是静态的。在真实的世界里,各种经济力量,在相互作用下市场需求曲线会移动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商务印书馆版第428-429页)。影响因素主要由货币数量、收入流通速度、相对于交易量的流通速度、货币储蓄、强迫储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构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第21章)。米塞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观点是新增货币总是提高某些个别经济人能够支配的货币总量。收益货币总量的增加,这意味着很多个人的货币收入的增加,但却不一定意味着以此同时社会能够支配的商品数量的增加。这些经济人拥有相对过剩的货币和短缺的其他经济商品。这两种情况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货币单位对他们的边际效应减少了这必然影响他们对市场上的行为,作为购买者,他们处于更强大的地位。这个观点与人类经济实践是相符的。我举例:

拉动消费,通过降息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降息的另一说法就是量化宽松,要把滥印的货币投放市场贷款审查条件肯定会松。这个套路无论中外,一直都很管用。需求旺盛,房价自然会上涨。消费量是总需求函数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所依靠的要素。消费倾向与个人财富、稳定收入正相关,与价格和利息反相关。利息低了贷款容易了,居民买房的倾向当然向好。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唯一对象,也是经济学家不懈努力的主要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家们统计了海量的数据花了巨大的劳动对现实的人类经济实践做出了模拟。货币数量论发展了几百年有大量的文献、观摩统计了海量的数据,其结论是目前经济学中对现实世界的最接近的相似。光凭二百年前的供给需求理论,没有任何实证却否定了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否定了费雪、凯恩斯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价格与货币供应量正相关。太霸道了,这是闹革命的政治人物作派,不具备严谨唯实的治学素养。



原文:

凯恩斯用社会总收入定义需求货币没有任何学术和实际意义。

反驳:

M2/GDP多少为佳?这个曾经的热门话题经过长时间的争论美国佬的主流观点是:美国的货币供应量/ GDP=70%为佳。现实中的具体数据为20.82/24.46=85.12%。这个比例接近1为佳(稍为多点可提振就业)。比例高说明通货膨胀高,金融货币的运行效率、流通效率低。印钞的速度远高于GDP增速。大量的货币沉淀在银行里无法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率。如果过低则货币供应量少于消费需求,会引起通货紧缩,当然这也不行。这个70%是怎么回事呢?世界上多数国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为70%上下。与凯恩斯的社会总收入定义需求货币相当契合。但是中国体制内的砖家必须反对凯恩斯的歪理邪说,为何?

因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占GDP的42%,而M2/ GDP =281/1201.01=232.21%,地表最强!党中央当然没错,所以西方经济学必须错。



原文:

注意到永久收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不可能提供全社会永久收入的数据,也无从观察永久收入与需求货币函数的关系,更不用说用永久收入实证得出弗里德曼关于需求货币函数是稳定的结论,甚至不清楚需求货币函数稳定的确切数学和经济学含义,弗里德曼关于永久收入导致需求货币稳定的结论没有依据。

反驳:

对永远收入的理解是否过于机械和极端化了?这个概念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家熟知的二十年、三十年的房贷,银行依据个人的"永久性收入"计算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个人的未来当然有变数,他或许会失去工作或许会升职加薪,但是银行为什么还会采用贷款申请人的即时工资收入?仍将其视为"永久收入"作为放贷的最重要依据?无法精确却模似了大势所趋,这正是经济学的奇妙之处。



原文:


不用实证a、b和c,用简单的逻辑就可以证明式(8)不成立。事实上,如果式(8)成立,则对任意的Y和i都应成立,特别地,当i为零时,式(8)也应成立。根据式(8),此时需求货币应为零。实际上,当市场利息为零时,货币持有者或许会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货币投入,但在商品市场上的货币投入不为零,即需求货币不应为零。

反驳:

我手头没有《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 Restatement, Studies in Quantity Theory 》Milton Friedman 1956,和1982年那篇文章,我没有过硬的证据但有几个疑问。

第一,弗里德曼作为一个严谨治学的学者,难道他不知道i=0时的他的公式存在重大缺陷?

第二,我手头《Studies in Quantity Theory 》Milton Friedman 1956,这本书中第一章"货币数量论的重述"(就是英语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的直译)公式7(p8)和文中的公式5一样,但是书中用的是M而不是文中的Md。弗里德曼在书中第四页中对这个M的定义是:货币(M),旨在偿还债务中以固定票面价值被接受的债权或商品单位。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定义与文中所述的需求货币是有区别的。

第三,i不可能为零。官方基准利率或许能降为零,但是弗里德曼对货币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即银行利率)加上价格变动的百分率。降息刺激消费,然后物价上涨,这是常识。何文可能把i理解成了"实际"利率,在这个前提下,当然可以推翻弗里德曼的假设模型。



文中第二章列出了公式7至公式18,我手头找不到出处,就泛泛说几句。

文章中用逻辑和数学理论来推翻弗里德曼的理论。数学是严谨细致周到的科学,文中的演绎直观上非常充分,却体现了作者们对经济学的一知半解。这话很严重,且听听我的道理。

经济学其实是统计数据的集合。经济科学是实证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不同更复杂随机性的概率也大。经济学的规律是以直述语气表达的倾向之叙述,而不是命令的语气或以数学公式般的必然和精准。所有的经济学公式虽然它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但却不具备数学公式的可计算性和逻辑性。只是用来表示一种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强相关,或者弱相关。经济学家们常讲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对现实的近似。它的任务是要提供一个概括系统,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后果作出正确的预测。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与自然科学的明显不同,所以在经济学范畴被考察对象之间的互动存在着了不确定,还有微妙的相似性。经济学强调了全面的自主是逻辑的不可能性。本文作者们方向的偏差,基本概念理解的偏差和实证数据的匮乏(根本没有)是本文的硬伤。作者们不能只凭此就能推翻货币理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原文:

改革开放30余年来,进出口贸易顺差一直高速增长,由强制结汇得出多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必然结论是,中国的CPI也一定高速增长。反观国内CPI的变化,除了2008年前后有明显通胀外,中国经济大多数时间处于低通胀或通货紧缩状况。特别是2002年至2005年期间,国内出口总额增幅已超过30%,但CPI不仅没有上扬,而是稳定在非常低的水平上。

反驳:

本文的重点在讨论贷币理论,不明觉厉为什么花大篇幅去讨论出口结汇对CPI的影响。二者当然有关联但不应是本文的讨论范畴。不过即然提到了CPI,我就说几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懂的都懂这方面争起来就没必要。中国物价的变化我用三组数据说明。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的10000块钱的购买力相当于:1978年的7块;1988年的63块;1998年的620块;2008年的2700块;2018年的5500块。

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0.37万亿到2012年的53.86万亿元涨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1978年中国的M2从0.1159万亿到2012年的97.41万亿元,2022年底涨到266.43万亿元。1978年广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14元/年,2012年约为6.3万元,2022为7.6万元。2012全国就业人数为7.67亿人,2022为7.34亿人。

1996年,北京二环的房价约3000元/平方米。2022北京二环的房价约是10万元一平方了。相当于涨了33倍。

房价不属于CPI统计范围,由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产能的提升有效地抑制了耐用消费品零售价格的上涨速度,还有就是政府有效地控制了农产品价格。这些都是中国CPI没有激烈波动的因素。中国对农付产品一直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1978年的水稻(干稻)收购价格为0.095元/斤,如今是1.5元/斤。这四十多年,M2涨了2500倍,而稻米的价格才涨了15倍差距相当感人。



我对文中所述的解决办法没有看法。不过文中提到的谨慎信用度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办法美国佬试过。08年次贷危机就是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由于当初信用尺度太宽而导致了违约暴增以及后来信用不得不紧缩而引发的。由于信贷宽松,许多次级贷款公司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2000~2007年的美国房价涨幅大大超过了过去30多年来的长期增长趋势。另外,流通货币发行量的膨胀是通货膨胀的正确定义,而由此引发的商品价格上涨是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或者公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事实反证这个公理的正确性。



未来几年的中国,我估计房地产价格仍将持续下跌;出口贸易仍将持续下跌;消费需求仍将持续下跌;就业率仍将持续下跌;人口总数仍将持续下跌;企业的利润率和利润总额仍将持续下跌。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去年M2增发了28万亿只拉动了6万亿GDP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增发16万亿,GDP只有4%即约1.2万亿元的增长。最危险的是报表分析中的GDP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率的增长,就业形势反而更严峻,这充分说明了资金效益非常差。出于对社会控制和政绩夸耀的兴趣,统计局会编造虚假的统计数据以掩饰经济的困难局面;会钳制社会面对经济困难的理性分析,只允许拍马屁唱颂歌;中国近年来CPI增速不高,也容易使人忽视货币供应量无节制增长的危害性;再加上这类貌似科学的分析文章,这些因素的叠加会激发GDP信仰者滥印的"凶性",不断地加大力度滥印,即能拉高GDP获取耀眼的政绩又不用担心通胀。理想!终点在哪里?有点历史知识的兄弟们都知道,老蒋的金元券、末代沙皇的卢布或者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马克。

评分完成:已经给 林小雅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林小雅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林小雅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林小雅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