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魅力时尚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丑! 哭! 了! 国外大牌,求求你们别搞中国风了
送交者: 男人魅力[♂☆★★★重归宁静★★★☆♂] 于 2021-01-31 10:46 已读 1285 次 2 赞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临近过节,大家都会莫名涌出一股想剁手的冲动,听说最近不少外国大牌纷纷推出了面向中国消费者的牛年限定新款,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结果上网一查(倒吸凉气),好家伙,这些所谓的「中国风」设计差点把我送走。

独害怕不如众害怕,于是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这些惊天地、气死鬼神的外国名牌大作。


在各大牛年限定新款中,要说「年味儿」最重的,非Burberry莫属。

能不重吗? 都把牛找来当模特了。


[iframe]"[/iframe]






各种新款从都到脚,从帽子到袜子一样也没放过,穿这么一身儿出去,密集的格子宛如行走的马赛克,

自带打码效果 :



其中,被网友吐槽得最狠的就是这款沙滩托特包。



[iframe]"[/iframe]



塑料编织袋既视感! 十块钱俩,春运必备,主题「回家」。




真的连刘雯的气质都差点压不住。 从这个包来看,我觉得中西方的审美并不相通。

再看他们家的帽子,更妙了,把牛头和Burberry的缩写B融为一体,直接赋予了这款设计新的寓意:牛B。


同样富有「内涵」的还有LV今年新出的牛储蓄罐,造型是两条牛腿劈叉,暗示牛叉。



[iframe]"[/iframe]



好不容易设计一个形象怎能浪费? 同样的造型他们还用在了方巾上,直接平铺。

一眼看过去,要素过多。



我特意去看了一下价钱,瞬间放心了,还好我人傻钱少,骗不到我。



我们再来看Dior,让人不自觉就想起了那句「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中间」。



[iframe]"[/iframe]



你以为只是个牛,其实是在致敬星爷。 你的艺术造诣还在第一层,Dior却已经想到第五层了。



不愧是Dior,吊!


好看的上衣百里挑一,丑陋的设计那是千篇一律,同样的老牛C位,又在Givenchy这上演。




所以,审美会消失的对吗?


[iframe]"[/iframe]



再看帽子。


等会儿,这集我刚看过。

咋又是牛角?! 还和Burberry来了一个梦幻联动?


Coach,啥也不说了,童话般「致郁」,那片蓝就彷佛是为了掩盖破洞打的补丁,有一种妈妈和奶奶心灵手巧的修补感。



而相较于前几个没啥设计的设计,Moschino明显走心了,换掉了原来标志性的泰迪熊,专门设计了一个牛年logo。



[iframe]"[/iframe]



只不过这个牛还是个非主牛,一点也不憨厚老实,反而有三分邪性,四分找打,外加三分贼眉牛眼。


U1S1,比起去年他们的黄鼠狼「平替」米老鼠,还是进步很多。


再看一眼新款手袋,又是牛角!!!! 合着在这些国外设计师的眼里,没有牛角的设计仿佛一盘散沙。


Skechers的2021新款,后跟写着「出入」、「平安」,鞋舌上还有副对联,怕不是有中国风有什么误解,让人直呼外行。


Tory Burch迷你斜挎牛包,做得太逼真了,可以直接拿出去放生了。




下面!!!

重点来了!!!

巴黎世家!

还记不记得去年七夕他们那几款被全网狂嘲的经典之作——土味儿手包,宣传片有种上个世纪低成本特效影楼风,包上简单粗暴印着几个大字「你爱我」,「他爱我」,「我爱我」,整个一非主流文艺复兴,爷青结!


再看这回最新的牛年新春系列:


看来还是被吐槽得不够狠。

竟然直接把牛和B就这么连在一起了?!




设计理念:牛中有B,B中有牛。


再看这如此简单直白的钥匙环,2200一个。


最扯的是他们牛年的最新互动广告,一只金光闪闪会进化的驴,啊不是,牛,配以5毛钱特效,整个一土豪消消乐,豪字不发音,这个怕不是澳门赌场的宣传?


其实说起来,外国品牌诠释中国风未遂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就比如阿迪达斯在鸡年推出过的一款幺鸡麻将鞋,鞋上印着一只鸡,后边挂着一块麻将。


[iframe]"[/iframe]



狗年的主题则是「獒」,美丑先不提,见仁见智,只能说看着还算含蓄。


但Dior就很直接了,直接在红包上印了一个"狗"字??!!


伤害不高,但侮辱性极强。

收到这种红包我甚至会觉得对方在骂我,Duck不必。

无独有偶,18年Kenzo也是这么简单粗暴。 在双肩包及手拿包内,都缝一个狗作内标。



原来,小狗就是我自己。

同样敷衍了事的还有15年Burberry出的这款围巾,这种设计在某宝19.9包邮不能再多了。

直接加个"福"字可还行?


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

Vetements更绝,直接印了一个猪字。

就这??

这设计俺也可以。


还有耐克的「发福」鞋,这一看就是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发福在中国是发胖的意思,还特意卖弄一下弄了个倒福,暗示脂肪虽迟但到。


以及CK的鸡年红内裤,谁说老外不懂中国文化? 这都学会一语双关了,知道鸡在中文里有好几个意思。


更扯的是这个Gucci猪年手包,上面是三只英国小猪,你好歹也弄个中国猪啊。


以及鼠年的米老鼠,这都和中国元素有什么关系?!


还有LV的狗年手包,用的竟然是原产地在日本的柴犬?


同样是狗你还不如用这个,那我都算你了解中国文化。


堪称大型崩坏现场的,还有Gucci的狗年和鸡年限定:






大师,我悟了,原来在外国人心里,中国风就是大红大金加汉字,还不行就搬出刺绣和生肖动物。

范思哲曾在2012年推出这款金光闪闪的手提包,约25000人民币,可以,拎着直接登基。


再看看意大利高端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


就这种设计简直就是太失败了


而除了各种服饰包包,美妆也难逃一劫,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阿玛尼历年限定高光。

设计千篇一律,外包装永远都是一个大福字,摆在一起跟盲盒似的。



而且不论大家怎么嘲,依旧不改,

这种坚持,Salute!


具有传奇地位的西班牙珠宝品牌卡瑞拉·卡瑞拉(Carrera y Carrera),在16年推出过生肖猴系列戒指。 当时价格6200英镑,约等于55000人民币。

看得人san值狂掉,猴猴那么可爱,为什么要作践猴猴。


雅诗兰黛猴年限定粉饼,吓死个人,简直是《西游记》在逃妖怪。


2014年爱马仕的马头项链,不知道设计师是看什么提炼的灵感,古代刑具吗?

四舍五入就是上吊绳,宣传语:你这辈子有没有为时尚拼过命?


不过说到底,为什么国外大牌都跟风推出中国风呢?

在以前,推出中国限定款的外国大牌还只是星星点点,但最近几年,跟风面向中国的品牌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

对此,其实道理你都懂,无非就是想通过讨好中国购买群体来赚钱。

根据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

「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万元购买奢侈品。

2012年至2018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增幅来自于中国。 未来,预计至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65%。 」




很明显,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奢侈品市场最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这么大块蛋糕,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这种购买力甚至都可以影响某个牌子的未来发展。

疫情期间,国外众多品牌受创。 随着中国疫情好转、率先解封,人们的购买欲复苏,很多品牌都把中国市场视为最大的希望。

疫情期间LVMH的CEO贝尔纳·阿尔诺净资产缩水超3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疫情期间亏得最惨的一个。 阿尔诺表示,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逐渐恢复,LVMH开始将全部增长希望寄于中国市场。 Bloomberg News也报道称:「奢侈品行业的命运,以及阿尔诺的命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

可以说,未来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

但问题是,为啥明明是想讨好中国消费者,却把东西设计得那么丑呢?


已经2021年了,没想到这些外国大牌对中国风的理解依旧只停留在上亮金、大红、大福字,以及生肖、刺绣、大尾巴龙上。


看看历年作品,那些设计师们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地摊、微商、批发市场以及精神小伙的品味,令人匪夷所思,这种对中国风的畸形挪用是怎么做到全世界统一的?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但这种对中国的狭隘刻板印象非但没有改变,反而不断固化。

而且这类印象也不只停留在时尚领域,在影视剧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对东方元素的滥用。

其实说到底,就是敷衍。

根本不懂中国文化,但又不肯花时间学习,只想着赚快钱,为了省事儿,这些外国大牌只把他们脑中那几个单一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复制粘贴和强行拼接。

可中国文化如此厚重丰富,很多更是只能意会,如果不能花大量时间去深入理解、研究,怎么可能做到运用自如?

一个汉字、一种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包含很多层寓意或禁忌。

我们喜欢红色,但那是节日限定,为了喜庆,可不等于要时时刻刻穿在身上。

我们拍摄土味儿视频,也只是自娱自乐、轻松调侃,而不是真的喜好。


但凡多花一粒花生米那么大的心思,也不至于翻车得那么严重。

而这些设计和近几年逐渐形成某种潮流的「新丑风」并没啥关系。

无关创作自由,其实就是完全不了解,又想挣钱,姿态还要高高在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东西连我们自己都还在探索学习,以为读几篇带有主观色彩的外闻报道、看过几部有东方元素的电影就算了解中国,未免太傲慢了。

想要真正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让人心甘情愿购买,最起码也要摆正态度。

最后,

外国大牌对中国风的妖魔化,同样也涉及到我们自身的文化输出问题。

如何在未来的日子修正这类刻板印象,

既涉及到中国设计师是否能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用经典作品让老外see see 中国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涉及到中国的影视作品以及文学创作是否能走向世界,让极具美感的东方艺术被看见。

被动往往等不来了解,只能等来误解,主动出击才能致胜,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我们无数次提到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而关于这点,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喜欢男人魅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魅力时尚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