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你不懂,我的冷。”
送交者: 草庐芷甫[♂★★★★升斗小民★★★★♂] 于 2021-01-03 8:08 已读 2234 次 3 赞  

草庐芷甫的个人频道

1

形容雪大,很多人都会想起谢道韫。

1074 年,苏轼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到任时正值寒冬大雪,他脑中立马冒出两个人的金句,他写道: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后半句自然指的是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前半句对应的却是一首今天不那么有名的七言绝句,郑谷的《雪中偶题》。


五代 赵幹 江行初雪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这首郑谷的诗,苏轼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他有时嫌这首诗用词土气,说它是“村学中诗”,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描画得精彩生动。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大雪纷纷,乱飘进僧舍,在茶炉口升腾起的热气里融化;密洒入歌楼,消解了客人正发作的酒力。朝窗外望去,天地苍茫,唯见一个披蓑戴笠的渔人冒雪从江上归来,正可入画。

事实上要是不画渔人,就只能全作留白了。


单论写雪这件事,如果说谢道韫的比喻妙到毫巅,郑谷则把白描做到了极致。

2

郑谷说可堪入画,苏轼也表示附议。但郑谷没想到的是,那首诗真的被时人入了画。

下面这首诗的名字很长,叫《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笔精微,忽为图画以诗谢之》:

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

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

属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

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


《雪中偶题》写完后,大概很快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那句“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当时人人会吟。其中有一个他的狂热粉丝,叫段赞善。

赞善是官名,正五品,隶属东宫。照郑谷的描述,段是宰相的后代,家里收藏了不少名画,做官之余留心绘事,是个丹青能手。

他根据郑谷的诗意精心绘制了一幅小品。完成后,他将这幅作品送给郑谷。收到粉丝礼物的郑谷非常高兴,将其珍藏,并专门写了这首诗表示感激。


后来,段赞善的那幅画被北宋的郭若虚以《雪诗图》命名记录在《图画见闻志》里,成为了一幅传说级别的画作。

3

这幅《雪诗图》长什么样呢?之后的文献中没有再出现这幅它的名字。不过,今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了这样一幅画作。


传五代 佚名 雪渔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它本是一幅记录在《石渠宝笈》里的五代无名的作品。庄申先生认为它出自郑谷《雪中偶题》的诗意,是五代、宋初人根据段赞善的原本临摹而成,为之命名“雪渔图”。

画里是一个大雪天。竹丛被积雪覆盖,叶子不堪重负地低垂。一名渔夫独立于岸边雪地,瑟瑟发抖。

他的斗笠、蓑衣、袖子、鱼竿上均覆了一层白雪。虽然已经裹得严严实实,依然感到严寒难耐。他佝偻着身子,右手握着鱼竿缩在袖子里哈气取暖,草鞋深陷在积雪里。


更惨的是,除了鱼竿以外,他两手空空。想来若非是家境清寒,又怎会有这番冒寒雪钓,结果竟然毫无收获。正因如此,他的眉毛囧成八字,上眼皮下垂,眼中透露出无可奈何的倦意。显然是失望苦恼已极。

为什么段赞善笔下、郑谷口中“幽绝”的渔人,会是这样一个可怜样子呢?

4

一切都要回到那首《雪中偶题》。

851 年,郑谷在长安出生。7 岁时,父亲外任永州刺史,郑谷也一同前往。对着悠悠的湘江水,年幼 7 岁的他已经能题诗岳阳楼上。


元 夏永 岳阳楼图 佛瑞尔美术馆藏

在湖南一待就待到了 18 岁。短暂在荆门隐居了一段时间后,他由乡贡第一再次入京,却因门第孤寒名落孙山。此后的 10 年,他几乎都在长安读书应试。这首诗题为《辇下冬暮咏怀》,是他对这一时期的总结:

永巷闲吟一径蒿,轻肥大笑事风骚。

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

失路渐惊前计错,逢僧更念此生劳。

十年春泪催衰飒,羞向清流照鬓毛。

住的巷子里长满了蓬蒿,却不慕“乘肥马,衣轻裘”的富豪子弟,以继承风骚为己任。果然他诗名大盛,名列“咸通十哲”。


然而寒冬大雪,长安城物价飞涨,连酒也喝不起了。看着自己毛发渐白,再怎么坚定也不禁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

没钱买醉,只能在僧舍里煮茶,想到那些歌楼里醉生梦死的五陵少年,心情可想而知。投射在《雪渔图》里,渔人的模样也就可以理解。

5

但《雪中偶题》也不一定就是作于当时。对于郑谷来说,长安十年的心酸只是个开始。

刚写完《辇下冬暮咏怀》没多久,黄巢起义军就攻破了长安。郑谷开始了 13 年的漂流生涯。


清 袁耀 蜀栈行旅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第一次跟随僖宗入川时,他尚能用去看“文君沽酒市”、“李白读书山”来安慰自己。没想到刚平了黄巢,东、西川又打了起来。等到出川回京,已过去 6 年,而这时的长安已是“荆棘丛生,狐兔纵横”。

安稳了不到一年,因宦官弄权,平定黄巢之乱的李克用率大军进逼京师。天子再次出逃,郑谷也第二次入川。他再也控制不情绪: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郑谷《游蜀》


入蜀一年后,他想要沿长江水路东下回到荆州旧居,却又赶上荆南大战。等到战后回荆,已是第三年的初春。此时僖宗驻跸兴元,按期举行春试,他又匆匆西上应考,竟然得中。

在过去,新进进士要参加京师的“曲江杏园之宴”。 现在只有村口的梅花盛开,慰藉着郑谷饱经凄苦的灵魂。

6

得中进士的郑谷随后第三次入川,打算接回安置在川的家眷。

然而在唐末乱世,天下已无太平之地,却有太多的不测风云。刚入川,蜀中战乱复起。“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就是郑谷一家的写照。


此时的他虽已是进士,却并未被授予任何官职。他往江南寻找机会,依然无所获。回到长安后,本想要求见考中进士时的主考官柳玭,后者又正好被贬往泸州,他只得第四次入蜀。

894 年,45 岁的郑谷不知道是第几次回到长安,终于释褐为鄠县尉,兼京兆府参军。很快又迁任右拾遗、补缺、都官郎中。 但他并没有就从此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47 岁那年,李茂贞攻入长安,昭宗出奔华州。郑谷先是逃到了蓝田,费尽辛苦才找到了华州的行在。这一次,昭宗在华州待了两年。郑谷也终于得空将过往的诗篇编成 300 首,命名为云台编。 这并非是为了一己虚名。(《云台编》》)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郑谷《卷末偶题三首》

国事艰难,风骚如线。郑谷和当时的所有人一样想要延续盛唐的风华,想要写出“海日生残夜”这样能流传万古的诗句。

但即使是当时最风骚的郑谷,也再写不出了。

7

离开华州回京后,没过上几年太平日子,朱全忠又来了,郑谷只得又随皇帝出奔。

一后年再度回到那个被劫掠一空的长安城,他的心情如何呢?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郑谷《慈恩寺偶题》


北宋 传李成 晴峦萧寺图局部 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藏

这首诗遣词造句平平无奇,但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经历了太多,最初还能控制住情绪,后来就干脆痛哭流涕,到最后却已经是无涕可挥,无泪可流。这并非是眼泪流尽了,而是再没有什么能激起麻木的情绪, 只能长叹一口气,说些“往事悠悠”、“劳生扰扰”的滥俗词汇。

眼前的景色呢?夕阳西下,独登高塔,野鹿听经,僧扫落叶。好似把巨石摔进水潭,明明溅起浪花无数,过一会儿却又是波平浪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宫廷里还在打着马球,歌楼里还在歌舞升平,但郑谷却对这个千古帝王之都失去了最后的留恋。 他悲不起来,亦笑不出来;一种莫名的情绪萦绕左右,无处消遣,亦无法压抑 。


他忽然想到曾经有一年冬天在湖北双峰山看过瀑布结冰,不如就此归去罢。

唐人百年的风骚到了这天,连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也散尽了。

而那场乱世里的大雪,还在“乱飘僧舍”、“密洒歌楼”,下个不停。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草庐芷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草庐芷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