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那个德国男人,究竟做了什么让柴静惭愧至极?
送交者: pchome[♂☆★★★岛徒★★★☆♂] 于 2019-07-11 18:51 已读 1638 次  

pchome的个人频道

今天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卢安克。

这个在中国乡村支教10年,不求回报、不带任何目的的德国教师。 6park.com

6park.com

好早之前我就听说过他,在柴静的《看见》专访里。 6park.com

6park.com

柴静说,在他面前,她感到惭愧至极,这是以前采访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确实,他太过无欲无求,活得太过超脱,与他相比,我们很多人都感到自惭形秽。

2006年,他被推荐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可他却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人别选他,他说,我只想教学,我不想感动中国。

2010年,通过媒体的报道出名后,他却反倒关闭了自己微博,删除所有的博文和图片,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

2013年,当因为身份问题,可能会被驱逐出境,很多人都向他伸出援手,给当地政府和公安施压,要他们给他一个合法身份的时候,他却发表声明,请大家不要这样。

他宁愿一个人游离在越南,身处在一个语言不通、不能工作的边境,也不愿意走这种非常规渠道。

他说,正因为有这样的渠道和手段存在,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不公平。

他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动,也让很多人都呆坐在夜里,想“我现在过的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1

这两天,看了他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了解了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和教育理念后,越发感受到了他的无私和善良。 6park.com

6park.com

留守儿童一直都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人和机构探讨过这个问题,发起过一些慈善活动。

但,大多都是从城市人的“想象”和价值观出发,很少基于农村孩子的心理来考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卢安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视角。
2

卢安克一家,没有一个人从事着我们常人所理解的“正常工作”。

哥哥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妹妹在非洲纳米比亚做志愿者。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计回报,做着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想要用一己之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卢安克,也是这样。 6park.com

6park.com

在上世纪90年代,他来中国只是旅游。

但当他沿途看到农村里很多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教育,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长期游离在社会的边缘时,他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

这一留,就是十多年。

不过,虽然留下,但却不是那么顺利,这十多年里,他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

起初,他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

后来,跑到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英文老师。

在他看来,如果孩子能写出“Run like the kite,I can fly a bike.(像风筝一样跑, 像自行车一样飞)”这样充满想象力句子,就值得被赞美。

他反对标准化教育里的整齐划一,只教孩子“好的而不是对的”英文。

导致在阶段考的时候,他们班的英文成绩最差,只有六个学生及格,家长们有很大的意见。 6park.com

6park.com

他想不明白,难道教育只是为了获胜吗?

他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

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

所以,他离开了。

他说,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而是为了小孩。

如果孩子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渐渐脱离了天性,脱离了生活,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3

离开学校后,为了能够继续在贫困学校当老师,他成立了一个办事处。

在2001年的时候,他还把办事处搬到了广西隘洞镇的一个村子,租了间每月10元的房子,在那教一群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十四到十八岁的青少年。

他不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只教他们发现如何去发现自己的才能,根据自己发现的需要做事。

他说,孩子是通过行动去学习的,行动后才会有感受,感受后才会有反思。

如果单纯的用课本去教他,用语言去告诉他,那这个学习的过程,永远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于是,屯里的人要他帮他们找县领导,给屯里修桥时,他就跟屯里人说,我想先和学生自己来设计。

不管现不现实,他都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然后,再去教他们画图、做模型、做实验。 6park.com

6park.com

可是,学生们的年龄太大了,只会完成任务,不会自发地创造。

觉得这些只是玩,他们的想法和设计也不会有用。他们说:“我们希望由上面的人来安排,我们来做。”

卢安克感到非常不理解。

他不理解,为什么他的学生希望他,只让他们做几亿人都已找到答案的作业题,而不愿意设计自己真正需要的桥?

他说,如果我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有结果的问题,那他们永远也找不到新的、别人还没找到的东西。

孩子,只有找到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他们的生活才能改变。

这次的教育尝试,毫无疑问,也以失败告终。

不过,他也开始明白,抱着“想要急切看到孩子们的成果”的目的去做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只有抱着一颗诚恳的心和孩子们去相处,并且掌握适合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发生改变。
4

所以后来,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板烈村后,他开始放下所有的结果设计,只全情陪伴、观察孩子,跟他们一起感受、一起做事,一起成长。 6park.com

6park.com

刚开始的时候,板烈小学的孩子,并不是很接受他。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行为粗野,一言不合就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

可他却不在意,对他们的“欺负”也没有任何反应。

以前孩子会觉得还手和打人,还有被人打,都是很威风的事情。

可是,过了两个月,他们心里对这件事已经产生了细微的变化。 6park.com

6park.com

他说,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被感觉所牵引的。

如果培养孩子对美的感觉,那么他们看到不美的东西就会难受,如果培养他们那种替环境感受的意识, 那他们就再也不想破坏环境,如果培养他们打人是不好的感觉,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打人。

所以,他很少用语言去跟孩子解释什么,只是尽情带着孩子们做游戏。

和孩子们一起在山间爬树,和孩子们一起吃只有红薯叶的饭,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飞扑到泥巴地里,溅起一身烂泥却一脸欢快。 6park.com

6park.com

带他们从感受中去学习,去经历。

他说,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5

不过,卢安克也明白,陪伴并不是万能的,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创造归属感,他们才有力量面对外面的世界。

精神世界的完善和强大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他们成长的根本。

所以,他花了很长时间默默地打造孩子的心灵空间,做着很多人之为人最不显见却最本质的心灵建设。 6park.com

6park.com

他把孩子们变成一个剧组,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自己制作道具,并分别表演不同的角色。

班里有孩子很内向,他便拍摄了一部叫《心境》的电视剧,让内向的孩子成为这部剧中一个闪光的焦点。

班里有个孩子总是爱欺负别人,他便让这个孩子演一个承受了很多挫折和屈辱的英雄。

让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欺负弱小,而是面对挫折不屈不挠。 6park.com

6park.com

他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将孩子设置在他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在这个情境里教他们学会开朗、教他们学会如何解决,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和世界。

他做的这些事,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没有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吞没在中国茫茫的现实里。

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

他的教育理念充满“无为而治”的色彩,透着“了悟生命”的禅机。

2016年,在卢安克离开三年之后,有媒体曾到板烈村,寻访卢安克支教十年,留下的“痕迹”。 6park.com

6park.com

很多孩子都说,好奇心和信心,是卢安克留给他们的财富。

卢安克虽然走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离开。

就像柴静在节目中说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私信我回复“卢安克”看柴静在《看见》栏目对卢安克的采访 (29'05'')
川妈说说

除了卢安克,还有一个德国人西洛特,在苏州一所私立学校做了8年外教之后,带着挫败感回国了:“我一辈子也无法在中国看到真正的教育!”

有人说,两位德国老师的离开,是给中国教育的一记耳光。

我觉得,是,也不是。

我常常觉得,在教育方面,我们有时过于妄自菲薄。这几十年来,单从结果看,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已达93.4%(2016年的数据),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这些成绩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当然,我们的教育还不够好,特别和发达国家相比。功利心偏强,创新力不足,应试痕迹明显,资源配置不均......两位德国老师的离开,是给我们的善意提醒,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变。

但我总愿意相信,这是发展过程中(可能)必经的“弯路”。迷失只是暂时的,多次“试错-修正”的循环之后,我们的教育肯定会走上康庄大道。

再言,德国老师对中国教育的不理解,除了客观的差距,还有文化、观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一直存在,无论我们的教育进步到什么程度。中国的教育必然会有中国特色。

是的,我们的教育还不能让我们满意,但它正在变好的路上,以它独特的方式。

喜欢pchom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chom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