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旅游风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走界口 | 黔桂线麻尾——铁路拉出“第一镇”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6★★★☆♂] 于 2020-11-21 10:54 已读 1455 次 1 赞  

An4dy的个人频道


小档案

麻尾站

麻尾站是黔桂线上的一个三等站,建于1943年,是成都、南宁两局集团公司的分界站,隶属凯里车务管辖。2009年1月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后,麻尾站搬至新址。

铁路拉出“第一镇”

麻尾站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麻尾镇,是成都、南宁两局集团公司的分界站,目前为三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

“现在越来越冷清了,每天只有几趟客车、一两百旅客。”麻尾站分会主席谢仁权对记者说,“我们站曾有一段‘英雄历史’,抗美援朝时国家物资匮乏,黔桂铁路拆除了部分线路,麻尾的钢轨、枕木都支援过前线、参与过战斗。”


1959年,黔桂铁路全线贯通,麻尾站的“辉煌时代”随之开启。都说贵州“地无三尺平”,那时的麻尾镇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当地群众要想走出贫瘠的大山,唯有靠眼前这条铁路。特别是打工潮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从麻尾站乘火车可以直达广东、广西,周围荔波、平塘等地的人都来麻尾乘车,狭小的候车室里人山人海。每年春节前后,就连车站对面的山头上都是人头攒动,最多的时候,麻尾站单日发送旅客达2000人。 6park.com


那时,麻尾站区机务段、工务段、铁路中学、铁路卫生所等单位一应俱全。尽管已过去了几十年,旧砖墙上仍依稀可见当年的安全生产标语。原麻尾机务段外的广场正中,造型独特的3只天鹅雕像神采奕奕,仿佛诉说着几代麻尾铁路人的记忆。

麻尾站区职工和家属最多时上万。谢仁权回忆,有天鹅雕像的这个广场是职工和家属们最喜欢聚集的文娱场地。“每天晚饭后,大家在这里打篮球、乒乓球,跳橡皮筋、拉家常,嘻嘻哈哈,好不热闹。要是碰到工会搞文体活动,选手齐聚广场,裁判员一声哨响,定要分个你高我低才肯罢休。”谈起过去的热闹景象,谢仁权滔滔不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麻尾成为远近闻名的“黔南第一镇”。那时的麻尾站货场,火车的笛声、汽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车车锰矿石、焦炭拉进来,加工后的产品一车车运出去。依托铁路,麻尾的经济飞速发展,当地人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公路越修越宽、越修越远。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原麻尾机务段撤销,铁路中学、铁路卫生所相继关闭,工务、电务等单位也精简整编,到2009年麻尾站搬迁新址后,人员集中的单位就只有车站和行车公寓了,站区职工只剩下几百人。


现在,慢悠悠的火车已不再是当地群众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麻尾站区虽然冷清了,但麻尾铁路人的心却从未冰冷,反而一直火热。

今年疫情期间,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以货补客”工作要求,麻尾站全员出动,积极开展货运营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货物发送量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0月,我们装了323车,打破了开站以来的最高纪录。”麻尾站货运负责人苏瑞雪自豪地向记者说,“不管是装车还是卸车,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干,就像你在墙上看到的那句标语一样,‘条件艰苦尤争先,地处边远更上进’。”


在麻尾站党总支书记黄宁看来,如今的麻尾站不再人山人海“是件好事”。傍晚时分,在麻尾风情街上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一排排别具布依族风格的建筑彰显着当地的民族文化。街尾的麻尾大桥上,68岁的族安贵正和几个老伙计围坐在一起玩纸牌,谈起现在的生活时感慨万千:“这样的好日子以前从来没想过,特别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麻尾变化太大了。”


夕阳下,麻尾站货场旁,苏瑞雪与其他女职工正在为车站的小菜园浇水,绿油油的小白菜映着落日余辉生机盎然。车站还是那座车站,铁路也还是那条铁路,但站房条件、线路设备越变越好,麻尾人的生活越变越红火。也许,这就是黄宁口中所言的好事。 6park.com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n4dy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旅游风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