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婚姻家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孩子爱讨好父母,是教育最大的不幸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2-03-31 2:49 已读 8692 次 1 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内心很受触动。

某次家长会上,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当着老师的面,跟爸爸说:

"你看爸,我考了一个100分,你高兴吗?"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看似洋溢着考满分的喜悦,但老师却觉得无比痛心和绝望。

想不到,这个孩子自始至终都不是为自己而学。

就算拿了满分,成为学霸,他也只考虑爸爸的感受,认为"只有我考了100分才是好孩子"。

现实中,类似这样喜欢讨好父母的孩子,并不少见。

大家总习惯夸他们乖巧、听话、懂事,觉得孩子大了,知道要努力回报父母的栽培。

但事实上,有多少孩子,一不小心就掉入"迎合父母"的坑里,一不小心活得没有了自己? 6park.com


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有一个叫蹦蹦的四年级男孩。

表面看上去阳光温暖,实则却"懂事"得令人心疼。

看到爸爸妈妈和妹妹正在试穿新衣服,开开心心比"耶"拍照,他躲在角落里写作业。

眼睛里流露出无尽的羡慕,但他为了不打扰别人,只是默默看着,不敢参与。 6park.com


吃饭时,全家人纷纷落座,他率先拿起筷子夹了鸡腿给妹妹,没想给自己留。

被爸爸当众责备不会操作煤气炉,挨了打,他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都没有,反倒安慰妈妈:

"不疼妈妈,都是我的错,之前爸爸教过我的,是我忘记了。 " 6park.com


更令人戳心的是,得知爸爸妈妈不带他一起去上海,是因为他成绩下滑得厉害。

他没有半句怨言,继续告诉妈妈"没关系"。 6park.com


看到他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成熟气质,真让人难以相信这不过是个11岁的孩子。

别说妈妈看到他的懂事心里难受,就连在场的观察员,都忍不住替他委屈。

很多时候,父母教育孩子总习惯叮嘱他"听话点,爸爸妈妈照顾你很辛苦的""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让我们高兴高兴"......

这些话听起来轻巧,却不知道在孩子心里,会变成一种自我价值换算。

敏感的他,会默默琢磨父母要他"乖巧"的动因,以为只有自己做好了,努力迎合父母,才配得到爱。

他的顺从,不过是为了讨得父母欢心,让父母觉得他很好,很令人省心。

既然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额外的关注,他便收起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把委屈和怨言收起来。

他不说,父母也不会知道他的"伪装"。 6park.com


身边一位从事将近20年初中教学的朋友说:

"以前觉得学生听话点好,不吵不闹,不影响上课秩序,学习成绩也好,谁教谁脸上有光。

可当了班主任这么多年,才发现,那些看上去越懂事的孩子,实际上过得最惨。

父母要他们做,他们就做,即便自己不喜欢,也不会表达出来,一点自己的主见也没有。

等到上了高中,读了大学,毕业后,他们也是唯唯诺诺,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

混到最后,连不如班上那些成绩一般的捣蛋大王。 "

朋友的分享,不无道理。

我一个邻居小孩,就是这样。 6park.com


从小到大,她聪明、勤快,父母工作忙经常加班,她一个人回家,学习,做饭,照顾弟弟。

有时候弟弟任性,和她争吵,她从不急眼。

被妈妈误会她欺负弟弟,她也是默默忍受,憋着泪,不想辛苦养家的妈妈还费口舌批评她。

总之,她是邻里难得的"乖乖女",却在成年时爆发了情感问题。

大学期间,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俩人交往,她把"讨好父母"的那一套全用在对方身上。

要她删掉所有的异性,她照做;

要她搬离宿舍同居,她也没有二话;

直到后来,发现对方有暧昧对象,她为了挽留对方,把所有的积蓄全给了对方。

结果,还是惨遭抛弃,一毕业就失魂落魄回了家,整整一年多都不愿露面。

不禁想起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的: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用讨好的方式换取爱,根本得不到真爱。

这些压抑自我感受的孩子,以为不断付出,用自己的好就能做到别人希望的样子。

到头来,既赔掉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还很难享受到爱带来的享受、自由和愉快。 6park.com


知乎上一位网友写下自己的心声:

“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告诉自己不要那么乖,叛逆点,这样反而能赢得父母真正的爱。”

孩子不缺的是物质,还有父母的教诲和道理。

他缺的,是那份来自父母的认同和允许,认同他的不一样,允许他不“乖”,为自己而活。

既然如此,那么请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教育他:

1、多关注孩子,觉察他的感受

前段时间参加家庭教育讲座,讲师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才是那个能根治孩子问题的心理医生,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经历什么,感觉如何,父母理应一清二楚。”

大部分在孩子成长后期才意识到问题的父母,都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敏感度。

以为孩子不哭不闹,就是没事。

却不知孩子把一切负面的情绪,可怕的感受全压在心里。

但他始终是个孩子,演技再好,也有穿帮的时候。

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多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社交,敏锐觉察他的感受。

唯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最不稳定的时光。

2、提要求前,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著名儿童教育家王素梅在书中讲到一个故事。

5岁的乔治很淘气,经常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还喜欢拆掉妈妈买的玩具,甚至还想拆电视机。

家里的保姆每次看到他这样,都会阻止。

可爸爸却不同,从不急于否定乔治的做法,而是先听他怎么说。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的所思所想远不及父母看到的那么简单。 6park.com


如果单纯从大人的标准判定孩子行为妥当与否,往往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影响他的成长。

在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后,父母应该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他先说。

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听听孩子的心声,远比强迫孩子必须听自己、影响亲子关系要强。

3、孩子的表达和预期不一样,请“尊重”他。

作为父母,难免会以自己过来人的标准、成年人的视角来要求孩子。

一发现孩子的所作所为和自己预期不同,往往容易先入为主,否定或批评孩子。

越是这样,越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试想一下,他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说出来,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尊重,反倒是奚落和谩骂。

心里会有多委屈,多不愿意再和父母讲?

李玫瑾教授说:“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志。”

尊重孩子和自己预期的不同,说到底,是允许孩子活出自我最为关键的一步。 6park.com


蔡康永说:

"对小孩来讲,父母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

深以为然。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竭尽自己所能爱孩子,培育孩子,盼望他早日成才,日后过上幸福生活。

但前提是,一定要允许他有自己的个性,接纳他的特别,甚至是那些不可爱的方方面面。

相信在正确的指引下,他们懂不懂事,都能出于对父母的爱,而不是因为怕父母失望。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婚姻家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