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菲律宾马尼拉湾的“水泥战列舰”,真正的磐石铁舰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品衔11★★☆♂] 于 2019-12-03 12:03 已读 1175 次 1 赞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今日出入菲律宾马尼拉湾的船只都会在海湾入口处看到一座奇怪的小岛,它没有自然岛屿曲折崎岖的轮廓,反而十分方正规则,远远望去似乎是一艘船的模样,靠近才发现这座岛根本就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更让人惊奇的是岛上还有两座锈迹斑斑的炮塔。

其实,在很多年前这里的确是一座真正的岛,它的名字是埃尔弗赖莱岛,但在一个世纪前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彻底改变了这座岛的面貌,将其修建成一座新颖奇特的海岸炮台,取名为德拉姆堡,而外界更加熟悉它的绰号“水泥战列舰”。这座形似战舰的炮台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历了严酷的战火考验,始终岿然不动,比真正的钢铁战舰更加坚如磐石。本文将为您揭示这艘“水泥战列舰”的传奇。 6park.com

德拉姆堡 6park.com

设计精妙的堡垒

德拉姆堡的平面形状接近于菱形,坐东朝西,比较尖削的西端朝向外海,形似舰首,较为平钝的东端朝向湾内,即为舰尾,在炮台侧面修建有低矮的码头,便于船舶停靠。炮台全长 110 米,最大宽度44 米,炮台顶部(不含炮塔)距离低潮线的高度为 12 米。炮台内部与战舰类似,分为 3~4 层空间,每层都配置了不同的设施。炮台底层为燃料库和蓄水库,其最低点低于海平面约 1.8 米。第二层配置了356 毫米岸炮弹药库、火控指挥所和发电机间。第三层可以称得上是主甲板,设置了 152 毫米岸炮弹药库、居住区、食堂、储藏室及其他生活设施。炮台东半部比西半部高一层空间,主要作为兵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炮台东部的发电机间占用了两层空间,内装大功率发电机组,确保整座炮台的电力供应。上述内部空间都被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包裹起来,炮台侧壁的厚度达 7.6~11 米,顶部厚度也达到 6.1 米,其防御力远高于任何一艘真正的战舰,能抵御当时任何口径的炮弹,这种防御优势一直持续到二战时期,完全称得上是坚不可摧。 6park.com

埃尔弗赖莱岛的德拉姆堡炮台,它曾经以“水泥战列舰”闻名于世 6park.com

炮台内储备的物资可以支撑 240 名官兵坚守数月。炮台西部呈阶梯结构,前部平台比后部平台低 2.7 米,两座双联装炮塔沿炮台中心轴线前后布置,分别置于上下平台上,呈背负式布局。位置较低的前炮塔拥有 230 度的射界,位置较高的后炮塔则有 360 度的全向射界。德拉姆堡配备的是 356 毫米 M1909 型岸炮,最大射程为 17600 米,足以覆盖整个马尼拉湾口。

与 M1909 型岸炮搭配的 M1909 型炮塔也是专门设计的,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制造,炮塔重量 964 吨,其结构与舰炮炮塔相似,通过环形座圈安放在炮台基座上,其内部结构贯通至炮台底层,由上至下分为五层,分别为战斗室、上部输弹室、动力间、下部输弹室和基座。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 457 毫米,侧面装甲为356 毫米,顶部装甲为 152 毫米。

除了德拉姆堡之外,M1909 型炮塔式岸炮没有安装在其他任何炮台上。在炮台两侧还安装了 4 门炮廓式岸炮,每侧 2 门,采用双层炮廓,2 门火炮上下布局,火炮型号为 152 毫米 M1908 型岸炮。152 毫米岸炮主要作为 356 毫米岸炮的补充火力,攻击靠近炮台的敌舰,并驱逐敌方扫雷舰艇,保护附近的水雷场。德拉姆堡的 356 毫米岸炮和 152 毫米岸炮均在 1916 年安装到位。 6park.com

埃尔弗赖莱岛的原始风貌,其面积仅有 0.08 平方公里 6park.com

此外,在炮台顶部两侧还设有 2 座露天炮位,安装 2门 76 毫米 M1917 型高射炮,作为防空火力,此外在炮台东端预留了第三处炮位,以便在战时强化炮台后方的火力。在威尔逊炮台正后方建有一座高 18米的三层火控塔,上面配置了探照灯和测距仪,为炮台提供目标指示。炮塔式主炮、炮廓式副炮、笼式火控塔,所有这些都显露出上个世纪之初美式战列舰的设计风格,德拉姆堡也由此获得了“水泥战列舰”的雅号,而且深深根植在岛屿上的炮台拥有无与伦比的防御力,是一艘永不沉没的战舰。
屹立风暴中

1941 年 12 月 8 日,在日军机动部队奇袭珍珠港的同时,从台湾起飞的日军攻击机群也一举摧毁了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航空力量,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两天后,日军先头部队在吕宋岛西北海岸登陆,由本间雅晴中将指挥的日军第十四军主力则在 12 月 22 日登陆仁牙因,以马尼拉为目标展开大规模地面攻势。由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的美菲联军迫于压力,只能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固守马尼拉湾北侧的巴丹半岛。12 月 25 日,麦克阿瑟将司令部转移到科雷吉多尔岛,力图依托坚固的岸防要塞固守待援。

随着战争爆发,德拉姆堡在服役生涯中首次进入真正的战备状态。就在开战前夕炮台刚刚完成换防,美军第 59 海岸炮兵团 E 连的 200 多名官兵移防到此,他们上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木制营房,为威尔逊炮台扫清射界。精于情报刺探的日军应该早对马尼拉湾的防御有所了解,因此没有冒失地将舰队开到湾口向炮台发起挑战,而美军堡垒遭遇的首次攻击来自空中。

从 1941 年 12 月29 日至 1942 年 1 月 6 日,日军对马尼拉湾口各岛屿实施了猛烈空袭,德拉姆堡在 1 月 2 日受到了重点攻击。总体来说,坚固的海岸炮台在空袭中损伤较轻,但其他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至于德拉姆堡则完全无视日军的炸弹。日军也意识到效果不佳,暂停了空袭行动。

1942 年 1 月 12 日,美军将 1 门 76毫米 M1906 型岸炮由别处转移到德拉姆堡,安装在炮台东端的预备炮位上。次日,在新炮台的水泥基座尚未完全干透,火炮未经校准的情况下,这门 76 毫米岸炮就向一艘靠近的汽船开火,这是二战期间美军岸炮首次向敌方目标展开攻击。这艘汽船当时被日军征用,试图对德拉姆堡进行近距离侦察,寻找防御弱点。

1 月底,美军收到情报,在内陆地区有日军炮兵部队进行调动。2 月 5 日,来自南面甲米地海岸的隆隆炮声证实了上述情报,当天日军重炮兵第 8 联队开始对包括德拉姆堡在内的美军炮台实施炮击战。在作战首日,日军调集 4 门 105 毫米加农炮和 2 门 150 毫米榴弹炮集中轰击德拉姆堡,尽管命中超过 100 余发,也不过在厚重的混凝土墙上留下一个个浅坑而已,对炮台内部设施难伤分毫。部分美军岸炮展开还击,其中包括德拉姆堡的 356 毫米重炮,但是美军缺乏前沿观察哨,无法准确定位日军炮兵阵地和修正弹着,加上岸炮配用的炮弹多是针对舰船的穿甲弹,不适合攻击陆地目标,因此空有威力却难以压制日军炮火。

日军的炮击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 2月底,但是常规的野战火炮显然无力摧毁岸炮堡垒,于是日军暂停炮击,并重新部署兵力。3 月 15 日,日军重炮兵第 1 联队的 10 门 240 毫米重榴弹炮投入了炮击,这种火炮是日军陆军手里威力最强的攻城重炮,炮弹重量达 200 公斤,对美军炮台构成威胁,相对暴露的炮台遭到损伤,德拉姆堡的火控塔遭到破坏,76 毫米高射炮失去了战斗力,罗伯特炮台的 1门 152 毫米炮及炮廓受损,但 356 毫米岸炮的装甲炮塔顶住了所有攻击,仍可继续战斗。幸运的是,日军重炮于 3 月 22日向巴丹半岛转移,炮击暂停,美军岸炮部队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抓紧时间修复损伤火炮并加固工事。 6park.com

德拉姆堡前部的马歇尔炮台在进行射击训练,其射程可以覆盖整个马尼拉湾 6park.com

4 月 9 日,驻巴丹半岛的美菲军队投降,困守在孤立岛屿上的美军处境更加绝望。很快日军调整部署,对美军炮台恢复炮击。从 4 月 12 日开始,日军集中 116门火炮从巴丹半岛和甲米地两地南北夹击科雷吉多尔岛及其他岛屿,同时伴以持续空袭,日军通过有计划的反复轰击软化美军防御。这场火焰风暴肆虐了长达三周,并在 5 月初达到高潮,给美军炮台造成了广泛的伤害,大部分炮台都丧失作用,而依然坚挺的少数重炮中就包括德拉姆堡的 4 门 356 毫米岸炮。5 月 5日夜间,日军分两波向科雷吉多尔岛发动两栖登陆,其中第二波日军在月光下暴露,残存的美军火炮立即展开拦截射击,德拉姆堡的 356 毫米炮终于得到了发威的机会,轰沉多艘驳船,给日军造成不小的伤亡,但最终无法阻止日军上岸。

5 月 6 日,科雷吉多尔岛陷落,其余各岛的美军也随之投降。德拉姆堡的 356毫米岸炮直到科雷吉多岛投降前 5 分钟仍在射击,炮台官兵在日军到来前破坏了所有火炮,但没有时间销毁弹药,约200 发 356 毫米炮弹、4200 发 152 毫米炮弹和 400 发 76 毫米炮弹被日军缴获。在1942 年菲律宾战役期间,这艘“水泥战列舰”是美军最活跃的作战单位。尽管实际作用有限,但在四个多月时间里,德拉姆堡炮台经受了来自陆地和空中的猛烈攻击,始终屹立不倒,4 门 356 毫米岸炮也一直坚持战斗,炮台守军仅有 5 人受伤,无人阵亡,充分证明了炮台防御设计的优越性。
美军反攻成难题

1945 年 2 月初,美军开始对马尼拉湾诸岛展开清剿作战,这次行动持了两个半月,而异常坚固的德拉姆堡被排在进攻目标清单的末尾。在发动正面进攻前,美军飞机和战舰对德拉姆堡实施了火力打击,然而正如三年前日军的遭遇一样,无论炸弹还是舰炮都啃不动这个混凝土乌龟壳,现在轮到美军为自己的防御杰作感到头疼了。尽管德拉姆堡的日军守备队已经无路可逃,但他们拒不投降,使用迫击炮和轻武器向靠近的美军舰船开火。

德拉姆堡四周都是垂直墙壁,唯一的进出口是炮台东部一个隐蔽的通道,已经被日军从内部封闭,这给美军的攻击造成极大的困难。经过研究,美军决定采用之前攻克其他日军堡垒时使用的灌油火攻战术。为了能够登上炮台顶部,LSM- 51 号登陆艇进行了特别改装,在舰桥上搭建了一座吊桥式跳板,其高度可以直达炮台顶部,同时舰上还加装油罐和输油设备。

4 月 13 日上午,两艘登陆艇运载突击队靠近德拉姆堡。美军以密集射击压制日军的抵抗火力,随后登陆艇停靠在炮台西南侧,突击队员通过吊桥成功登上炮台顶部。步兵封闭了通往炮台内部的通风口,仅留下一个用于灌油。工兵把输油管拖到炮台上,插入通风口,登陆艇随即启动油泵,将 3000 加仑(约合 11340升) 由柴油和汽油混合而成的燃料灌入炮台内,并放入 270 公斤 TNT 和定时装置,引爆时间设定在 30 分钟后。10 时,突击队从炮台撤离,登陆艇开到安全距离以外。 6park.com

德拉姆堡内部发生大爆炸。巨大的烟柱直冲云霄,大量的残骸坠落在周围的海面上 6park.com

半小时后,堡垒内部发生了爆炸,但厚重的混凝土墙隔绝了大部分爆炸声,以至于从外面观察不到任何破坏效果。就在美军军官们失望地聚在一起准备另谋新策时,10 时 45 分,炮台内部发生了第二次更为剧烈的爆炸,一股巨大的烟柱夹着火焰从炮台顶部冲天而起,沉重的钢制防爆门和数不清的混凝土碎块被抛到数百米的空中,飞溅的残骸散落在炮台周边方圆 1 公里的海面上。现在美军可以确认目标已被摧毁。在大爆炸之后,德拉姆堡又在烈焰中煎熬了两天,爆炸声不断从内部传来,

直到 4 月 18 日美军才最终登上炮台。通过调查美军认定,在最初的爆炸后燃烧的燃油引爆了麦克雷炮台的弹药库,从而最终毁灭了整座炮台,弹药库顶部被炸开了一个宽 4.5 米、长 6 米的裂口,而内部设施均被彻底破坏,在残骸中美军找到了 65 具已成焦炭的尸体。 6park.com

德拉姆堡侧面 6park.com

战后的沧桑

战争结束后,化为废墟的德拉姆堡被世人遗忘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德拉姆堡成为废旧金属收购商的目标,经常有人偷偷进入,搜集金属残骸倒卖获利,这种活动持续到 21 世纪初。2009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在炮台顶部安装了一座无人操纵灯塔,为进出马尼拉湾的船只引航。德拉姆堡至今没有对开外放,也没有得到修缮和开发,只能孤独地守望在马尼拉湾口,追忆着昔日的战火和磨难。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