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后凉西域:吕光传奇(二)纷争天下(西域系列之七十三)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0-07-06 14:17 已读 1417 次 1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原创 半路一把刀 一刀西域图志   6park.com

其实说起来,五胡十六国时期虽然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但并不是那时整个大分裂时期的全部。也就是说,五胡十六国时期只是那个大分裂时期中的一部分。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前,有三国鼎立,之后则是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在中间。

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是从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开始的,所以要从三国演义的那个时期开始算,大致脉络如下:

第一阶段:三国鼎立时期

这一时期从群雄争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三国鼎立——国家分成三瓣,自然是分裂时期。


▲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继承了汉对西域的统治

 

第二阶段:晋朝短暂统一到群雄并起时期

虽然最终三国归晋,南北统一,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晋朝刚统一了二十来年,就爆发了所谓“八王之乱”,也就是八个司马家的王爷就开始互相倾轧,同室操戈,争夺权位。其实掺和到“八王之乱”里的,并不止八个司马家的王爷,所谓“八王”只不过是更有存在感的八个。八王之乱前前后后一乱就是十六年。直接导致了永嘉之乱,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离石(今吕梁市离石区)建立汉国,后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尊汉高祖刘邦为“昭烈帝”,也就是以汉朝正统的身份,复兴汉朝。后人为了区别,则将这个汉称为“汉赵”,也称“前赵”。“赵”,是因为刘渊的发源地是在山西。

同时四川的氐人(巴氐)李特,也起兵反晋,两年后病逝,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建立成汉,也称之为前蜀。


▲  西晋的短暂统一

 

第三阶段:永嘉之乱到五胡十六国时期

刘渊的汉国,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帷幕。

那么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复兴汉朝呢?这是因为刘渊对外宣传,自己并非是纯匈奴血统,母系里有汉朝皇室血统,反正自称是汉朝的外孙,所以汉姓就是刘。这个特点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一直都很明显,就是胡人政权大都宣称自己有汉人血统,也不知道真假,但至少都比较汉化。

但是我们在这里一定有一点要清楚,这时候所说的汉人并非今天的汉民族,而是特指当时的汉朝人,因为今天的所谓汉人,实际上已经是融和了刘渊、苻坚这样的胡人的汉人,早已与刘彻、刘秀时期的汉人不尽相同,只不过主体文化基本上一脉相承。

 

刘渊在位7年后病逝,立长子刘和接班,但却被刘渊的四子刘聪杀兄夺权,之后刘聪的堂兄弟刘曜作为汉赵的主帅,率领石勒等大将,攻破西晋的洛阳、长安,在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在长安俘获晋愍帝司马邺,四年干掉了晋的两任皇帝,西晋灭亡。

因为晋怀帝当时的年号是永嘉,所以这段历史被称为永嘉之乱。


▲  永嘉之乱后,汉赵、成汉与东晋



司马懿的一个曾孙司马睿,逃到了建康(今南京)继续做晋朝皇帝,史称东晋。东晋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王、谢这样的世家大族与司马家共天下,朝政基本是依赖这些名门望族,所以后人才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诗句,追忆当年王、谢家族的辉煌。

东晋所有世家大族中排第一的是王家,所以当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家在东晋出了很多超级大咖,比如王导、王敦,等等,但是一般人可能更熟悉的是王羲之。


▲  书圣王羲之

 

也就在西晋变东晋前后,西晋的凉州刺史张轨之子张寔(shí)割据位于西北的凉州,建立前凉政权。


而汉赵的皇帝刘聪死后,汉赵国内发生政变,继位的刘聪之子刘粲被部下靳准所杀,镇守长安的刘曜进军平阳平息叛乱,杀靳准自立。刘曜虽然是刘渊的侄子,但幼年丧父,实际上是被刘渊抚养成人。刘曜自立后,改国号,不再叫汉,而是改为赵,史称前赵。

不过这时候前赵因为内乱,实力已大不如前,刘曜因而对原先手下的大将石勒有所猜疑,最终激怒石勒反叛,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

因为当时刘曜原本要封石勒为赵王,但石勒的使者离开后,刘曜又反悔,派人追杀了使者。石勒得知后大怒,你不封老子为赵王,那么老子不仅要自立为赵王,就是自立当“赵帝”又有什么了不起?所以石勒的国号也是“赵”,史称后赵。

接下来就是前赵、后赵两家“赵”争夺北方,最终石勒胜出,刘曜被俘,随即石勒将刘曜处死,前赵亡。




石勒是奴隶出身,没有文化,但却很有见识,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颇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同时也是颇为残暴的一个皇帝。


▲  今人绘制的石勒



石勒是羯人。羯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民族,但实际上是匈奴的一个分支。石勒非常忌讳出现“胡”这个字眼,痛恨将羯人称为胡人,据说胡瓜这种蔬菜就是因为石勒而改成了今天的名字:黄瓜。

石勒死后,次子石弘接班,然而石勒的一个侄子石虎,杀了石弘,篡位登基,迁都于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

石虎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为暴虐、好色的帝王,远超石勒,石虎篡位后,大量征用汉人搞各种基础建设,建造宫殿,对汉人横征暴敛,导致汉人反抗,反过来又导致石虎大杀国内的汉人,北方的汉人几乎被其屠杀殆尽。

石虎死后,诸子争位,自相残杀,四分五裂。鲜卑人慕容皝(huàng)乘机在辽宁建立前燕,而氐人苻健则也在长安建立了前秦,北方再度分裂。

而后赵最终被石虎一个养子的儿子石闵夺得帝位。这个石闵原本姓冉,是一个汉人,所以自立为帝后改回了自己的冉姓,国号也改为了魏,史称冉魏。


▲  后人绘制的冉闵



冉闵称帝后大杀石氏家族,石氏几乎被他杀尽。

冉闵是历史上争议非常大的一个人物,主要在于冉闵为了报复五胡乱华以来胡人对汉人的残杀和欺压,更重要的是自己夺取政权后,愤恨胡人对自己不忠,下达了所谓《杀胡令》,只要是汉人提着胡人的脑袋来,一律提拔奖励。

对于冉闵到底杀了多少胡人,说法不一,实际上也没有精确统计,一般认为,仅在国都一带,冉闵的《杀胡令》就导致了20余万胡人被杀。因此有人认为冉闵是一代暴君,搞种族屠杀,也有人认为冉闵是汉人的救世主,避免了五胡时期北方汉人被杀光的危局。


▲  今天的冉闵塑像



总之,至此以后,羯这个族群便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但冉闵仅仅称帝两年,便被前燕的第二任皇帝慕容儁(jùn)所灭。被俘后处死。

接下来的事情就接着咱们的开篇了,等到苻坚登上的前秦的帝位,与王猛等人一道,灭了前燕、前凉,一统于北方。

所以这段时间的大致脉络是:

晋朝八王之乱自毁长城→刘渊、李特趁乱而起,分别在山西、四川建立汉赵、成汉→汉赵灭晋,晋朝逃往南方成为东晋,凉州的张寔割据建立前凉→汉赵内乱,国号变为前赵,同时部将石勒反叛,建立后赵→两家赵争夺北方,石勒的后赵胜出→后赵又内乱,各地反叛,慕容皝建立前燕,苻洪建立前秦,冉闵建立冉魏→前燕灭冉魏→苻坚接手前秦政权后,灭慕容家的前燕与张家的前凉,包括北面的另一个小政权代。

而苻坚之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出现了后秦、西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大夏等一大堆政权,互相攻伐,一直持续到了鲜卑人建立的魏。



 第四阶段: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后期,鲜卑人崛起,统一了北方,建立朝代魏,史称北魏,但是很快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而随后东魏被丞相高洋取代,建立北齐,西魏被宇文家族取代,建立北周。

南方这时候东晋也不存在了,东晋被宋取代,史称“刘宋”,随后依次为齐(南齐、萧齐)、梁(南梁、萧梁)、陈(南陈)轮流坐庄。


 

第五阶段:大分裂结束,隋朝短暂统一时期

整个大分裂的结束要等到北周的大司马杨坚。

这位杨坚篡夺了自己外孙的北周政权后,建立了一个朝代:隋,之后终于一统天下,但是好景不长,大家应该都熟悉,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隋炀帝杨广。


▲  北周政权一统北方




▲  隋朝建立



杨广到底是一个败家的皇帝还是一个被后世污名化的皇帝,一直都有争论。但不管怎么说,最终隋朝在杨广手中再次重演各路诸侯争霸的戏码,而最后胜出的,则是杨广的一个大表哥。

不过好在杨广的大表哥还算靠谱,没有让天下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状况,终于接住了盘,打出了一个后来达到鼎盛的新朝代:唐,杨广的这位大表哥就是唐高祖李渊,当然他还有个更牛逼的儿子李世民。

 

这段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创中国历史记录。持续时间根据不同的算法,有360多年、390多年与四百零几年的几种算法,反正就是四百年左右。

而苻坚所统治的前秦,刚好在这四百年的中间。

 

当然我对这段历史的表述,都是按照传统史料表述的,对于当今的“疑古派”、“翻案派”或者“根本不信史书派”来说,肯定会有一大堆不同看法,比如认为苻生并没有那么不堪,恶行都是苻坚的捏造;比如杨广也不是那样荒淫,而是很有才干和激情,罪行也是唐代史料的造谣;甚至连苻坚重用的王猛到底存不存在也有人怀疑等等。这就不跟着扯了。

 

但不管怎么说,当年的苻坚是差一点就能结束大分裂的一位帝王,如果这样的话,这场大分裂也就二百年左右了。


而苻坚的差一点成功,就是我们历史书与语文书上都学到过的淝水之战。


▲  各种的《淝水之战》连环画

 

淝水之战苻坚惨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淝水之战从而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三大经典战役(别问我其他两场战役是什么,我偏不告诉你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而这场战役,也让我们至少学会了使用“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三个成语。


▲  淝水之战早期的连环画之一,里面的苻坚从形象上看,无疑是按照反派处理的 




▲  今天的苻坚形象,要正面的多



苻坚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后人分析的很多,但我们可能会有个疑问:苻坚不是有前秦的诸葛亮王猛吗?怎么这会儿王猛也不顶用了?

这还真算问对了。王猛是竭力反对苻坚出兵东晋的,只不过,淝水之战时,王猛已经在8年前的375年去世了。而王猛在弥留之际,专门对前来探望苻坚所强调的,就是不要出兵东晋,理由也很简单,首先是东晋上下没有出现亡国的迹象,也就是气数未尽,时机未到;其次前秦境内的各种势力,尤其是羌人、鲜卑人等势力,虽然归顺了前秦,但贼心不死,一直伺机而动,要先把这些家伙解决稳妥了,保证不后院起火,才能考虑其他。

当然,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苻坚并没有听王猛的临终忠告,而前秦后来,也正是被自己内部的各种势力肢解的,王猛是完全言中。


▲  表淝水之战的绘画作品

 

不过我们要聊的,不是这次苻坚功亏一篑的淝水之战,而是和淝水之战同一年的西征西域。只不过,西征西域是公元383年的正月出发的,而淝水之战,则发生在这一年的8到11月。

 

那么苻坚为什么要在大举南下的时候,还要同时出兵西域呢?

 

 其实从汉代开始征服西域之后,虽然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时断时续,但却一直是延续到了西晋时期,就算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打的不亦乐乎,曹魏政权还是一直控制着西域。而西晋作为曹魏的继承者,自然也顺手接管了西域。

而中央政权控制西域,位于河西走廊的凉州,就成为非常关键的节点。

 

在西晋即将崩盘前夕,当时的凉州刺史是一个叫张轨的汉人官员。

凉州,治所在今天甘肃的武威,当年是西北的重镇,直接横在内地与西域之间。汉晋时期的州相当于今天的省,西晋时期全国一共是十九个州,凉州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和青海、宁夏的部分地区,包括了八个郡,如金城(今兰州)、西平(今西宁)、张掖、酒泉、敦煌等等。


▲  后人绘制的张轨



《晋书》上说张轨聪敏好学,做事很有原则。张轨在西晋担任秘书的时候,看到八王之乱搞得一塌糊涂,晋朝早晚药丸,寻思这样混下去不是个办法,便暗自给自己谋划出路,免得到时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那么自己要躲到什么地方去,既能自保,又能过得滋润呢?

张轨于是在地图上划拉了一圈,最终选定了凉州这个地方。

为什么张轨选中了凉州?这是因为首先这里相对偏远,远离权力争斗的中心;其次是东连川、陕,西接西域——事实上凉州本身就一直管辖着西域,直接控制着今天新疆的东疆地区——所以是可进可退,完全可以自保;最重要的是,凉州虽然人口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也就是说有足够的人口。

那么凉州的人口有多少呢?

根据《晋书》的统计,凉州总户数在三万户左右,按照当时普遍的五口之家来算,也有着十五万左右的人口。

这点人口叫我们今天来看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已经算不少了。相比之下,晋朝的首都所在地京兆郡,人口也就八万余户,算是人口稠密地区。河北的幽州人口在六万户左右,算是中等,河南、山东一带的郡则人口更多一些。

 

人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够有效地发展农业经济和有足够的兵源,而且凉州胡汉杂居,本身就民风彪悍、战马优良,汉末以来一直向内地提供着优质的兵源和战马,所以当时才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说法。更别说在当时凉州还掌握着来自西域的商业贸易。

 

虽然张轨觉得凉州不错,但心里还是没底,拿不准,所以就算了一卦。

汉晋时期如果用周易占卜的话,标准做法都是使用的蓍草,蓍(shī)是一种菊科植物,学名叫做云南蓍,又叫锯齿草、蚰蜒草。虽然蓍草在豫、鲁、陕、甘,云、贵、川、鄂等地都有生长,但是按照古人的说法,只有在太昊陵附近生长的蓍草是最灵验的。

太昊,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羲,因为传说是伏羲创造的八卦。太昊陵,则在河南周口的淮阳。

用蓍草占卜比较玄乎,很有仪式感。大体的方式是将49根蓍草随机分成两堆,然后将两堆草分别除以4,最后用余数来起卦,得到八八六十四卦中不同的卦像,然后根据卦象断吉凶。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上网搜,网上有各种教程。


▲  来自百度百科的蓍草图片




▲  用于占卜的蓍草 



但是蓍草毕竟不好找,职业算卦的肯定常备,但如果偶尔来一卦,临时找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们常会用稻草、树枝什么的替代,而张轨用的是豆子。

而今天如果要获得蓍草可能要比张轨容易的多,某宝就能直接网购。

 

那么张轨用豆子占卜,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卦呢?

是“泰”卦和“观”卦。都是吉卦。

 “泰”卦全称是“地天泰”,简单地说,这一卦的意思是安定、顺畅、交汇,小往大来,就是放手小的,得到大的,对外显得低调,但内心却阳刚,有君子之道。

“观”卦全称是“风地观”,这一卦的意思是春风浩荡,万物生长,以德教化天下,万人景仰,先难后易。


 

所以张轨算完卦之后大喜,将豆子一扔,说:“霸者兆也”,就是说这是自己能够称霸一方的征兆。

张轨算完卦后也没磨叽,捉紧时间给组织打报告,提出自己要到凉州任职,到祖国最偏远的地方去。

张轨这个人本身便颇有才干,估计人缘也不错,所以当张轨提出自己要到凉州任职后,立刻有一帮同僚帮忙,纷纷给组织上推荐他,认为张轨这个同志很适合去凉州工作。

但即使张轨再有才干,人缘再好,为什么说自己想去凉州就能够去凉州呢?那毕竟是一个封疆大吏啊。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凉州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干。因为凉州在当时属于胡汉杂居区,主要是有大量的羌人、鲜卑人等,时常闹事、反叛。所以对朝廷来说,有人愿意主动去那里工作,自然是再好不过。

而张轨的同事们在推荐张轨时,所推荐的主要理由,也是认为张轨“才堪御寇”,就是才能足够抵御贼寇、平息叛乱。

 

这样,张轨就被朝廷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注意,护羌校尉的官职还是排在凉州刺史(相当于省长)之前的,说明了这个官职的重要性。

那么护羌校尉是个什么官职?主要职责是什么?为什么去凉州当一把手,还要必须要在前面安上一个护羌校尉呢?

(未完待续)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