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络文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随笔:古诗词中的“戟”字
送交者: 曹雪葵[布衣] 于 2014-09-14 5:34 已读 1594 次 5 赞  

曹雪葵的个人频道

在下面的帖子里,俺碰巧提到了戟,忽然对古诗词中的戟产生了兴趣。于是先让古狗闻了一下戟,再出去叼回了几首古诗词。速读一番,发现最醒目的还是“射戟”:

(一)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唐.刘禹锡)

昔听东武吟,壮年心已悲。如何今濩落,闻君辛苦辞。
言有穷巷士,弱龄颇尚奇。读得玄女符,生当事边时。
借名游侠窟,结客幽并儿。往来长楸间,能带双鞬驰。
崩腾天宝末,尘暗燕南垂。爟火入咸阳,诏征神武师。
是时占军幕,插羽扬金羁。万夫列辕门,观射中戟支。***  
誓当雪国雠,亲爱从此辞。中宵倚长剑,起视蚩尤旗。
介马晨萧萧,阵云竟天涯。阴风猎白草,旗槊光参差。
勇气贯中肠,视身忽如遗。生擒白马将,虏骑不敢追。
贵臣上战功,名姓随意移。终岁肌骨苦,他人印累累。
谒者既清宫,诸侯各罢戏。上将赐甲第,门戟不可窥。
眦血下沾襟,天高问无期。却寻故乡路,孤影空相随。
行逢里中旧,扑樕昔所嗤。一言合侯王,腰佩黄金龟。
问我何自苦,可怜真数奇。迟回顾徒御,得色悬双眉。
翻然悟世途,抚己昧所宜。田园已芜没,流浪江海湄。
鸷禽毛翮摧,不见翔云姿。衰容蔽逸气,孑孑无人知。
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为君发哀韵,若扣瑶林枝。
有客识其真,潺湲涕交颐。饮尔一杯酒,陶然足自怡。

(请看 *** 号 所指的“是时占军幕,插羽扬金羁。万夫列辕门,观射中戟支”这一行,即知“辕门射戟”并非吕布的专利,您瞧诗中的这位尹果毅也有这个功力。)

(二)赠李彦威秀才(唐.苏轼)

魏王大瓠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従车数到单于台。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羁旅。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读全篇,这个李彦威也是位秀才造反式的人物,像李白的影子,其实也像苏轼本人,俺甚至怀疑苏轼也在写他自己。文人好玩儿刀剑的不少,哈哈。不过这吹得有点儿玄哪:“戏中戟枝何足数”,比吕奉先还厉害。)

另外,在诗词中用戟来比喻胡子的强劲也很逗趣,因为俺也是大连吧胡子:

(三)剑客(唐.慕幽) 

去住知何处,空将一剑行。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
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晓来湘市说,拂曙别辽城。*** 

 
(请看“戟立嗔髭鬓”这句,“嗔”者,怒也。一怒发还未冲冠,大胡子先“戟立”了。哈哈。这首俺最爱,凸显大连吧胡子乍起来的雄威)

(四)司马将军歌(唐.李白)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介句“紫髯若戟冠崔嵬”则不怒已戟了。)

在古诗词中,戟,剑戟,矛戟等更多是用作兵器的代称:

(五)割飞二刀子歌(唐.卢纶)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用来三年一股折。
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
两条神物秋冰薄,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神惊魄悸却收得,刃头已吐微微烟。
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还是卢纶牛逼,他家的剪子折了一股,竟找人改锻成“二刀子”,脱胎换骨后,居然“越戟吴钩不足夸”了。戟在这首里代指兵器,成了剪刀的陪衬。)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其实到秦汉之间,戟已基本上退出了战场,为啥?因为最适于用戟的战车已经过时,代之以骑射:

(六)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唐.刘禹锡)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骑过虹桥剑戟随”正是仪仗队的写照。在古诗词中“剑戟”二字合用非常多,初泛指兵器外,主要指仪仗的隆重。传东方朔是个“高而帅”的人物,汉武帝就专门让他为自己执戟侍卫,以壮门面。后来“执戟”变成了官名,类似清代的“带刀护卫”。对百姓而言是个大官,终究在国家主席身边;但对朝堂而言,其实是个小官,就像戏台上打旗儿的一样。唐代诗词中“剑戟”作为仪仗的描写屡见不鲜,而在真正的战场上二者都不大用了,戟为矛/枪取代,而剑则被唐刀取代。唐刀像剑,是刀身直的,与剑之不同是一面开刃。当时来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学会了唐刀,带回日本,演变成了日本刀。二者又不同:唐刀直,便于刺击;日本刀弯,便于砍击。“直”得速度,“弯”得砍力。砍人,直刃永远也砍不过弯刃,不过,讨论其原理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七)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唐.杜牧)

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
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烦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诗中的“丽句时传画戟门”也是戟做为仪仗的典型佐证:门两边立着画戟,这阵势非侯门不可。这是杜牧恭维许十三的话头,说他的诗传诵于权贵之门。)

近代诗人用戟字入诗,更是纯文学追求了:

题《彷徨》(鲁迅)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余烟未熄的战场... 天地间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士兵,肩扛着戟,不知所之。喜欢这幅画面的苍劲浩茫)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了解的戟的身世之后,自然会觉得“农奴戟”这个比喻并不贴切,因为戟是“贵族”的兵器,而农奴还是“斩木为兵”最合适,见陈涉吴广起义。可是写成“农奴木”又实在费解,且词句不给力,于是就“戟”了,诗词折磨人之笔墨大约如此。呵呵)

小结+科普一下:

戟是春秋战国时的兵器,大家知道,矛是前刺的,如红缨枪头,戈是很啄的,像镰刀,在矛的下面再加上戈,就是戟。戟具备了矛和戈的挑刺和啄砍的能力。一个矛可以加一个到三个戈,都称为戟。古代的戟杆子很长,适合在战车上使用,而“车”是春秋战国是国家武力大小的象征,如“千乘之国”等说法。

汉之前,戟还是两拿着的,即矛+戈。汉代开始把矛和戈铸造在一起,像个“卜”字,称为“卜字戟”多用于骑兵。不过戟在战场上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了。汉唐用戟的名将如吕布,薛仁贵等用的其实都是矛!

而戟成为现在这个模样:矛一侧用两根儿横枝连上一片月牙(称为青龙戟),或两侧各连一个月牙(称为画戟),都是清代才出现的。目前在武林之中还有传承的戟法主要有尹式和梁式八卦掌,都称作“六趟戟法”,乃八卦掌创世人董海川的高徒刘德宽所传,而董海川本人并不会戟法,是刘保镖到包头巧遇吕布的后人学到的。这怎么可能?吕布根本不用戟,用的是矛!雪葵不才,自幼习练过戟法,也是这六趟戟法,俺却在这儿断定吕布不用戟。所以人间的事认不得真,读书也是如此:姓名粗记可以休!









贴主:曹雪葵于2014_09_14 6:02:14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曹雪葵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曹雪葵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曹雪葵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络文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