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7年绑走数千名科学家给美国卖命,美国神秘部队阿尔索斯
送交者: xmlh[♂☆★★★喜马拉汗★★★☆♂] 于 2020-02-22 8:42 已读 914 次 2 赞  

xmlh的个人频道

2020-02-21 13:45

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国人从军中优中选优,抽调最为精锐的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以及整个步兵第六集团军,把他们组建成了一个特殊的部队。这只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在欧洲战场上将不会参加任何正面战争行动。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支援阿尔索斯。

这个阿尔索斯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美国人要从前线抽到那么多宝贵的精锐兵力用于协助这个阿尔索斯呢?


1941年,美国批准了核武制造计划,曼哈顿计划。随着这项工程的不断深入,白宫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因为他们已经初步猜测出了核武到底是一种何等可怕的毁灭性装置。不巧的是当时的德国同样拥有像是哈恩、海森堡这样的核物理学家。再加上希特勒随着站在的节节败退,多次叫嚣自己手中有一款秘密武器。

美国人越来越害怕是不是德国人也在开发核弹?

最终他们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抽调美国海陆军最精锐的谍报人员,没有参加蛮大敦工程的顶尖原子物理学家,共同组建一个名为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部队。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美军的协助之下,抓捕或者俘虏德国人的科学家。

美国人认为,想要制造原子弹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优秀的科学家、基本的和物理实验室和实验原料、以及乡姑纳的工业生产设施。

所以,只要把德国最优秀的科学家抓过来就可以了。

从阿尔索斯成立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把绑架德国和意大利的各种人才作为第一要务。他们先是通过翻阅全欧洲所有的物理杂志,并以此推测书五十名最有可能参与核武器建造工作的名单。并且把这份名单,以及这些人的详细资料,全部发给了负责协助阿尔索斯的每一支部队的军官手中。这些建立标明了这些科学家的出身、住址、工作地点、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等种种特征,力求不放跑任何一个科学家。

6park.com

但是德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早就在开始原子弹研究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科学家都藏了起来。为了找到这些被隐藏起来的科学家,阿尔索斯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情报。只求能确定他们具体位置。终于,在经过无数努力之后,阿尔索斯终于确定了德国人把这些核物理学家都藏在了黑辛根。

后来盟军的脚步接近了德国本土。在美国人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强行要求西线盟军停止进攻的步伐,必须让第六集团军作为先锋部队进攻德国。虽然当时来自其他国家的盟军部队,并不清楚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但是既然美国是西线战场的主导,那就只能听从美国人的安排。阿尔索斯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跟着第六集团军进入了黑辛根,抓捕了十九名核物理学家。

同年5月2日,阿尔索斯获得了德国核武项目总负责人海森堡的小罗,于是带着一整个步兵营包围了海森堡的住处,把他带回了德国。至此,德国所有的核物理学家全数落入美国人的手中。


除此之外,阿尔索斯还给美国抓回来了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总负责人,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在内,总计五千到六千名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与工程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阿尔索斯的使命也没有结束。后来他们截获了苏联关于抢夺德国科学家的计划。

相对于美军的偷偷摸摸,苏联做作的可是明目张胆,苏军总参谋部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组成了一个联合行动小组,拥有调集附近所有苏军的权力,他们的工作和阿尔索斯一样,只有一个,那就是抢夺德国的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效率更高一些。


阿尔索斯在截获了这一情报之后,开始对所有他们带不走,而且还有可能被苏联拿走的科技进行销毁和破坏,针对甚至针对苏联人已经得到的德国科学家进行暗杀活动。再加上当时德国的主要科研区域都集中在远离苏联战场的西部,最终,虽然苏联人下手更早,更有效率,最终一直到了1948年,只有2000名德国科学家被苏联抢到手。

而在站在结束后,美国人更是提出了回形针计划,通过更高的福利,也就是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倍的工资,待遇吸引去苏联的德国科学家, 最终又成功吸走了一千多人。

而这些科学家为后来美国抢占技术高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想要实现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人才。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人才,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


这个道理我国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当时的中国可不和美国一样财大气粗,开不出超过人均工资水平三倍的工资吸引外国科学家。也不像苏联那样能直接派人去外国明抢。所以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自己培养人才。所以当时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家,他们想在中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中一位叫做刘薰宇的教育家,提出了一个名为兴趣教育的理念,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中国。

早年间刘薰宇的理念在当时鼓励填鸭教育的中国并没有多少市场,所以他只能自费在一些杂志或者报纸上面发表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吸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其他人也能意识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终于刘薰宇的努力有了成果,有不少人因为在报纸上看了他写的豆腐块文章,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一个叫马先生叫算学的连载故事,更是创造了一个风趣幽默的马先生,来给大家讲解枯燥的数学故事。让人们在欢乐中学到数学知识。

中国著名画家丰子恺在看到这些文章后非常生气。因为这些故事太有意思了,他竟然经常忍不住通宵看报。有一次甚至因为在油灯下看报看了一晚上,导致第二天眼疾复发,只能去医院做检查。

后来刘薰宇有了一定名气,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也被编撰成册,成为了他的代表作数学三书。

而丰子恺决定要为刘薰宇的书籍作序。他在序中说,如果自己早点看到刘薰宇的著作,估计也就不会觉得数学无聊,转而去学画画了。

这就是数学三书特有的魔力,可以让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6park.com

喜欢xmlh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mlh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