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语言逻辑不是绝对的,能沟通就好!
送交者: oee2013[☆★★君士坦丁之鹰★★☆] 于 2019-11-10 8:33 已读 589 次  

oee2013的个人频道

Wittgenstein 在 PI 193 开始的几节的对于机器的讨论涉及到了一种类似的哲学式的拔高,我没有办法一句话概括,只好顺着他的脉络先说一遍。  我们看一个机器的行为(不要看那种有很多个按钮的机器,就看那种简单的,插上电源按下开关就只照着一个模式工作的机器),似乎它的行为已经写在了它的结构上,我不需要实际插上电源,只需要知道它的设计图,确定它是正确组装的,我就知道它接下去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了。也就是说,这个机器的行为似乎已经完全决定下来了:甚至在它插上电源之前。  在用这种方式说话的时候,我们似乎认为这个机器只能够按照这种方式去工作,它不能作出别的行为,一个马达,通上电了,就只能转,你不能指望它给你弄一杯热咖啡出来。你也不能指望它能够播放音乐或者什么的。但是请注意了,这个地方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含有目的论的层面:我们做一个机器(比如马达)出来,是期待它正常工作(转)的,我们不期待它有别的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说因为某些机械故障,它恰好会在转动的时候发出一种类似于音乐的声音,甚至外面该转的部分根本不转了,里面的部分一边转一边发出奇怪的声音。这里的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不是程序员的人来说,考虑实现一个功能本身是我们在思考这个机器的时候唯一考虑的问题。至于它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怎么办,我们时常会忘记它还有损坏或者不正常工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用前述理想化的方式思考问题时。  在用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思考机器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做数学。「杆子两段的比例是 1:3,因此这边下降 1m 那边就会上升 3m」「这个电路的布尔表达式是  ,因此在 1 号接口有电流并且 2 和 3 号两个之间至少一个有电流的时候才会有电流,别的接口则和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关系。」……用这种方式思考机械的工作模式,自然从一开始它们的结果就已经固定了。但是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怀疑是机器本身出现了问题:我们不会在看到杠杆折断的情况下依然傻乎乎地说另一边要上升 3m,也不会在闻到电路烧糊的情况下继续判断「既然有电流一定是 1 有电流并且 2 和 3 中的一个有电流」而可能会说「这个门电路短路了吧」。   6park.com

于是问题就来了,一方面,我们试图断言机器有一种严格性——按照我们所设想的那种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唯一的,它「应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在经验的意义上承认机器可能,毋宁说,在工作或者使用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极有可能不按照我们所设想的那种方式去运动。那么当我们说「机器如此这般工作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于这个机器中」的时候,这是否是有问题的呢?显然从一种日常的角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这样接这个电路,就是为了让它这样转」这种话说出来,显然是在陈述一种「唯一的运动的可能性」,注意到这种话一般可以出现在机器实际运作之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确有一种日常的,没有问题的说话方式。问题在于,我们还有一种哲学的,神秘的,有问题的说话方式:  We say, for example, that a machine has (possesses) such-and-such possibilities of movement; we speak of the ideally rigid machine which can only move in such-and-such a way. — What is this possibility of movement? It is not the movement, but it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mere physical conditions for moving either-as, that there is play between socket and pin, the pin not fitting too tight in the socket. For while this is the empirical condition for movement, one could also imagine it to be otherwise. The possibility of a movement is, rather, supposed to be like a shadow of the movement itself. But do you know of such a shadow? And by a shadow I do not mean some picture of the movement — for such a picture would not have to be a picture of just this movement. But the possibility of this movement must be the possibility of just this movement.  如果要拿现实来举例子的话,某些哲学家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像白左在思考美国大选结果一样。对于它们来说,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严格的,而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6park.com

当出现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的时候,正常人考虑的是未来应该怎么办,工厂的工人如果遇到机器坏了,能修当然自己修,不能修找维修公司,再不行则换新的。而那些哲学家则说:对,虽然它坏了,但是这不是它应该的运动模式,它应该有的运动模式是这样那样的,……  这种哲学式的理想化至少有如下弊病: 和经验的可能性条件无关(不是一种经验上的可能性); 无法指导行动; 创造神秘实体 —— 一种坚硬的可能性。  同理,如果我们将语言也视作是一种理想的机器,它只能如此这般运作——那么我们就会遇到相同的困难: 我们没有办法用这种严格性去预测别人的言论——因为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机器一样,是可能会出错的。 我们没有办法用这种理想化的语言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甚至在出错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纠正!你当然可以说机器出错了,你也可以说别人说话说错了,但是如果仅仅是(在规范性意义上)如此淡薄的描述,那么,那个人可以像那个坏掉的机器一样摊在那里:「对啊,我就是出错了,但是我为什么要,或者,我如何能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呢?」同理,即便你意识到了自己错了,你又为什么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去使用语言呢?——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机器坏了就修,孩子错了就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有信心能将孩子教会的,只不过是耐心的问题,除非有某种现实性的绝望,比如医生关于其神经系统严重发育不良的诊断。 6park.com

理想的(数学化的?)语言(而不是实际的,在经验中被人们使用的,作为社会行为之一被社会科学研究的语言)会变成一种神秘的实体,哲学上有一个专门吐槽这种现象的词,叫做「hypostatize」。   当然了, 你可以说「严格」和「严谨」不一样,但是如果往绝对的方向上去走,我觉得会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是类似的。   有人或许认为,语言的可进化性是一种妥协,或者说,一个缺陷。但是如其说这是一种妥协,不如说这是一种进步,如果语言就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现在依然会陷入在芝诺悖论中,不能接受虚数,更不用说黎曼几何了,同时还会被罗素悖论折磨得不敢接受集合论——正是因为语言本身是会进化的,所以我们才能够用新的概念替代旧的概念。数学也是如此,并不是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或者出版的专著就绝对正确不可能有错误了,这当然依旧可能有错的。但是错误也有不同程度:可能是定理内容正确但是证明错误;可能是证明正确但是定理陈述错误(并且由于语境的限制导致当时的审稿人和编辑都将定理陈述的内容用了贴合作者的狭窄的方式去理解);还有可能是定理和证明都是错的;甚至有可能是根本没有给严格的证明,只是觉得根据自己提供的这个证明思路应该能够证明过去——但是事后被别人证实不行。然而无论如何,这都好过犯下错误之后无法再改正,或者,为了避免犯错误而一言不发。   至于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比起程序语言和逻辑形式系统这种东西,不如先考虑一下医学词汇和法律词汇。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这些词汇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已经算比较清楚了,但是,即便如此,一旦被普通人拉回到日常的理解中去,那么立刻就会出现大量问题。  至于程序语言或者逻辑语言,它的好处也是表面上的:它们过于符号化,缺乏对应的语音系统,因此很难念出来,又因为它们用了大量的陌生符号,因此阅读和书写方面也不友善,这就使得普通人不愿意触碰它们,自然错误和误解也就少了(如果你坚持医学和法律中都用英文甚至拉丁文的话,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误解也会少很多——他们会爽快地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不至于望文生义)。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写下来的东西,甚至不是符合语法的东西,自然也就不被认为是对应语言中的语句了,这也就对应了那个很有趣的悖论: 如果一个规则是一个行为的构成性规则,那么一个人就没有办法违反这条规则:如果他违反了这条规则,那么他就根本没有在进行这个行为(根据构成性规则的定义),因此也就谈不上违反了这条规则(比如说,假设你没有在说英语,仅仅是随便叫了几声,发出了类似于英语单词的声音,那么我自然不能说你的行为不符合英语语法)。  6park.com

一种合理的,打破这个悖论的方法是:否定关于是否在进行某个行为的绝对二分,而认为可以有一种中间态:学习某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渐进式的过程,根本没有从哪个时间点就算是在做某个行为这件事情——只有当你开始走路了,你才开始学走路,但是此时你还不会走路。  另一种打破这个悖论的做法则是将「构成性规则」的概念本身软化为这样一种表述: 一个规则是一个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即是说,如果这个人要做这个行为,那其行为的正确与否必须要受到这条规则的约束——这并不是说错误是不可能的,而是说,不可能他违反了这条规则但是却依然正确地作出了这个行为。  但是无论采取哪种表述,都会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人工语言有多么严谨,人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是会犯错的,这就使得一种实践上的严谨性或者严格性不可达。别的不说,你在写一阶逻辑公式的时候从来都一个括号没有漏掉过?你在写程序的时候从来都一遍编译成功没有 bug?语言本身再严谨又有什么用呢?你所设计的一切语法都是机器的蓝图,但是作为具体功能的实现者的人,才是那个会犯错的东西啊。 6park.com

语言逻辑不是绝对的,但要尽量表达清楚意思,拿逻辑攻击别人的论点,是很无耻的。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oee201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oee2013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