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奇珍异宝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台北故宫:乾坤历代百精物 肉形石 海涛莲瓣纹金座
送交者: jmzjmz[♂★★★★平凡之人★★★★♂] 于 2022-01-27 11:33 已读 1077 次 2 赞  

jmzjmz的个人频道

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帝王品味”展


清朝,肉形石,海涛莲瓣纹金座

此件被誉为“台北故宫三宝”之一的肉形石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其底座是用纯金制造的。 这块《肉形石》由清康熙时供入内府,原本收藏于北京故宫,由蒋介石从北京撤离时带到台湾,为台北故宫所藏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


定窑孩儿枕


这件孩儿枕以孩儿背做枕面,枕身釉呈牙黄色,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富有情趣,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这件艺术品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这件定窑孩儿枕制作精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


据说此为伊朗泥沙布尔特的玻璃制品,器用途可能为装油或酒。有些学者则认为盘口,细长颈,大腹的瓶子,适宜装蔷薇水。虽然目前尚无法得知纸槌瓶于宋代的用途,但北宋宫廷使用外地贡入的蔷薇水,文献上记载极多。《宋史·大食传》至道元年(995)
载“来献蔷薇水二十琉璃瓶”。文献上虽然并无记载来献的蔷薇水以何类玻璃瓶来装盛,但纸槌瓶有可能为装蔷薇水的其中一类瓶子。


纸槌瓶底部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6):“陶得纯青生二城,果然色质勝难兄。绿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成。簪朵雅意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薛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钤引二:“三”,“隆”。

汝窑纸槌瓶原型的来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纪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艺,为流行于九到十二世纪间的玻璃作品。因瓶的器型长颈,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学者 再二十世纪因其型,称其为“槌瓶”。


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因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的仿作。


成化斗彩鸡缸杯底部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姹紫嫣红、交相辉映。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


这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明永乐红釉僧帽壶,高20厘米,口沿作成僧帽形,上配一圆形盖,口部有槽状流,腹部圆鼓,曲柄。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识,可见其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赏爱。清佚名画“胤禛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与其他青铜器、汝官窑等器陈列一起,其珍贵可想而知。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底部


僧帽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它的用途初期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明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制品最为珍贵,宣德宝石红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留一道“灯草边”白边,为红釉普见现象。清康熙朝多仿永乐、宣德器,也很精美。


明代青花人物扁壶


此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国式样,山水风景画的绘法为传统水墨形式,只是人物为外邦异族。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世称明代官窑“永乐人少”,此为永乐官窑中无论釉色、绘画都极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图画。



宋代墨宝册——宋徽宗书怪石诗

这幅宋徽宗书怪石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时所作。这件作品不仅展现独特的“瘦金体”,又能深入挖掘宋徽宗的哲学美学观。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打开《溪山行旅图》,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后来流入民间,大鉴赏家董其昌在诗塘上观后题字“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清初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乾隆皇帝内府,至今还在流传。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绘《画白鹰》


《白鹰图》创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郎世宁中西画法完美结合的最杰出作品之一。画面主体中的白鹰传承欧洲绘画技法以白粉精细描绘,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把翘首殷望的白鹰刻画的形神逼真,而背景中的松石则全然采用中国写意笔墨,清涧石岩,傲松凌立。使得《白鹰图》虽然有着明显欧洲画法的因素,但是画中所含的内容却完全是传统中国的风格。

根据画上的署款,此图是根据乾隆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所进献的白鹰所画,相传皇太后生日即在五月,乾隆大孝,号称“以天下养”,即用天下最美好的财富来侍奉母亲,因此,《白鹰图》也是一幅极为贵重的祝寿图。

喜欢jmzjm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mzjmz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奇珍异宝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