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奇珍异宝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石涛"一画论″中的“一画”指的是什么?(附石涛绘画高清五十幅)
送交者: 无才补天忘了密码[♂☆★★声望品衔11★★☆♂] 于 2021-11-05 20:50 已读 10031 次 2 赞  

无才补天忘了密码的个人频道

苦瓜和尚“一画论”

开启中国绘画美学新生面



清代初期,艺术领域复古主义风气盛行。在绘画方面,“四王”及其末流把持画坛,鼓吹以古为法,宣扬以古为我。石涛在《画语录》中尖锐地批判了这股复古主义思潮,他主张“借古以开今”,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在清初画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石涛对绘画美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的“一画论”上。



过去的画论著作往往局限于笔墨技法的探讨,而石涛的“一画论”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了中国画的审美本质,从而开中国绘画美学的新生面。




石涛 对菊图

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指出:“山川人物之修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意思是说,我们未能表现出天地自然、山川人物的神趣秀态,是由于未能把握住“一画”的本质的关系。



那么,中国画中的“一画”的本质是什么呢?石涛认为,在中国画中,“一画”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一根根造型底线,画家赖这根造型底线而为万物传神写照。


石涛 横塘曳履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是艺术,离开笔墨线条,就无法塑造天地间万物的形象,而“一画”这根造型底线是绘画中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仿佛简单,但它能把天地间的万物收进画面。如何画一幅画,从起笔到搁笔,都离不开这根造型底线。因此,熟练地掌握这根造型底线,是人们一下手作画就会碰到的基本功。
但是,石涛认为,中国画的“一画”不仅包含着笔墨技法的意义,而且还包含着更深的哲学意义,亦即它又是一根通贯宇宙——艺术的生命力运动底线
就自然界而言,“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正是这“一画”,凿破了宇宙的混沌,化生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
石涛 采菊图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这“一画”的运动,在宇宙中鸣奏出一曲曲生生不息的生命交响乐。就绘画而言,“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画家挥毫作画必先于“一画”。正是这“一画”,界破了空白,在画面上留下了一条生气灌注于中的线条。正是这线条表现了人的情感的回旋起伏,表现了大自然生命力运动的节奏韵律,显示了天地之间的“万象”、“众有”生命力运动之美。
可以这样说,石涛对中国画“一画”之为通贯宇宙——艺术生命力运动底线的阐发,是《画语录》的精粹所在。
应该着重指出,石涛是不赞成那种将中国画的“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线的观点的。
他感触颇深地说:“且山川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重,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
这里所谓的“一管”即一笔,亦即造型底线。

石涛 狂壑晴岚图轴纸本设色 164.9×55.9cm南京市博物馆藏


在石涛看来,如果将“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线,那么画家面对苍茫的宇宙,浩瀚的大自然,纷繁的万象,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复制出千山万水的雄姿、万水千山的秀态。
反之,若能把握住“一画”乃造型底线与生命力运动线统一的法则,那么,画家就有可能将宇宙天地的生机活力,山山水水的灵气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在画面上。这就是“一管窥之”和“一画测之”的天壤之别。      总之,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天)与艺术(人)的统一。但是,石涛认为,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一画”事实上还包含着主观(心)与客观(物)统一的意义。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1

在中国画画家看来,山川自然并非死的存在,而是像宇宙天地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画家要想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显然是不成的,只有亲身去观赏山川的风致秀态,“搜尽奇峰打草稿”,方能感受到山川自然美之所在。但是,画家凭借手中掌握的感性材料即动笔摹写山川之形貌,也未必能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呢?石涛的观点是:“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如要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必须在感官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极大地发挥“心”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审美诸种心理因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石涛的话说也就是:“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以至于达到审美主客体浑然合一的境界。只有这时,一幅能表现山水自然之美,并能表达出画家对山川自然之美情感体验的美的山水画才会诞生。
这个过程,石涛将其归纳为:“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2

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与艺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该说,石涛的这一认识是极其深刻的,是一位称得上真正懂得中国画本的美学家
纵观中国美学史,由于各种思潮的影响,曾经产生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学名著。如果说,儒家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汉代的《乐记》,在阐述美和艺术的社会功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禅宗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宋代的《沧浪诗话》,在阐述审美的心理特征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老庄和《周易》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清初的《画语录》,在阐述美和艺术的本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石涛禅师 荷花紫薇图
石涛禅师 墨荷 壬午(1702年)作题识: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
石涛禅师 澄湖露华图 立轴
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 荷花

























































































喜欢无才补天忘了密码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无才补天忘了密码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奇珍异宝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