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贵族学校又何妨?
送交者: 魏习加[♂★★★社区平天下平★★★♂] 于 2023-08-12 1:33 已读 10371 次 2 赞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贵族学校又何妨?

我感觉现在的中国政府对于社会公平、机会公平比较敏感,相当重视。这其中就包括了教育公平。“精英教育”变成了“政治不正确”,民办教育处境艰难。前阵子还看到一些文章,说国内有些地方的教育机构,钻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区域落差”的空子,搞成规模的“高考外地移民”,引得民怨沸腾。这个问题必将被政府整治。“教育产业”在国内是越来越难混了。教育快要变成政府“专营”了。就算社会有精英教育的需求,就算现在就业艰难竞争激烈,民办精英教育(特别是赢利性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还是越来越小。

这样的政策方向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公平,也必然得到广大难以支付精英教育高昂费用的中下层民众的强烈支持。但从另个方面看,教育公平化也是对“教育内需、教育消费”的压制。总有些有钱人想用钱给孩子买来更好的教育。坦白说,我觉得家教不好的孩子,给他们上贵族学校,他们毕业了也一样是废物点心。既然人家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又何必挡着人家送钱呢?不让他们在国内给贵族学校送钱,他们也会往国外的贵族学校送钱。政府不如就发放一些民办教育的牌照,去满足这一部分土豪家庭教育消费的需求。想想,让1%的学子进入“贵族学校”(大都就是纨绔子弟,人间渣滓),政府再对他们课以高税(“精英教育税” - 妥妥的“高消费”嘛,是土豪和精英的象征,收点税算什么),这些税收再用于加强当地的公立教育,带来整个区域的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不是双赢,多赢吗?政府甚至可以引导把贵族学校建到发展程度稍差一些的地区去,让私教产业成为一些小地方的“支柱产业”。

那些土豪孩子,用钱(包含给政府的税)买来一点“贵族感”,让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沉醉于高档感,幸福感,让他们成为家庭财富回流社会的“提款机”,也不是坏事吧。咱不赚他们的这笔钱,他们一样在社会上招摇过市,照样自视甚高,拿鼻孔看人。中国的社会逐渐走向成熟,民众对于这类光鲜的废物点心也会保持宽容心态,应该激发不了太多仇富心态。社会主流依然是勤奋吃苦,按劳分配。真正聪明懂事的富豪,也会把孩子送去生活条件艰苦一些,学习抓得紧,学风正的的私立学校去。我九几年读中学时,就听说过老家有些富人特地把孩子送到龙岩地区一些较穷地方的中学去念书。又穷教育质量又好,富豪们觉得能够让孩子在那里收敛心性。效果怎样不知道,但应该会比去大城市浪荡纨绔好一点点吧。

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或者说为了保持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可以要求民办学校同时开设“平民部,贵族部”。平民部自然是收费低廉(只比公立学校稍贵一点点),教育质量也尚可,满足社会多样性的教育需求(主要是相对公立学校的“灵活性”)。关键是“民办学校牌照制度”,划定红线,比如民办体系内的学子数量不能超过同龄学子总数的1%。

公立教育系统同样要留出“精英教育”的空间。这个其实无需多说,更无需刻意强调,无需特别标识出来。因为现在的中考高考竞争机制、985,221,就已经是择优机制,精英机制。

至于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性”,就是走出去,引进来。敢不敢让国内学子放心的自由的走出去,敢不敢让海外的学子们放心自由的走进来,既取决于中国的自信,也取决于中美、中西发展程度不平衡的现实。中国的自信主要是经济自信和文化/制度自信。中国经济规模的总量、增量、质量都让我有信心;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我毫不怀疑,即使不同倾向不同性格的人,都能从中华文化中找到依靠;中国制度涉及对经济的认识和对社会治理方式的认识。经济应与社会发展匹配,应该在纯自由经济、法制经济、集体经济(民生经济)中善取适度的平衡;社会治理方式则是精英治理与社会监督的平衡。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无疑与中国的发展阶段有着较好匹配,是现实的需要,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我对中国制度有信心。东西方有发展程度和国情条件的差异,西方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羡慕,但至少现在不太值得中国学习,而且西方深层的问题比中国更顽固,更要命,更难解。

对个体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更有吸引力;从前景来看,从文化、种族的归属来看,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和西方都不可能允许中国人大批的移民西方。所以中国对西方的教育开放性,也必然是有限度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的通道,除了可以通过民办私立学校/教育机构;也可以通过官方政府机构 - 这个部分尤其需要加强,中外中学大学可以开展更多交流沟通合作,促使更多东西方大学互相认可学分,让在中国公立教育路径上的学子多一些到西方去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不能形成“私立教育机构/国际学校才是最好的出国留学渠道”的定势。

给孩子更多出国机会,有一个直观的好处。长年呆在国内的,容易形成“窝里横,内斗,内卷”;到海外走一走,家国的情怀,心态,都会更加明显,深刻;顺便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 这个东西在国内很难培养出来。

以前说过的,比起“自力更生”,我更喜欢“(基于科技与产业升级的)优势交换”。中外学子们的交流交换,也是“优势交换”的一个子集。

把海外学子引进中国,客观的来看,西方孩子还缺乏在学生时代就投入中国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的习惯。但这方面的需要仍然存在,主要来源于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士。他们的孩子能够支撑起一些在中国的“国际学校”。中国的私立教育机构,也可以跟政府争取“牌照”对海外招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文化教育。

中国私立教育体系的教纲教材,在思政方面,在国情教育、国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方面,毫无疑问,需要遵循中国政府的要求,需要遵循中国的公序良俗。其它文化类,特别是科学类、工商类的东西,更“国际化”一些又有何妨?死板的,一刀切的要求完全按照中国政府制订的教纲教材,又是何必?呆板和整齐划一,未必教得出自信,反而催生自卑。中国的自信来自国际视野,来自对经济社会规律的更深刻认识,来自中国政府与民众的踏实努力。 6park.com

类似的道理,中国的教培行业前几年给一刀切了。其实能切掉的只是地上的部分,地下的部分还在继续曼延。高考制度下,教培行业是“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硬性的整治一下,杀一杀“过度教培,焦虑炒作,教培产业严重资本化”的歪风,这不错。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政府“反教育过度竞争,反教育内卷化”的决心。教育负担减轻一点,孩子和家庭的幸福感都提升,还有望提高一点生育率。前几个月我在北京的同学就告诉我她孩子学校的放心时间推迟到了5点,让他们更容易安排接送孩子和做饭等家务事,孩子的作业也可以在学校多完成一些。这不就把父母的精力释放一点出来了嘛。所以反过度竞争,反内卷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刀切掉教培行业是够鲁莽,严重违反经济规律,但为民生考虑,这点经济代价值得付出;而且一时的牺牲和付出,带来的是普遍和长远的利益。 6park.com

私立教育(民办学校)会不会重蹈教培行业过度竞争过度内卷的覆辙?我想,只要搞好“牌照”管控,控制好规模,就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魏习加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魏习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魏习加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