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欲亡其族, 先灭其语
送交者: amay[♀中书令★★★♀] 于 2012-01-28 7:51 已读 135 次  

amay的个人频道

回答: 关于武力占领和文化同化关系  由 G大调 于 2012-01-27 17:23


不知谁同化谁:  欲亡其国,先灭其史; 欲亡其族,先灭其语 www.6park.com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4319322.html
所谓的普通话 并不是 汉族语言
据考证,北京话就是满洲汉军旗在黑龙江时说的汉语,是受不合标准的满洲汉话影响的新 汉语方言, 满洲人入主中原后,成为官话标准。 但毕竟边疆满洲奴隶(清后成为准贵族) 的语言,所以连入声字也没有,用来读诗竟不能成诵.
  
  例如, 唐宋诗词用北京话来读很多地方不押韵, 但用广东话来读就押韵.
  
  现在的普通话并不是汉代的汉语,也不是唐代的唐语和宋代的宋语,它和元代以后的官话最为接近。由于历代因战乱或移民而南迁的汉人不断地把当时的中原方言带到南方,并沉淀在南方的方言之中,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在南方各种方言中找到数量很多的古汉语语音。同时,由于北方自汉代以来不断地有胡人南下入居塞内或入主中原,胡人和汉人杂居在黄河流域,也使得北方的华夏古音逐渐胡化变成了今天的北方话。 (注:为一部分读者误会,这里的胡化是语言学术意义上的胡化,而非骂人的胡化)现在的北京话是女真满洲人向汉族满洲人学说汉语时用的口音。 www.6park.com

由于满族后来成为统治者,所以离得近地区的权贵都放弃自己的当地口音说这种新的清朝官话,否则难免官途不顺,生意难做,久而久之,也就变成在北方应用广泛的普通话,与满清暴力强制不同,孙中山建国首先考虑的是和平和民族团结,避免因官话改变引起大量民众讨厌民国,所以坚持用清朝官话做国语。
  
  普通话在英语里译为Mandarin,为满洲语的意思,因为其采用的标准语音确实为在 北京的满族人汉化后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外地人学北京话的口音,北京土话和满清官员更接近。有很多满族词汇夹在里面,比如凄历喀嚓(迅速),勒里勒特(不整洁),猫腻(黑幕),瞎勒乱侃(勒是女真语说的意思,侃不知道是不是汉语),倒腾(挪动),据说央求的央在满语里也是求的意思。另外,北京话也可能受其他北方游牧民族语言影响,比如胡同在蒙古语中是小巷的意思。估计“恣扭”“地道”等很多再古汉语中见不到的词也不是汉语。王朔一再强调北京语言的活泼,并在小说中大力推广,相信是和他的满族民族自豪感有关的。 www.6park.com


http://tieba.baidu.com/f?kz=169644884
汉人就要讲汉语 普通话 是北方鞑靼语言
满人入关以来消灭了汉人的服装,发式,破坏了汉人的礼仪,改变了汉人的语言。但那是过去了,但是奇怪的是满清灭亡了100年的今天,由一些满人掌权的文化部,教育部强行推广普通话。也就是鞑靼语言。这不能不说是汉人的悲哀。普通话其实是满人蒙古人学说汉话而出现的一种怪腔怪调的语言。但是国家却把这种怪腔怪调的语言《语言结构上有缺陷,表达意思的不准确性,逻辑上的混乱。外国人听起来有点象中国的锣鼓点子,有的说象母鸡咯咯的叫声》定为国语。翻成英语是;mandarin《据说当外国人问,这是什么话,一个奴才说,这是满大人话〈满man大da人rin〉。也有的说,这个英文词源于,满〈man〉鞑〈da〉语〈rin是缀〉在英文里,中国叫china,国语却叫;mandarin。
普通话有狠毒的缺陷。它毁了汉语,也毁了汉民族。 www.6park.com

翘舌音也非古汉语固有音素,语音史上有“古无舌上音”之说。翘舌音出现在唐朝中期的北方,可能和先期融入汉族的南匈奴、东突厥等有关。北方话是吴、粤、闽、客、官五大方言中不规则变化最多的,有大量半字先生读法,可能和早期北方民族汉语水平不高有关,例如:“帮”[p]母字“秘”转为“明”[m]母,是受字符“宓”的影响。故北方话对传统汉语音韵结构继承较少。因此,今日的北方话曾被章太炎先生称为“金元虏语”,即满蒙人的异族语言。 www.6park.com

北方话是唯一不保留入声(短音)的汉语方言。无入声使得北方话语言节奏呆板。例如:吴语“勿晓得”,两头是半拍的入声,中间是全拍的舒声,形成切分音节,这是北方话所没有的。 www.6park.com

北方话是韵母结构变化最严重的方言,以至《声律发蒙》等书,无法用普通话读出其韵脚。而且古代声韵书籍的注音方式,比较适合南方话,例如:“打”的注音为“德冷切”

普通话的声母结构也迥异于古汉语。古汉语三十六母中的全浊音在普通话及其它方言中全盘清化,唯在吴语中得到保留。浊音清化导致北方话总体以高音为主,音感清轻高扬,符合草原生活环境,难怪有人将“打官腔”和“唱高调”扯在一块儿。 www.6park.com

所以,不可否认,在继承传统汉语音韵结构上,普通话有着重大缺陷。大量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出韵脚、韵律(尤其是讲究舒促结构的词曲),影响赏析,用普通话也不能讲解词曲格律。《唐诗三百首》中的前十首中有五首,用普通话读影响韵脚,包括:第一首《感遇》的韵脚:“洁、节、悦、折”,第七首《佳人》的韵脚:“谷、木、戮、肉、烛、玉、宿、哭、浊、屋、薄、竹”,第八首《梦李白》的韵脚:“恻、息、忆、测、黑、翼、色、得”等,在古汉语和现在吴语中都是入声字;另外,第二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之酒》的韵脚:“微、扉、衣、稀、机”,第九首《送綦毋潜落地还乡》的韵脚:“薇、非、衣、扉、稀”,等在古汉语和现在吴语中韵母都是。 www.6park.com

掌握入声、浊声母和一些古汉语音韵对学习古典汉语有重要意义,这是吴语能提供的便利。尽管北宋以前的文学创作确以北方为主,但北宋以前的北方话更接近今日的南方话。直至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修订的《佩文韵府》和《康熙字典》依然使用入声和清浊母字分开。换言之,当时已经形成的没有入声、没有浊音的北方话还不被认为有正统地位。另外,吴方言也曾经是东晋、南朝、南宋等时期的权威方言。若有朝一日南方方言均遭灭绝,上述诗词就只能借助韩、越等异族语言来诵读出韵脚,岂不遗人笑柄!受古汉语影响较大的韩、越等语汉字读音体系,更接近吴语等南方话。 www.6park.com

第二、中国早期文明虽以北方为主,但北方文化事业屡遭战乱破坏,大量知识分子因避战乱南迁,如王羲之、辛弃疾等,中国文化视北方为正宗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www.6park.com

自东晋天马渡江之后,中国文化中心就开始逐渐南移,南宋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主要是在吴方言区完成的。以四大小说以及《三言两拍》等为代表的大量名著都是江浙人写的。施耐庵、罗贯中、毛宗岗等本是说书艺人,冯梦龙、金圣叹等是苏州才子,大多数名著原来是苏州评书的脚本。仅《水浒全传》中吴语词汇就不下两百多,了解这些词汇可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层次。并且,纵使官话区人也未必不用吴语词汇,因为大量北方籍的文学家有长期江浙生活的背景(如马致远等)。有人指出,山东人写的《金瓶梅》中也有吴语词汇(胡竹安:《〈水浒全传〉所见现代吴语词汇试析》)。 www.6park.com

喜欢ama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may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