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波音747总设计师乔·萨特和“空中女王”的未了传奇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04-09 16:10 已读 288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关注 6park.com

张聚恩/文

当年英姿飒爽的B747之父乔·萨特(本文照片全部为我从《波音100年》纪念画册中翻拍制作和从波音网站下载)


B747之父、一代航空设计大师乔·萨特走了,他逝于2016年8月30日,享年95岁。带着他未了的勇气、智慧和与世永存的成就,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终生为之奋斗的航空事业。

作为一代杰出的、迄今最为成功的大客机,B747也正在淡出航空舞台,但B747的设计理念,它的定义与构型,它的客货两型并发之策,它的商业成功的实践,构成一段不了的传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全世界最有个性、最容易识别(顶部的驼峰凸起)的B747飞机


B747货运型不一样的机头及其无与伦比的承运能力



乔·萨特生于1921年。1946年加入波音,1965年担任B747总设计师。在这个岗位上,凭借他的洞察力、领导力、正直和才华,带领研发团队,仅用28个月完成设计,用4年时间完成研制与取证,奉献给世界一款堪称经典的运输类名机,其中的客运型为世界首例双通道宽体客机。他本人则成为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飞机设计师之一。

乔·萨特是幸运的。他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急需大型客机的时代;遇上了好领导——有魄力、敢于“豪赌”,赏识和信任他的董事会主席比尔·艾伦及其后任威尔逊。乔·萨特还亲建和亲率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研发团队,不仅水平高,而且特别能战斗,在最艰苦的时光里,他们实行每周七天、每天十小时工作制,堪比我们中国航空人在攻关紧要年代实施的“6·11”制(每周6天工作,每天11小时)。

乔·萨特无疑是个好人、君子,但把个人品格与职业重任相融合,才更彰显其人格的魅力与价值,也才真正成就了属于他、属于波音,也属于全人类的航空杰作。作为一位总设计师,令我最为敬佩的是两点。一是技术上的远见卓识,二是坚毅和刚直的品性。

技术上的远见卓识集中体现在,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为B747做出的产品定义和构型。他的坚毅和刚直的品性则突出反映在,当诸多矛盾袭来时,作为团队领袖,敢讲真话,敢于以巨大的勇气,坚持正确的决策与主张,在面对困难时,找出解决之道,并坚定前行,直至胜利的彼岸。

1965年的波音,除了B737和727加长型这样的相对较小的项目外,同时有三个重大项目:超声速运输机、阿波罗任务包和B747研制。三个项目中,B747的位置最靠后,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人力还是财力,甚至工作环境与条件,B747的处境都很窘迫。以致多年后乔·萨特还慨叹:相比那些条件好的“富人”,B747团队是一群“穷人”,似乎是“后娘”养的。领导者对于B747的慢待,皆因那另外两个大项目太过耀眼夺目。

超声速运输机(STT)项目是由政府出资的任务,旨在开发出名为波音2707的超声速客机。那时,航空界几乎人人都相信, 超声速运输机就是商用航空的出路。美国、苏联和欧洲都这样认为,于是在国家层面,展开近乎疯狂的竞争。波音把最有经验的工程师派到2707项目。

而参与阿波罗工程,更是政治任务,实为美国政府和肯尼迪总统站台。由于1967年1月项目进展中发生发射台起火,致3名宇航员丧生。项目的系统工程管理的难度与紧迫性陡增。此时,波音除了要完成阿波罗所需的“土星”5运载火箭第一级的研制外,还成为最重要的主承包商,承担起阿波罗项目技术综合与评估(TIE)的重任。为此,波音抽调数千名工程师,优先配置资源,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乔·萨特在叙及这段往事时,写到:“数十年来,波音在这个被称为‘技术综合与评估’的项目中所做出的贡献一直不为人所知,波音公司保持沉默的目的在于避免NASA陷入尴尬的局面。不过,在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这个话题已经解冻了”。这个话题就是NASA一度对阿波罗项目的工作失去控制,悄悄地转而向波音求助。其时的波音掌门人比尔·艾伦认为这个项目对于国家和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内部资源十分紧张、财政也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咬牙接受。最终的结局不错,但作为一家企业,波音未尝从这个项目中赚到钱,倒是赢得了名声、赢得了未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44岁的“年轻人”乔·萨特走马上任。面对急切而又强悍的用户——泛美航空,他首先需要的是对要研制的这款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义与构型。那时,处于商业航空竞争的需要,泛美航空提出双层客机的产品设想与需求,而经过前期工作后,乔·萨特和他的团队提出单层双通道方案,并且想方设法,游说泛美,终于成功说服他们接受。

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中文百科中,介绍B747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是一款四发双层客机”。这是不确切的!乔·萨特在他的回忆录里,极富深情地述说了由客户想要的“双层”变为他们心血结晶的“单层”构型的全过程。并且还写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真正理解这件事的意义”。


乔·萨特基于对一款好的运输类飞机的深刻理解,综合运用当时所能得到的先进技术,创新性地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宽体双通道”概念,并由此发展成为最终的布局方案。为了同时满足货运型要求,机身前端采用了凸起的“驼峰外形”,即把驾驶舱提升,不与客舱同高,以便增设可开启的机头货舱门。铰接在机身上的机头能向一侧打开,货物经由此门可直接被装入货舱。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在凸起的驾驶舱后面,添加了整流罩。为了充分利用整流罩下面的上层空间,在改型发展B747-400型时,将其延长,扩为可容纳约40个座位的商务舱。

就此,乔·萨特特别解释道:“总体而言,B747主要还是一款单层客舱的飞机”。“它拥有一个单层、宽敞的双通道客舱,而不是上下两层的狭窄的客舱”。他还写到:“在决定采用单层舱的设计方案后,设计一款大型运输机的工作忽然变得易如反掌。货运容量及装载方式、乘客登机及离机、客舱运行环境、空中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乘客的逃生问题都变得简单起来”。


乔·萨特在该书第五章里,还颇有深意地写到:“如果我们当初按照其他人的想法设计出一款双层舱飞机,波音公司不可能累计生产超过1350架747飞机(注:应为作者成书时),甚至连300架这个数目我都不敢想。在我看来,即使是波音公司内部,也未必能完全理解或欣赏我这个项目组所取得的成就”。

当然,747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得益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使用。普惠公司承担了这项任务,克服了许多困难,将单台推力一举从为707配套发动机的不足16000磅,提高到40000磅。747成为航空史上第一款采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民用客机。从它开始,这成了标配。747的成功也再次证明,航空发动机对于先进航空器的决定性作用。


1966年,泛美航空决定订购25架B747,并支付5.25亿美元的订金。在52年前的航空市场,这堪称是一场豪赌:一方仅凭图纸就订购、付定金,一方则冒险开建巨型工厂。因为制造如此之大、尾部有6层楼高的“巨无霸”,没有现成的工厂可以容纳。1966年泛美订货的当年,波音投巨资,包括部分使用泛美的订金,在西雅图以北35公里的埃弗雷特新购买数百公顷土地,兴建起至今仍为全球最大单体建筑的总装厂。风险之大,用乔·萨特的话说,就是:“如果747项目失败,波音和泛美都会垮掉”。

埃弗雷特的总装厂




但他们最后成功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款首例宽体双通道客机以及客货型比翼齐飞的传世名机,所以能在最需要的时间点上,奉献给世界,并能至今延续辉煌,其正确的产品定义与构型是成功的基础,而果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形成基本产能,则是成功的保障。优秀的设计师与优秀的企业家各负其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就了伟大的747传奇。

B747是在A380问世之前世界最大的客机,也是全世界第一种批产宽体民机。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A380投入服务前,B747保持单机载客量最高的世界纪录长达37年。747的经济性也达到很高水准,其单座运营成本比此前最好的喷气飞机还要低30%。而在第一代宽体机中,从一开始,就按洲际飞行的航程要求,设计成客运、货运两型的,惟有B747这一款。B747货运型的成功甚至不亚于客运型,实际上,世界上近半数的空运货物是由B747货机载运的(这句话是乔·萨特在该书引言里的原话)。

但是,正如世间一切物质都有生命周期一样,747也走过了“高光时刻”而步入衰微阶段。在本书的最后,有一节是专门写747-8的,是作为“译者跋”而出现的。我理解译者的苦心,我也理解波音公司为延续747的辉煌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但十余年来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好效果。

2005年11月波音公司启动747-8项目,是在747-400基础上发展的,但它相对于747-400的变化要远大于747-400相对于747基本型,包括重新设计机翼、驾驶舱和发动机采用波音787的技术。该机使用4台通用电气GEnx-2B67型,单台推力66500磅。与747-400相比,燃油效率提高16%,噪声降低30%。且继续秉承当年的理念,同时开发客运(747-8I)与货运(747-8F)两型飞机。747-8被称为“老树新花”,被看作延续747家族辉煌的希望。

2011年2月13日,747-8客机举行下线仪式。42年前,也是在2月,B747系列第一款飞机首飞,由此开创了宽体运输类飞机的时代,747系列也一举成为波音最具盈利性的产品。89岁高龄的乔·萨特应邀出席仪式,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747项目的生命力十分乐观,预言20年后,747家族还会推出新机型。但这一次,他的预言没有完全说中。时下,747-8的前景维艰,特别是客运型生命力并不旺盛,尤其是近年,情况严峻。以下是近五年来747的交付数据。

747近年交付情况客机

货机

公务

交付数

2013

5

19

24

2014

10

9

19

2015

11

7

18

2016

3

6

9

2017

3

8

3

14

近5年交付数

32

49

3

84

交付量不大,不是产能不够,而是订货不多,且呈递减。2017年净订单为负2(即取消2架订货),待交付数为12架。2018年已交付2架,实际待交付数仅余10架,且全为货机。

截止到2018年5月,747系列共生产交付约1550架。迄今,全球在运营中的747飞机473架,其中客机174架,货机299架。美国本土航空公司的B747客机已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退出运营,而全球范围的退役也只在一、二年内。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作为747家族的最后代表,“299+10”架货机(如有新订货或许还会多一点)将继续翱翔蓝天。

B747风光不再,特别是客机,已基本没有市场。原因在于,航空科技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发动机和机体结构材料的进步,使双发宽体客机成为洲际飞行和点对点中远距直航的主流机型。人们的认识很朴素,两引擎飞机能做的事,为什么要用四引擎呢?如果飞机功能接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引擎飞机注定陷入天然的劣势。四引擎的B747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必然。先是客机,而后是货机,这一天终将到来。

747-8货机和机头侧面乔·萨特的肖像,这是对前辈永远的怀念



在过去40余年里,乔·萨特的卓越贡献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还带来了适应技术与市场变化的一定的弹性。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B747货运型的势头还可能维持一段时间。至少目前来看,它的生命力还未终结。在这个意义上,B-747还在书写着“未了”的传奇,更遑论乔·萨特和他的团队打造的那份为理想献身、追求至臻至美、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 6park.com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