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明知道冬季快来了,为何不准备棉衣?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11-19 23:24 已读 5438 次 8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巴巴罗萨计划,启动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是夏至日。这个时候,冬季还来不了那么快。所以,希特勒当然没必要往前线运棉衣。

关键是棉衣根本就不管用。对付苏联的冬天,只有羊毛大衣。但是,为了迷惑苏联人,德国人在战争爆发前并没有大量采购羊毛和羊皮。

而斯大林也一直盯着欧洲市场的羊毛价格。但正是因为这个价格没有发生剧烈变化,所以苏联始终不能确定希特勒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但是,冬装还是要准备的。希特勒虽然有闪击苏联的想法。但冬天之前,这场仗肯定是打不完的。原因就是苏联太大,不可能一次闪击就搞定。

1941年夏季,希特勒已经指示当时陆军军需部长瓦格纳,赶紧准备冬季军需。但是,瓦格纳这个军需部长事情太多,没把元首的话当回事。

1941年7、8月份的时候,德国的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开始关注冬装问题。但是,因为运力有限,所以这个问题再被搁置。

据《哈尔德战争日记》记载:冬装的准备工作令人失望。东线充足的储备将在10月前建立起来。将给每个人发两件羊毛背心、护耳、手套、围巾、绒帽等。

6park.com

10月19日,莫斯科前线已经下雪了。具体干活的军需部长瓦格纳,才开始准备这个工作。关键问题是羊毛,德国和欧洲肯定有,但你怎么把这些羊毛集中起来、制成冬装。

而接下来的问题更麻烦,就是你怎么才能把制好的冬装、送到到前线士兵手中。别说在战争环境下,就是现代交通、就是在和平时期,突然从德国向苏联腹地输送几百万人的冬装,都是严酷的考验。

不是有铁路吗?但是,铁路要输送最紧要的物资。这个最紧要的物资就是弹药和油料。所以,冬装这个“最不紧要”的问题,就一直被耽搁着。

德国的官僚机器,效率肯定是最高的。然而,凡是官僚就一定要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越是极权、越是高效,这种问题就越严重。因为大家都要唯长官意志马首是瞻,不是不考虑下面的问题,而是不干实事的问题。


希特勒给前线将军画了一张大饼,宣称南方和北方的集团军群将在10月30日得到一半的冬季装备,中央集团军群将得到三分之一。

而为了让大统领希特勒放心,军需部长瓦格纳还于11月1日在陆军司令部搞了一个冬装展览会。这家伙向希特勒展示了12名装备冬装的德军士兵。同时,向希特勒保证:东线所有部队,马上就能和这12名士兵一样。

希特勒当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加表扬。但是,前线的古德里安却发来了报告,说自己还没有得到冬装。希特勒根本就不敢相信,惊呼:那不可能!军需部长告诉我,冬装早就发了。


冬装还没准备好吗?德国官僚就是再官僚主义、再形式主义,也不敢在这方面开玩笑。关键是这伙人的效率并不低。在莫斯科战役开打之时,德军的冬季装备已经准备好了,但全都堆在华沙的火车站里。

11月下旬,德军的一线部队得到了首批冬装,但只能满足20%。古德里安催促后勤部门赶紧运输,但后勤部门却开始官僚了,根本就没当回事,继续慢慢运。但是,你不能全怪他们无能,因为要向前线运输的东西实在太多。冬装只能一拖再拖。

所以,德国的冬装并不是没有准备,纳粹元首希特勒在夏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而且,德国的官僚机器也一直在行动。但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想法往往很美好,但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准备晚了,但确实准备了。问题是你怎么把冬装运到前线。这才是官僚们一直官僚主义的真正原因。冬装重要,但炮弹重要吗、子弹重要吗、燃油重要吗?看着哪一个都比冬装重要。而铁路和列车就这么多,你到底运哪个?


德军如此,苏军也差不多。德国人还能靠铁路运输、靠汽车运输。而苏联呢?苏联只能一边修铁路、一边搞运输。因为德国空军一直狂轰滥炸。甚至,苏联还建立了76个畜力运输营,每营配250辆两马拉的马车。

关于冬装,苏联准备的时间比德国人要更早一点儿。毕竟本土作战,苏联人更了解苏联的冬天。在1941年10月4日,苏联开始下发冬装。但是,这些物资却要从乌拉尔、西伯利亚临时征集。

希特勒满欧洲的薅羊毛,斯大林则满西伯利亚的薅羊毛。大家谁也不比谁强。甚至,苏联还动用了大量军火,从中国换来了大量羊毛。

然并卵,红军的换装工作还是迟迟不能完成。11月27日,前线的苏联红红军,已经出现了冻伤的情况。苏联赶紧动员莫斯科工厂组织生产、动员居民缝制冬装。直到12月5日,红军的冬装供应才基本解决。这已经来之不易了,为反攻提供了支持。


莫斯科之战,德国人是败在了没有冬装吗?

德国的冬装的确不够,但为什么不够?因为运不过来。冬装运不过来,炮弹、子弹、燃油以及各种武器装备就能运过来吗?统统都运不过来。所以,如果仅是一个冬装问题,德国人未必就会成为强弩之末。

在1941年11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每天只能得到16车物资,但这仅能满足一半的需求(数据出自《德国中央军群:德国武装部队在俄国》)。这个数据已经是最不保守的数据了。其他数据则是德国的前线部队只能得到三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的物资补充。辎重后勤已经窘迫到这种程度,前线的德军就是兵力再多也没用。坦克没有燃油,开不起来;大炮没有炮弹,开不了火。这种仗就没法打。


所以,与其说德国是败给了莫斯科的冬天,不如说德国是败给了苏联的辽阔国土。而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苏联为什么这么能扛?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处于绝对优势的德军早该把苏联红军全都赶到西伯利亚了。原因就是斯大林也没相信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前也是玩了命地扩军备战。

同时,德国进攻苏联之后,美国人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大量输血。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根据此次会议,美国每个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1100辆坦克,以及难以统计的军用物资。美国人的这个变量,已经超出了希特勒的全部设计。

所以,苏德战争,完全不是苏联和德国这两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较量。这背后,一定要考虑第三方因素。这个因素很重要,而且贯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