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83年,陷入阿富汗泥潭的苏军渐渐掌握了这场战争的一些规律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3-08 0:07 已读 3474 次 2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上图)在喀布尔郊区大量苏联入侵时遗留的报废装备

1983年春季的进攻失败了。

进攻不能奏效,苏军在阿富汗的处境日趋尴尬。苏军主力基本都驻扎在规模极大、与外界隔绝的兵营里,那里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以加兹尼为例,这是阿富汗八大城市中的一个,阿富汗政府军在民兵的协助下负责该市内部和四周据点的安全。这样的守卫任务在1981年和1982年还由苏军承担。现在,已经完全转由阿富汗政府军承担了。一部分苏军驻守在加兹尼市区的两个战略要点和机场内,其余苏军都集中在城外几公里的伊努特兵营里。

占据城郊的阿富汗抵抗力量频频出击骚扰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游击队不断发动攻击,向城区发射火箭弹,用机枪扫射各个据点,守军往往被打得晕头转向。一旦阿富汗政府军或驻守战略要点的苏军告急,兵营中的苏军主力就会前去救援。但阿富汗游击队的袭击是零星发起的,苏军根本找不到目标,他们的大炮和机枪只能乱放一气。这种以密集的火力阻止敌人进攻的做法是传统的战术,苏军不离开据点,隐蔽在掩体后回击敌人。然而,阿富汗游击队日复一日地找上门来,苏军等于是被困在兵营等据点里,生活十分艰苦,久而久之,士气不可避免低落下去。

这一年,到处都是这种情况,在喀布尔也一样。1983年8月,设在喀布尔市郊巴拉希萨尔堡的驻阿富汗苏军司令部遭到了阿富汗游击队的猛烈攻击。苏军的一些据点被铲平,不少苏联军官在大街上遭到暗杀,一些主要机场被破坏。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苏军的实际控制区,联结各苏军控制区的交通线安全他们也难以确保了。这些苏军控制区无法连成一片,实际上成了一个个“孤岛”。苏联人可以用空运来保证阿富汗大城市的供应和驻军的换防(六个月换防一次,即4月1日一次和10月1日一次),但那些小城市的供应和次要物资的运输,苏军则顾不过来了。

6park.com

(上图)阿富汗游击队

阿富汗境内的几条公路干线(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巴基斯坦公路、喀布尔—马扎里沙里夫—苏联公路、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伊朗公路)都在满负荷运转中,而且这些公路的路况越来越差。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援建的坎大哈—喀布尔这段公路如今弹坑累累,难以行车。20世纪6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坎大哈—赫拉特水泥板公路质量较好,较适宜于装甲车辆通行。但是几年以来,路面早已被苏军坦克的履带破坏得不成样子。

在这些公路上,苏军运输车队仍然常常遭到袭击,苏军在这类伏击中所受的损失极为惨重。为此,苏军不惜在容易出事的地段设立大量固定岗哨,拆除所有民房,烧光全部植被。即便如此,收效依然甚微。

即便如此,苏军还是渐渐掌握了这场战争的规律。苏军认识到,由于敌人善于打游击战,使得战斗具有突发性强、突然性强和跨越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苏军必须具备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极强的坚韧性和忍耐性。经过苏联军事专家和苏军基层指挥员的反复论证,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驻阿富汗苏军决定广泛成立专门的侦察兵部队,主动寻找并摧毁隐蔽在暗处的阿富汗游击队。

根据作战经验,苏军摩托化团一般都派出30至40人的侦察分队,除单兵武器外,还装备2辆BMP-2步兵战车、1挺自动榴弹发射器和1门82毫米高速迫击炮。1984年1月20日至21日,苏军第149摩托化步兵团包围了昆都士省的一个游击队基地,这里共有1200多名阿富汗游击队员。战斗中,该团的独立第783 侦察营和1个加强迫击炮排也前来增援,他们乘坐直升机降落在游击队背后的山口处,切断其退路。战斗结束后,苏军共毙数百名阿富汗游击队员,其余人扔下武器逃到附近人迹罕至的雪山上。

由于练就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又熟悉作战环境,苏军侦察兵逐渐开始适应自己的工作。不论是团队行动,还是单独行动,他们都表现得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地运用侦察部队,驻阿富汗苏军在每个师、旅、团指挥部里都设立侦察处,另有两个直属的侦察指挥所和第797侦察中心。苏军侦察兵除了直接参加作战,更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战场侦察,从大量航拍图片和卫星图片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情报,同时还负责谍报侦察。1980年底,苏联国防部允许苏军在阿富汗组建无线电通信侦察系统,通过捕捉阿富汗游击队的无线电信号,探测出他们的方位和行动路线。后来,苏军第40集团军独立侦察营又装备了可移动式“撞锤”无线电监听系统,可安装在装甲车上。1984年,该营扩编成独立第264无线电侦察团,下辖的3个连分别部署在喀布尔、坎大哈和信丹德,并换装了更现代化的监听系统。

除了航空航天照片和信号侦察设备外,苏军认为最有价值的情报还是来自于战场上的“人工情报”。苏军指挥员一直与阿富汗国家情报服务局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苏军还在阿富汗境内建立自己的谍报网,直接从当地居民手中获取情报。不过最后一任驻阿富汗苏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关于谍报工作有句名言:“千万别相信阿富汗间谍的话,那都是他们吸完大麻后的胡言乱语。”阿富汗线人的忠诚度极低,游击队也经常利用这些人散布一些假情报诱骗苏军,而线人则从交战双方获取两份报酬。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总而言之,苏联侦察兵必须具备冷静细致的头脑,要在多渠道获取的情报中去伪存真,分析出对手真正的意图。

(上图)在阿富汗作战的苏联直升机

随着谍报工作的深入,苏军获取的有价值情报也多了起来。第40集团军命令排长以上的指挥员都要参与谍报工作,与当地人建立联系,了解本辖区内游击队数量及分布情况,掌握敌人行动方案和游击队首领的性格等。苏军从不放过任何收买情报的机会,这为苏军带来很大益处,他们不仅放弃了许多毫无意义的大规模行动,还获得多次同游击队首领谈判的机会。因为善于拉关系,苏军可以分化对手的武装力量,并在各个游击队组织间制造矛盾。

虽然苏军渐渐掌握了灵活的战术,阿富汗游击队的数量却并没有减少。1983年冬,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此前每到冬季来临时,由于天气寒冷,游击队行动不便,又不能藏在山洞里,所以一般选择分散到村庄或撤到巴基斯坦。这一年游击队却没有停止战斗,继续不断给苏军制造麻烦。

本文节选自《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