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知青往事:回城前夕,他们四名北京知青帮队里的光棍娶上了婆姨
送交者: MyNarcissus[♂★★★声望勋衔13★★★♂] 于 2023-12-20 22:27 已读 2097 次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秦方亮老师是一位老知青,他也是我的文友,还是我的铁杆粉丝。这段知青往事就是秦方亮老师给我讲述的,也是他的亲身经历。

据秦方亮老师回忆,他是1969年1月中旬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北京的。当时有人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有人去了内蒙和云南,也有去山西下乡插队落户,秦方亮和他的同学们却选择了到革命老区陕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6park.com

图片来源网络 6park.com

当时正是寒冬,陕北的冬天也很冷。到达陕北后,秦方亮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了延安地区的刘家畔大队第一生产小队,大家临时住在了队部的两孔破旧的土窑里。

队里的那两孔土窑虽然很破旧,但很宽敞,八名男生住在了那孔冷窑里,睡的是地铺。五名女生居住的那孔土窑里有火炕,有锅灶,队里安排了一名婆姨给知青做饭,十三名知青在一个锅里搅饭勺。

刘家畔大队虽然地处黄河沿岸,可那里都是起伏的丘陵和纵横的沟壑,耕地多为山坡地,土壤贫瘠,粮食产量很低,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只能是勉强填饱肚子。除此之外,乡亲们的烧柴也是一个大难题,庄稼秸秆要用作牲口饲料,烧柴只能靠山上的荆条、酸枣树枝和茅草当烧柴。

来到刘家畔大队的第三天傍晚,一队的刘队长和一个年轻后生一人挑来了一担烧柴,是刘队长带着那个后生在山上砍来的酸枣树枝和荆条。烧完了那两担烧柴,秦方亮他们才跟着刘队长上沟里学习打柴。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次和刘队长一起给知青们打柴的那个后生叫武金锁,当年二十五岁,是队里的副队长。武金锁的父亲早年前在黄河上摆渡时不幸遇难,是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因为家里没有当家主事的人,再加上家里贫穷,武金锁到了二十五岁还没找上对象。

武金锁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好后生,也很热情,空闲时间经常帮知青们挑水推磨,还把自己家的咸菜和辣子酱送给知青们吃。除夕的前一天,武金锁还给知青们送来了半筐洋芋和几个水萝卜。半筐洋芋和几个萝卜虽然不值几个钱,可当时乡亲们谁家也没有多少菜吃,武金锁几乎把他家的洋芋和萝卜都送给了知青们,知青们从心里感激这个淳朴善良的大哥哥。

之后的日子里,武金锁经常给知青们帮忙,等春节过后那位婆姨就不给知青们做饭了,知青们推磨磨面的时候,武金锁就让他母亲来帮知青们罗面,有时也帮知青们做饭。

有一次有个婆姨跟武金锁的母亲开玩笑:“大婶子,你看北京来的女知青多俊呀,挑选一个给金锁兄弟做婆姨嘛。”“哈呀!这话可不敢乱说哩,金锁咋能配上人家北京知青哩。”听了这样的玩笑,武金锁的母亲很生气地说了那个婆姨一顿。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以后,刘队长就让武金锁带领知青们干农活,武金锁看知青都没有劳动经验,他就耐心教给知青们怎样挑担子,怎样换肩,怎样撒粪,还教男知青学习使唤牲口犁地耙地,教给知青们播种锄地。在武金锁的关心帮教下,知青们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也慢慢适应了陕北艰苦的生活环境。

1973年冬季,秦方亮他们回北京探亲过春节,当时黄河已结冰,知青们打算在冰面上过黄河,然后到山西地界乘车回北京。武金锁担心冰面不安全,他扛着老镢头专门跑到黄河边,举起老镢头,两下子就把冰面砸开了。看看冰层不够厚实,他就没让知青们在冰面上过黄河。

知青们回北京那天,天气很冷,武金锁赶了队里的毛驴车,帮知青们拉着行李,把大家送到公社汽车站,还帮着秦方亮他们把行李都装到客车上。等客车开远了,武金锁才一个人赶着毛驴车往回走。

没几天,就听说黄河上出事了,马家坪大队有人去山西地界买牲口,过黄河时冰面塌陷,一个老汉掉进冰窟窿里淹死了。

春节过后,知青们从北京回到刘家畔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吓了一身冷汗,当时要不是武金锁大哥极力劝阻,他们有可能也会遭遇不测,真是好险啊。

到了1974年夏天,厂矿企业开始在插队知青中招工,有一名女知青还上调到县里当了干部。可惜的是当时招工名额有限,一般一次也就一两个招工名额,当时在刘家畔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有四十多人,想进城工作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到了1977年春天,在刘家畔一队插队落户的知青还剩下秦方亮他们四个人,其中有一名叫王毓琇的女知青。当时武金锁都三十三岁了,他还打着光棍。为这事,武大婶(武金锁的母亲)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的头发都愁白了。知青们也很想帮帮武大婶,帮帮淳朴善良的武金锁大哥,可大家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啊。

那天在地里干活,秦方亮笑着对刘队长说:“队长,看看咱这周边有没有合适的女子,你操心给金锁大哥介绍一个对象嘛,金锁大哥多好的人啊。”“之前我也给他介绍了一个,还托媒婆给他介绍过,人家都嫌他家穷,我也是有劲使不上。”刘队长笑着说。

当天晚上,刘队长突然来到了知青点,他笑着对秦方亮说:“方亮,听说三队的那个马秀芹想改嫁,要不让王毓琇去探听一下,看看她有什么要求嘛,我看她还不赖。”“队长,马秀芹不是寡妇吗,还有一个女娃娃,金锁大哥能同意吗?”秦方亮说。 6park.com

图片来源可靠(北京知青庞澐老师) 6park.com

刘队长笑了笑,接着说:“哈呀!金锁都多大了嘛,他拿什么挑人家,我敢保证,只要马秀芹不挑,武金锁保准一百个愿意。”

秦方亮当即叫来王毓琇,王毓琇说她和马秀芹熟悉,她愿意当一回媒婆,去给金锁大哥提亲。不过,王毓琇也有担心,她怕武金锁和武大婶不愿意,毕竟马秀芹是个寡妇,还带着一个拖油瓶。

第二天吃过早饭,秦方亮去了武金锁家,他当着武大婶的面问武金锁:“金锁哥,你看三队的那个秀芹大姐怎么样?你要是能看上他,我们给你撮合撮合。”“那感情好,秀芹可是个好女人哩,长得好看也能干,就怕她嫌咱家穷。”没等武金锁表态,武大婶抢着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武金锁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他不表态,也就代表默认了。

中午收工后,秦方亮帮王毓琇扛着镢头,王毓琇直接去了三队马秀芹家。到了那,王毓琇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马秀芹红着脸说:“金锁哥是个好男人哩,勤快能干心眼好,就是他家太穷哩。”

从马秀芹家回到知青点,王毓琇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秦方亮他们,秦方亮叫来了刘队长,刘队长觉得这事有门,他说让王毓琇下午收工后再去一趟马秀芹家,看看马秀芹有什么要求。

下午收工后,王毓琇又去了马秀芹家,问她有什么要求,马秀芹不好意思地说:“也木(没)什么要求,哦(我)嫁过去,他得对娃娃好,还有他家的土窑,也忒破了,哪怕打一孔新窑也行哩,窑里得有个装衣裳的柜子嘛。”“秀芹姐,这个你放心,金锁哥都能做到。”王毓琇按照之前他们商量好的办法,痛快答应了马秀芹的要求。

武金锁家的院子里有两名低矮的土窑,靠里面的地方还能打一孔土窑。刘队长说大忙帮不上,他会打窑,先帮武金锁把窑挖出来,其他的再想办法。

说干就干,每天晚饭后,刘队长就和武金锁还有前来帮忙的知青社员们一起打窑,天天点着马灯干到十点钟,保证不耽误第二天的生产劳动。十多天的时间,一孔宽敞的土窑洞就打好了。武金锁买来了两根树木,足够打门窗的。秦方亮他们知道武金锁家里没有几个钱,他们四名知青决定凑钱帮武金锁支付木匠的工钱。

到了初秋,新窑就安上了门窗,窑里还搭建好了土炕。马秀芹很满意,她说什么时候过事情(办喜事),听武金锁的。

就在武金锁张罗着办喜事的时候,王毓琇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她就要回北京读书去了。离开刘家畔大队的前一天,王毓琇把她的那个木箱子送给了武金锁,她的洗脸盆和热水瓶还有一些带不走的生活用品,也都送给了武金锁家。武金锁原本想请木匠再打一个木箱子,有了王毓琇送的那个木箱子,马秀芹说不用打了,王毓琇的那个木箱子挺好的,一点都没坏。

王毓琇刚回北京不久,刘家畔大队又得到两个招工名额,是去县里的铸造厂当翻砂工人。因为之前有去翻砂厂当工人的知青,他们说翻砂又脏又累,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秦方亮就没去铸造厂工作,另两名男知青去铸造厂当了工人,刘家畔一队就剩下秦方亮一名北京知青了。

那年秋后,武金锁娶了马秀芹,到铸造厂当工人的那几名知青专程赶回来参加了武金锁的婚礼,每人随了两块钱的礼金。看着淳朴善良的金锁大哥总算娶上了婆姨,知青们都很高兴。武大婶拉着知青们的手,感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没多久,秦方亮就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就跟刘队长请了假,全心备战高考。

1978年春天,秦方亮接到了上海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他们北京知青有两个人考上了上海工学院,一个是丁爱迪,一个是秦方亮。

离开刘家畔的前一天,秦方亮把自己的那个木箱子和用不着的生活用品也送给了武金锁家,没吃完的口粮分给了乡亲们,那头三十多斤重的黑白花猪送给了刘队长家。

秦方亮离开刘家畔那天,乡亲们都来为秦方亮送行,武金锁和刘队长一直把秦方亮送到公社汽车站。分别时,秦方亮看到了武金锁眼睛里转动的泪花,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他那是第一次看到武金锁流眼泪。猛然间,武金锁上前拉住了秦方亮的手,哽咽着说:“方亮,要不是你和大伙操心,哦(我)就打光棍了,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带着不舍和留恋,带着乡亲们的祝福,秦方亮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的第二故乡,踏进了高校的大门。

今年国庆节,秦方亮他们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几名北京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武金锁夫妻俩杀羊款待了秦方亮他们一行,马秀芹还拉着王毓琇的手说:“妹子,谢谢你当年为我说媒,这辈子给金锁哥做婆姨,我可满足哩。” 6park.com

图片来源网络 6park.com

这次回陕北,秦方亮他们在刘家畔待了三天,乡亲们还不让他们走。回北京那天,村主任武春阳(武金锁的儿子)开车把秦方亮他们送到了延安,给每个人都送了土特产。武主任还邀请大家常回来看看,他说大家再来的时候,他请大伙下馆子。

这段知青往事就给大家讲完了,秦方亮老师说当年下乡插队虽然经历了苦难,可他们确实得到了锻炼,也深深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第二故乡,将是他们北京知青永远的牵挂和眷恋,能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做点实事,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秦方亮老师提供素材)

喜欢MyNarcissu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