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聊聊日本的百年老店
送交者: gomai[♂★★★佛怒火莲★★★♂] 于 2020-03-12 4:11 已读 7024 次 13 赞  

gomai的个人频道

近年有个现象,日本主流媒体在唱衰,批评日本企业。但不知为啥,在中国人圈里突然出现一个吹日群体,且愈吹愈升级,使用的语言也是愈来愈登峰造极。但仔细看看都大同小异,并且吹的内容大部分都比较老,有的是10年前的。估计今后随着中日交流的深化,以营利为目的,神话日本企业趋势还会加强。正好日本人本来就喜欢造神,神传神愈来愈神。 6park.com

最典型的神吹就是日本的百年老店。一说就是几百年的老店不得了,肯定有经营秘诀。而吹的人好像自己知道这种百年老店的经营秘诀一样很得意。其实日本的这些老店能维持这么久和经营没有太大关系,很多甚至谈不上经营。特别是那些明治维新以前创业的老店,就是生活来源。因为那时日本是阶级固化社会。比如人口1万人的小规模藩阀里,一般锻冶屋(铁匠铺)只能有10家。豆腐坊不能超过20家。屠夫不能超过30户等等。这些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特许经营。且和武士身份一样,是终身继承制。也就是说祖祖辈辈只能靠这个维持生计。当然更不能去别人的地盘上开分店了。 6park.com

日本语里有2个词。一个是“一国一城“,这里的国就是藩,城就是藩主住的家。还有一个词是”城下町“。就是藩主家周围的居民区。居民区里住的主要就是为藩主家提供生活服务的商家。说俗一点就是生产销售吃喝拉撒用所需要的所有东西。除了类似日本刀一样的冷兵器商家以外,还有饮食方面的酱菜屋,豆腐屋,点心铺等等。当然还有日常杂货,厨房用具,文房具,车马用具,以及裁缝铺之类的。而这些也基本上是固化制度。况且日本几百年也没有大的社会动荡,那么家族赖以生存的家业大都可以长期延续。 6park.com

另外日本社会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一般这种人家尽量不把家业继承给儿子。而是从那些7-8岁就开始在自己身边学徒,长大后手艺好的徒弟里挑女婿,然后把家业继承给这种修炼了10几年手艺的女婿。这就能保证做出的东西至少不比自己这一代人差。如果继承给儿子,那就没保证了。没有女儿的家庭也有把徒弟变成养子身份继承家业的。这也是日本直至今日,办财产继承的养子手续非常简单的历史原因。不光是为了继承家业,有时主君(藩主)实在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作为管家的”家老(师爷)“们就把这个阿斗软禁起来,然后找个人作为藩主的养子,让养子为新的藩主。以保证藩的正常延续。其实就是藩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利益高于藩主个人利益。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经常下克上的原因之一。所以日本人相对于命运共同体(家业),比血缘关系看的更重要。我敢说,即使现在日本的公务员或大企业员工,你让他为老婆孩子自杀,他可能不干,但如果是为了工作十有八九会去自杀。 6park.com

如上所述几百年封建社会的阶级固化制度以及日本人极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很多商家几代人做同样的东西,供给同样的客户,当然比较稳定,而且东西也越做越好,匠人精神也是从这儿来的。所以说百年老店与其说是经营,不如说是制度的成功。因此只能作为故事听听,不能作为当今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学习。 6park.com

不过也正是由于日本封建社会的这种阶级固化制度,歪打正着地造就了一大批工匠。比如日本企业为什么在金属制品,包括机械制造方面比较出色,就是因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全国各地几千家经历了300年多年修炼的锻冶屋(铁匠铺)从生产有名的日本刀,农具等,转产军工,机械时发挥了优势。再加上非常适合第3次产业革命所需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使日本在战后工业领域快速建立了高质量,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在电子工业领域,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到1980年代在各个工业领域赶上或超过西方老牌工业国。 6park.com

阶级固化成就了百年老店,百年老店造就了一种师徒传帮带的职业精神,使各种手艺得以常年延续并不断提高。作为中国企业因该学习的是职业精神,也就是工厂车间里的各种工艺和技术方面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习惯。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现场力“。而不是去模仿百年老店的经营秘诀。经营学一般都是马后炮的东西,中日两国营商环境差异巨大,日本企业经营上的马后炮对中国企业来说有害无利应该占多数。就像2000年代日本学习美国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导致不仅投资决策上缩手缩脚,压缩人力成本也导致了现场力被消弱。OLED面板上的投资和量产技术摸索上输给韩企就是典型的例子。以索尼为首最先研发出OLED面板。但在投资和量产技术摸索上止步不前。LG和三星不畏失败,大胆尝试最后完胜日本企业。而从索尼,东芝,日立分离出去的面板事业公司JDI,到现在也没搞出OELD的量产技术。

总之百年老店没有什么稀奇的。那是岛国日本被大海包围,几千年无外患背景下,内部严格,精细化统治的一个意外结果,我们是学不来。而日本企业在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高端材料等领域的成功也和百年老店经营没什么关系。笔者感觉当务之急中国企业需要的是,让普通现场员工和日本员工一样,能耐得下心了不断探索,改进工艺技术。每天改进一点几十年下来就会自然趋于完善。至于百年老店,最多有点日本国内的经营秘诀,已经完全不适应全球化的今天。当做故事听听就可以了。

喜欢goma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oma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gomai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