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社区精神支援/心理疏导工作的一些设想
送交者: 魏习加[♂★★★社区平天下平★★★♂] 于 2022-03-20 3:23 已读 9754 次 4 赞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社区精神支援/心理疏导工作的一些设想 6park.com

聚会,游行,示威,静坐的一个诉求可以是关爱社区与家人的精神健康。除了现成的这个恶劣实例,还有不少人不少家庭自疫情以来就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精神健康受损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只是金钱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交流、沟通、理解,是来自社区的关爱。 6park.com

社区里如果有华人的调解机构,有华人的社团组织,平时有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活动,关注邻里健康,关注孤独老人,主动一点去关心独居人士、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我们的社区悲剧就会少一些。多一些邻里社交活动,也有助于预防许多心理问题,有利于早发现,早介入。个人隐私、家庭隐私要尊重,自然无需公诸天下,但一个有些威望和信誉的华人调解机构,应该还是有机会得到当事人的信任,能够帮得上一些忙。 6park.com

我们从东北大农村搬来加州湾区不久。这里华人多,华人超市餐饮教育文化机构都很多,让人开心,但华人社区建设却感觉没有与华人数量/比例相称。 6park.com

群里这么多热心人,有时间有精力的人想必不少,有钱的人也很多。能有个居委会,街道办该是挺好的。又不是办成党支部,应该有机会把多一些不同背景和不同倾向的华人都聚集起来,为了社区的安全,健康,快乐一些出点力。 6park.com

在家庭里形成的看法倾向和思维定势,恐怕不是网络信息所能改变的。何况孩子们没什么机会兴趣关注华文媒体。一些媒体网文倾向和情绪比较明显,当事人看到的话,也可能会强化反向思维。 6park.com

尊重他人,关爱身边人,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比单纯的反对“婚内出轨”,更有理性和“自由人权/政治正确”的力量。 6park.com

我们无法替他们思考,未来也难以假设。如果舆论强大到他们需要把家里所有的琐碎和积怨说出来的话,对孩子们,对老人们,对所有当事者甚至是其他相关人士都是残酷的。抱歉为渣男洗地了。舆论认为的不合理,是基于我们了解到的事实,但我想还是有一些是我们不了解的。

我无法替别人思考,只能说我自己的感受。 6park.com


是啊。人格独立,比经济独立更要紧。再说了,顾家顾孩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法律也是承认的吧。重视独立人格,也意味着不把自己的人格强加给别人,特别是身边人,包括孩子们。我们见识过不少“伟大的,富有奉献精神的父母/父亲/丈夫”,爱心表象之下是有意无意的控制欲,和“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错我独对”的唯我独尊。 6park.com

心理医生能帮的不多。要是他们那么管用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精神健康问题了。还是早发现、早求助、早介入,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帮助才好。

心理健康需要一个安全网,这个网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织好的。心理咨询是这个网的一些部分。亲人,朋友,社区,一些专门机构,都可以是这个网的一部分。街道大妈也是这个网的一部分。嗯,大爷也是可以的,不能全靠大妈啊。 6park.com

教会、教友们是个很好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渠道。从网上的信息看,女主得到了来自教会教友的许多帮助,让我很感念。但并不是大家都去教会。不去教会的话,大概只能靠亲友。可很多心情不好的人本来就没有兴趣参与社交,他们无助,被动。邻里能够“守望相助”当然最好,但多数湾区华人,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都已经顾不过来了。人就那么点时间精力,工作上还没人给我守望相助呢,哪有精力关注邻里呢。最近的事情给了我们关注邻里的机会,至少许多人都参与讨论了。能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带来一点点改变,或许可以告慰亡人。对于具体事件及当事人,我想,能够在小范围内解决还是比较好的。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释放一些正面的信息。大呼隆的舆论,但愿也能有帮助吧。 6park.com

每一个有心理问题、感情问题、家庭问题的家庭和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无底洞,可以吸掉许多社工的精力。我不知道湾区有没有华人社工组织可以支持我们邻里华人的烦恼。但我设想,就算有这样的组织,恐怕还是不如我们自己社区自己的组织好。大家乡里乡亲的,平时就有些了解和走动,遇上事情,不说“一呼百应”吧,至少能够得到几个较信任的朋友的帮助,或多或少。有些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关怀,对心情不好的人也可以是很大的安慰。 6park.com

虽然对亡人不敬,对受伤害的人不公,但坦白说,多吃瓜有益心理健康。有时自己郁闷的时候,看到知道别人别家也有各自的更让人头疼的烦恼,自己会好受一点,也可以帮助反思自己的自家的事情。这就是社交的好处。出去走走,活动活动,运动运动,就更好了。 6park.com

有网友提到某公园网球场已经有为那位不幸的女士设立的纪念椅,网友们还在讨论能否为她立一个纪念碑。

我们常常看到公园的纪念椅,却没有看过带更多文字/故事说明的。在蒙特雷那个海底世界旁边,倒看到过路边安放的一个半米见方的大石头,对着走道的一面磨平了,镶嵌着一个带文字和图片的牌子,写着华人在此地的过往。本地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值得立碑。人名或许无须提及。只是提醒大家多关爱身边人,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家庭暴力。

纪念一位抚养了一对儿女,隐忍、坚韧、不幸的女士。提醒生者们做独立坚强的自己,关爱身边的人。

有听到女士说,了解到这些不幸女人的事情之后(包括前不久被警方击毙的那位),她会觉得这种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很难受。性格柔弱,遇人不淑,陷于羁绊,无法解脱,这真是为人的恶梦。 6park.com

咱们社区能不能发起一个志工组织,给遭遇不幸、情绪受伤、郁闷纠结的乡邻们提供一些精神/言语上的支持。只要是有一些爱心同理心,有一点空余时间额外精力的乡亲们,都可以加入。多些亲和力,比较会说话的更好,但也并非必须。就算你默默的在那里,也会是一种支持。严重的问题,需要医生/律师介入的,我们并非相关专业人士,无法越俎代庖,但可能的话,还是可以提供一点精神支持吧 - 一起聊聊天,一起打打球,玩一圈麻将,都好。我们无意去挖掘,也无需刻意去关注他人的隐私,并特别注意保护别人的隐私。

比志工组织更广泛的,更有效的,是社区邻里们能够常常相聚、走动。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更好。比如社区公园,邻里商圈,不扰民就好。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走出来,也鼓励帮助宅男腐女们走出来。 6park.com

湾区的生活常常是忙碌的。很多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大。对身边人,比较容易忽视他们的情绪。我较常听说的,有一些家庭主妇,一些老人,过得不太开心。而他们常常羞于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心境中走出。如果有一个让人信任的社区组织,多一些社区活动,或许可以吸引一部分需要帮助的人走出来。 6park.com

志工誓言(我设想的社区精神支援志工工作的原则思路)

我们了解和接纳社会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家庭的复杂性,工作的复杂性。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我们不否认顽劣与执迷不悟的存在。我们只能尽我们有限的心力,做有限的帮助。我们也了解国家/政治/思想/宗教的复杂性,我们大概只能在基础人性的范围内尽力而为,不争执政治/宗教/党派倾向,求同存异。我们以己之能,促进邻里和谐,心安气顺。

秉持理性、客观、中立、平等的精神,平等对待任何向我们求助的个人/家庭;用同理心,但少用、最好不用个人情绪/个人好恶,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外界的负面情绪的影响;避免涉入商业纠纷/经济纠纷/法律事务。尽量不与媒体打交道,不过度宣传我们的工作(杜绝对社区以外的宣传),更不传播任何需要帮助的、我们帮助过的人的任何信息。鼓励用“隐姓埋名、淡泊宁静”的心去做这点社区志愿工作。也不借志愿工作之机,刻意/主动谋取、串谋任何个人利益、商业利益,包括并不限于金钱、财物、影响力、情感依赖、就业机会等等。我们尊重、支持、鼓励独立人格与个人权利,充分尊重他人(包括志工朋友在内)的独立思考与各自的工作方式,同时接受反馈/监督,警惕任何不良倾向,不良言行,绝不姑息。我们鼓励志工们在与需要帮助的对象攀谈时,尽量避免一对一的方式,最好是一男一女两位志工同时与受助对象谈话;志工搭档最好定期不定期更换。我们从事志工工作必须得到志工家人的支持理解,志工自身须身正影直,不背负任何感情债,洁身自好。志工工作不宜影响志工家庭的生活、工作、教育等优先事项。不鼓励为了志工工作“奉献自己,奉献家庭”。

我们的志工组织以精神支持为主,非绝对必须时(比如帮助对象有确实急需,我们或许可以在社区内部协助发起一些捐款捐物活动),不接受任何财物捐赠。所有工作完全无偿。

我设想的志工组织结构松散,以自发/自觉/自我管理为主。没有常设机构,没有专属场所,不注册为任何组织,没有名称,没有管理人员,无需财务管理,没有向社区通报的责任与义务,没有承诺,没有保证,全凭各自良心作事。只是希望乡邻热心人拿出一点时间精力帮助别人,方式灵活自主,同时也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大家可以在志工群里交流一些需要帮助的线索,协调组织个案的人力/时间。 6park.com

网友提到了临终关怀。

我父亲去世时我也没能守在身边。可以想象最后时光里老人家的一些失望之情(还好有别的亲人在身边 - 顺便想到了自己年老之后的孤独)。海外华人老人中,无亲无故(或远在天边)的老人恐怕不少。除了临终关怀,他们身体/思维健康时,也是需要亲友的精神支持的。同龄老人应该是他们最易于沟通的群体(听说社区有老人微信群,挺好)。但我所知,愿意走出家庭的华人也不是很多。特别是从国内过来照顾孙辈的老人们,家里可能事情比较多,又不会开车出行不便,有些甚至还需要看女婿儿媳的脸色,跟别的老人一起聊天的机会不多。如果有机会协助他们创造一些聚会聊天的环境和氛围,会挺好的。 6park.com

弱势群体/弱势个人,之所以弱势,有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人们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无道理。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的事情。以个人之力,面对这些社会阴影面、人性阴暗面时,难免会有被吞噬之感。以众人之力,哪怕每人只添一小把柴火,大家前赴后继的接力,撕开这些黑暗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心灵的空虚/黑暗/纠结/迷乱/无助,与财富/地位的关系大概不是太大。一个潇洒的街头流浪汉,虽然可能温饱不足,但心灵的安静平和,未必比一个富家太太,或是一个中产老人少。所以说,弱势群体,弱势个人,不一定都是经济穷困拮据的。当然,从概率来说,经济问题多的人群,心理问题通常也比较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低产阶层”高于“高产阶层”,最低的大概还是中产阶层。人们不难理解和关注低产阶层的心理健康,还可能会带着一些优越感去帮助他们,但在高产与中产人群中,因为名利、社会关系等原因,心理问题很可能会被伪装与掩埋起来,这些人就算有渠道有财力去寻求安慰和寄托,也还是可能困在心防和现实利益的高墙里,久久不能释怀。

我这些话大概有传教的口吻,思维逻辑也有些跳跃。我们说众生平等,其中的一个理解,就是不同社会阶层、财富/地位/权力状况的所有个体,都可能面临同样的苦,同样的乐。有心去帮助别人的人,无需在乎对方背景。当然,在现实的世界里,帮助“低产阶层”弱者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你的帮助对象的情绪和行为都不太稳定。当帮助“高产阶层”弱者时,要更加注意尊重当事人的环境因素 - 人家背景复杂,小心不要惹祸上身。我们自己这一身臭皮囊毕竟还得用,没什么人能够做得到“无我”,做到“物我两忘”。我的小日子还是要过的,工作也万万不敢丢。

佛教里有一个说法: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的理解,你帮助一个人,与帮助一个国家社会没有多大的差别。“心”最大。个体的“心”,与一个公司的“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心”并没有大小之分。我也很难理解,更难解释这个东西,只是模糊的觉得有道理,顺便可以开脱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 - 我帮不了世界,可以帮一个国家;帮不了一个国家,可以帮一个人;帮不了一个人,可以帮阿猫阿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也希望施助者不要深陷于一人一事。

施助者,同时也自助。这引出一个“我”与“Ta”的问题。佛教里有大我,也有无我。你如果能看清别人的问题,别人的问题也会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你自己的问题。这面镜子可以满足你的圣母心,虚荣心,可以带给你幸福感、满足感,也可以帮助你反思自己的缺陷,助你走出误入的歧途,助你意志的锤炼,人生的修行。除了这些,对弱者的帮助,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回报,或者说,无需去追求回报。当受助者对你说“好人有好报”的时候,你在心底里可以报之以冷笑。用佛教的话说,当你追求回报的时候,你只能继续沉沦在因果循环之中,无法摆脱轮回。

我算不上佛教徒,只是年青时听到过一些道理,随着年纪变大阅历增加,似乎在懵懵懂懂之间体会到了一些,开始学会欣赏,甚至有些推崇。在此分享给大家。谢谢你的阅读。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魏习加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魏习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魏习加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