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张建军:拍了2.67375亿的赵孟fu信札,是赝品?
送交者: 渊客[♀★★青莲书案镇纸★★♀] 于 2019-12-13 15:32 已读 1805 次 2 赞  

渊客的个人频道

张建军:拍了2.67375亿的赵孟fu信札,是赝品? 6park.com


近日,一则消息刷屏了。赵孟fu致郭右之二札在嘉德拍卖拍出2.67亿元。我看了作品,只能说:假。




具体收藏流传什么这些都不必谈了。非常简单,只说书法。




第一条,第一行,“孟fu”的“孟”字,横拉长,十分不自然,这个不说,子的上部那一点,写成了一塌糊涂,既无笔势,更无走向。而且这一笔露出了好像是贼毫似的笔锋,但我们从字的起笔看,显然其所用笔是新笔而非旧笔,这种贼毫,从何而来,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描的,描都描不好,又描出了笔画范围,这书法水平,可供一噱。


“fu”字更可笑,頁中间的一短撇(点),如此尖利,却毫无力度,完全是偏锋描画出来的。




第二个“孟fu”的“fu”字,右边的“頁”,更是拖沓无力,完全衔接不上。






第二条,“三年”的“年”,“塵事”的“事”,“库役”的“库”,中间的竖,暴露出这位书写者是学过颜体而有毛病的人,这种粗大而毫无风韵的笔画,无论如何不可能出于赵孟fu的手腕,因为赵孟fu从少年到晚年从来没有露出过这样的笔画,可以说这两个竖,既写不直,又飘逸不起来,完全是一个摆脱不了颜体病笔的作者所为。


第三条,“孟fu”的“孟”字下部的“皿”,那个缺口,十分刺眼,赵孟fu是喜欢在“口、门、周”等字留下一点缺口,但越是留缺口越是讲究,因为要笔画衔接,“皿”的最左边一竖是要上面那一笔横来衔接的,可是这个不仅没有与上面横衔接,而且与下面横也完全离开了。其他所有这类该衔接的都缺少衔接的交待。




第四条,“夙兴夜寐”的“夙”,左边的一撇,呆滞木讷,不可言状,本该与这一撇衔接的右部,又纤细怯弱,两者既不衔接,又不协调,转折之处完全是拖出来的,毫无弹性与韧劲。





第五条,“俗梦”的“俗”,其末笔之捺笔,赵孟fu的捺笔,是有拖笔,但不是如此拖法,起笔尖细纤弱,而拖笔却上翘,很不自然。“琴书为友朋”的“琴”,捺笔之收笔,没有控制住笔,带出了一个小棱角,控制笔的能力,可见一斑。友字之捺笔向下带出一点牵丝,但这个牵丝却不是真正带出来的,而是另外画出来的,十分明显。





第六条,从“乎胸臆”三个字可以看到,书写者整体的书写水平,此人有个特点就是提不起笔,尤其是“乎”和“臆”字,完全可以看出是一位提不起笔,没有悬腕能力的人写出来的。


其他纤弱痴钝,不一而足。


第七条,王鸿绪跋说:“是时吴兴书法正当壮年,英俊之气,圆润之姿,直追踪二王,无一毫习气。其俗笔者,皆赝书耳!”此跋值得回味,因为古人对于别人膺品,一般不会说破,但先说根据这个内容看赵当时正当盛年,应该是“英俊之气,圆润之姿,直追踪二王,无一毫习气”,然后话锋一转,说“其俗笔者,皆赝书耳!”


其实是暗示其为膺品,而不便点破罢了。


作者简介:


张建军,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书画研究专著十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附:《致郭右之二帖卷》释文

[iframe]"[/iframe]

《奉别帖》

孟fu再拜,右之二兄坐前:孟fu奉别以来,已复三年矣。夙兴夜寐,无往而不在尘埃俗梦间,视故吾已无复存者。但羸得面皮皱折,筋骨衰败而已。意谓吾右之优游闾里中,峨冠博带,与琴书为友朋,不使一毫尘事芥乎胸臆。静中所得,便可与安期羡门同调。近忽得家书,知右之因库役事,被扰异常,家事亦大非昔比,今见挈家在苕玉兄处。令人惆怅无已!然时节如此,切不可动吾心,是有命焉。但安时处顺,自可胜之耳。不肖一出之后,欲罢不能。每南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今秋累辈既归,孑然一身在四千里外,仅有一小厮自随,形影相吊,知复何时可以侍教耶?因黄簿便,草草奉状,拜问起居,时中唯善自爱。拜意苕玉兄长及阿嫂,各请善保。不宣。十二月廿九日,孟fu再拜。


赵孟fu《奉别帖》,因起首有“奉别”二字,著录家皆称之为《奉别帖》。

《应酬失宜帖》

孟fu拜覆,右之二兄坐前:孟fu早间承伯正传道尊意,自知叠数干渎为罪。掷还三物已领。但此番应酬失宜,遂有远役之忧。即虽见尔辞之,尚未知得免否?若必远行,将何以处之?忧烦不可言。奈何,奈何!外见伯正言及前此王维、兰亭二卷,此乃他人不知兄所以相与之厚。故有此谤。今谨以归还,使知孟fu亦非为利而然。示入幸也。专此代面。闷中作字,或直率告。不见罪。孟fu拜覆,二司户位。


赵孟fu《应酬失宜帖》,因札中有“此番应酬失宜”句,各家著录遂称之为《应酬失宜帖》。



附:其他业内评论


据我观察,近几十年来,凡在市场上出现的、能买到的标着“赵孟fu”大名的东西,都是假的,没一件是真品。凡赵氏真迹,如今都在大的收藏机构,多数在台北、北京的两个故宫博物院,还有上博、辽博,少量在海外大的收藏机构。这些机构的东西不可能流落到市场上拍卖。



一个必须注意的事实,从元代起赵氏的东西就很珍贵了,因为他是那个时代地位最高、最具影响的汉族高级知识分子。到明清,更是宝贝中的宝贝了。特别是那个狂热于书画收藏事业的乾隆皇帝,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天下所有的赵氏书画都搜尽了,这些东西都被盖上了他那几颗血红大印。所以,你今天在市场看到的所有的没有乾隆血红大印的东西,都是假货!



这是基本判断。没有这样的基本判断,你只有盲从——别人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


——著名评论家、艺术家


1、真与假,可以找同时期的真迹作为标尺来衡量,两岸的故宫,上博等都藏有那么多赵孟fu,就书风可以仔细比对。


2、作品本身的内容是符合历史的,但不代表书法就是真的,是否有底本来摹呢?前人也不是没有过。即便是赵孟fu早期的作品,我以为少了一些赵字相对不变的笔势,这是一个人的书写习惯使然,另外,结体也值得推敲。


3、一件作品是否流传有绪,也值得考证。此件作品,如果流传脉络清晰,或许也能作为判断的依据之一。讲故事的事例比比皆是。无须赘言。


4、拍卖场是一个金钱场,可以心照不宣,也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总为孔方兄,否则吃啥饭。买家也未必都是书法专家。附庸风雅者多,闲钱没处去多,洗钱者多。哈哈一笑吧!


——著名作家、书法家


小时候在少年宫听书法名家讲座,他说:有人说赵孟fu不好,竟然敢说赵孟fu不好?你写那样我看看!



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星期天休息,我特意拿了毛笔墨盒纸张,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对临赵孟fu的《秋声赋》。博物馆里的一个老先生还特意过来,摸摸我的头,因为我弄脏了玻璃柜。



初中时,有女同学想送我生日礼物,问我要什么,我倒不是喜欢这个女生,而是特别想让她帮我买一本赵孟fu写的《仇锷墓志铭》,定价1.9元——那时学费是3元。



不知道她是否也嫌贵,没买给我,从那以后,也就再没有联系了。

……



闭上眼,我都可以知道赵孟fu的字画是什么样的。


——著名书法家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渊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渊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