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南宋画家怎么挣钱?
送交者: 渊客[♀★★青莲书案镇纸★★♀] 于 2022-05-11 15:28 已读 3545 次 3 赞  

渊客的个人频道

彭慧萍  6park.com

南宋御前画师穿梭于民间、宫廷,上下班的题材或许不同。上班迎合皇室帝后,画风精致而优雅;下班回家自由无拘,尽情挥洒展现性情。

御前画师李嵩画风多样,有晕染雕琢的《花篮图》、描绘皇宫建筑的《月夜观潮图》,两画系为两种题材,为李嵩应制帝后的上班佳作。
李嵩《月夜观潮图》
第三种为《货郎图》等民风系列,此系列多无“臣”字款,衣衫褴褛的货郎市担,容易引起百姓共鸣,剧烈扭曲的衣纹皱褶,是画师自由挥洒的个性化表现,受画者或为民间百姓。连续、短促、锐利的行笔笔道,方笔回钩的转折顿挫,可炫耀画师的运笔本领,这类画作可当众挥毫,作为群聚观众的噱头。
李嵩《货郎图》
他们受雇游走各地,游移于自宅、画室、出资者宅第,或徜徉于临安湖山某不知名处写生。

萧照奉命往西湖孤山凉堂,替高宗绘制山水壁画。赵伯驹奉高宗召 “画集英殿屏,赏赉特厚 ”,赵伯骕 “画姑苏天庆观样进呈,孝宗书其上,令依元样建造 ”,赵伯驹、赵伯骕“高宗常命二人合画集贤殿壁,称旨,赏赉特厚”,再如北山鲍家田尼庵“梅屏倾京都,高宗燕殊宫,尝令待诏院图进”。





马远《踏歌图》局部 

·这张画应宋宁宗之命创作,表现百姓在太平盛世踏歌游走的美好画面。

这些宫廷殿壁或寺观壁画,常有御前画师受召作画。如杭州昭应观“寺有萧照山水,苏汉臣壁画”,显应观“有萧照山水及苏汉臣画壁”,九曲城(钱塘门沿城而北)五圣庙“有苏汉臣画壁”。
宫廷画师除去奉敕绘制寺庙壁画外,有时亦接受民间请托。赵伯驹为杭州能仁禅寺绘制《五百罗汉图》,吉州团练使杨良卿家有其《蟠桧怪石图》便面,而赵伯驹在当时亦“多作小图,流传于世”。

赵伯驹《海神听讲图》
此外,宫廷画师鲁宗贵“出入杨驸马府”,张翼“居杭时尝为巨珰罗大节作《导引四图》”,他们于御街市肆鬻(音“玉”)画,与权豪、官吏、禅僧、平民因缘结揽。诸种理由使我们相信,相较于北宋,居住宫外的宫廷画师,业余生活更多彩多姿。
鲁宗贵《吉祥多子图》
画家十三科各教科师傅开班授徒,如果订单过多无暇应酬,则委托子孙、徒弟或代笔者作画。子孙徒弟向家人或师傅学习画艺,边学边制,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增加销售上的利润。
除去宫内给发的薪资,不上班时他们也私下卖画赚取外快。某些画师的订单来源,可能为宦官、朝臣等权贵,如张翼替巨珰画《导引四图》。某些画师可能足踏乡野,对百姓销售村野题材。在前朝,绘制纺车图、放牧图等村野题材者,多为处居江南的王居正、祁序、朱莹等民间画手。

南宋佚名《丝纶图》
《宣和画谱》较少记录北宋宫廷画师创作村野题材。而制度松散的南宋宫廷,却大量出现《牧牛图》等村野题材,形式包括卷、轴、扇面,绘制者包括李唐、李迪、李嵩、阎次平等御前画师。
由此可进一步辅助思考:如果宫廷画师绘制《牧牛图》是出自皇家诏令,为何不同的画师一画再画,反复制作?村野民俗题材为何不签署臣字款?此类乡野民俗题材为谁而画?有何理由大量生产?
李迪《雪溪归牧图》
虽然有学者认为南宋《牧牛图》的大量兴起与禅宗墨戏有关,但并非所有画师笔下的牧牛图皆语涉禅机,尤其是技术性、职业性较强的李唐、阎次平、李迪等笔下纤毛毕现的牛只。
再并合考虑李嵩诸本《货郎图》《炙艾图》《宋江等三十六像》等,以及无款《柳荫云碓图》册,可知御前画师笔下的村野题材,流露出南宋相较于北宋,存在着较低的宫廷约束力,以及较高的民间性与商业性。
南宋佚名《柳荫云碓图》
于是我们可再一步推论:蛰居民间的南宋宫廷画师上班应奉皇帝,但下班之后,民间却处处有商机;唆使其作画的赞助者,不再是单一至尊的当朝帝君,而是帝后、权贵、官僚、文人、富商、平民,或任何愿意出资买画的广大消费者。
李嵩《骷髅幻戏图》

民间商机使不同门派的御前画师,为了因应出资者的需求,而私下合作,赶制时效性、商业性的应酬画。
南宋画有时在单一作品中,以某位御前画师为主导风格,同时掺入其他流派的搭班风格。例如,被归在李唐、阎次平、李嵩、李迪等名下的《牧牛图》系列中,即存在许多风格错综、AB画A款或AB画无款的现象。
阎次平《江堤放牧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李唐《乳牛图》册页、《柳塘呼犊图》团扇的树石掺杂了阎次平风格,被归于李唐传派的弗利尔美术馆藏《牧牛图》团扇掺有更多的阎次平因素;
李唐《乳牛图》
南京博物院藏传阎次平《四季牧牛图》卷的坡陀、粗干虽近李唐《采薇图》卷(北京故宫藏),但牛体肌理却更类似“李迪”款《雪中归牧图》;
李迪《雪中归牧图》
更为棘手的鉴定难题在于,同样签有李迪款,《雪中归牧图》以稀疏的小短笔剔挑牛毛,其疏松笔法,略不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迪《风雨归牧图》层层墨晕的光滑牛体。
·李迪《雪中归牧图》(上)与李迪《风雨归牧图》(下)中牛体的对比
这些画作品质均高,出于南宋人手笔应无问题,但画风混融多元流派,不同流派的画师相互合作,或许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另一件呈现复数风格的画例,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炙艾图》。
李唐《炙艾图》
该画无款,虽旧归李唐名下,但人物样式出自李嵩画派。画中村夫蹙眉张口的夸张表情、细笔烘染的额发眉须、钉头起笔的衣纹钩法、方笔转折的锐力笔道,与李嵩《货郎图》《婴戏图》等笔法相近(如台北故宫本、北京故宫本、克利夫兰本货郎形象)。
·《灸艾图》(上)与《货郎图》(下)人物局部对比
除去李嵩风格外,《炙艾图》左上角柳树枝干,却不似李嵩,而是融合了李唐、阎次平甚至李迪派的画柳技法。健劲刻露的柳干技法,在李迪《风雨归牧图》、日本泉屋博物馆藏传阎次平《秋野牧牛图》等图中,均可找到似与不似之处。
而《炙艾图》在轻笔点叶之后,柳叶浓密处,以叶绿衬淡墨渐层托底,此种技法类似传李唐《柳塘呼犊图》、李迪《风雨归牧图》的柳树。
·《灸艾图》(上)与《风雨归牧图》(下)中柳树画法对比
《炙艾图》虽然无作者款署,但技法一流,可视为李嵩、阎次平、李迪诸派高手的合作画。
御前画师若遇商机,辄不排除与其他作坊合作造画,以应付宫廷、民间的双向需求。甚至有可能委托于不同作坊间跑堂的搭班助理,替民间画、商业画代为执笔。于是许多南宋画出现AB画A款、AB画无款或A画B款等风格混杂的现象。
李唐(传)《牧牛图》
当高居翰(James Cahill)等学者困惑于《炙艾图》《乳牛图》等“一画多派”的复数风格,并习惯性地将此类画作,解释为15纪明代院画家融汇南宋诸家的浙派临仿本,那么此一对南宋御前画师合作造画、学徒跑堂模式的推论,将有助于厘清断代疑虑,归还南宋佳作该有的历史定位。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渊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渊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