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真的是没有红包浑身难受?吗?4大杀器合并,天下谁与争锋?
送交者: 熠熠童心[★★★★仁党文化部长★★★★] 于 2019-08-16 22:05 已读 174 次 5 赞  

熠熠童心的个人频道




现在看来,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确实不一样。比如说到弹道导弹。西方人就认为这类导弹就必须做抛物线飞行。不做抛物线飞行的弹道导弹都是离经叛道的。早在V2飞弹这种最早能实战的弹道导弹出现没几年。某位来自东方的学术大师,就已经在美国告诉美国军方和学术界,弹道导弹其实不仅仅可以做单纯的抛物线飞行,还可以做打水漂式的特殊弹道飞行。不过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军方和学术界都看做这是异想天开,最终一笑了之。到了今天,在这位大师的祖国,把水漂飞行的弹道导弹都玩成了大白菜以后。美国人才彻底急了。不过他们早早的连中导都废了。一切都要从头另打锣鼓重开张。还有,谁谁家说某26弹是“核常兼备”。五角大楼给出的报告。立即说这种导弹,50%安装了核弹头。50%安装了常规弹头。很多人看了这样的翻译都在笑。这种例子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实事求是的讲。谁谁家搞任何洲际战略系统。在当今的5大国中,军事地理条件几乎是最差的一个。美俄都是领土大国。美国的国土虽然也是只有不到1000万平方公里,但是美国却有阿拉斯加这个“开挂点”。还有一个在东北方向的、隐形的第二拦截点。就是格陵兰冰盖上的美军秘密反导基地。因此美俄互相威慑,不论用陆基洲际导弹,还是潜射洲际导弹,甚至还是战略轰炸机。打击距离10000公里,已经完全足够,而且基本不需要越过他国的领空和领海。从北极上空飞过,或者沿着阿拉斯加海岸就可以到达。而英法的潜射洲际导弹只需要从北大西洋瞄准俄罗斯西部的大城市。6000公里的射程已经足够。根本不需要搞到1万公里。而谁谁家的洲际导弹,陆基必须搞到1.3万公里以上,海基要么冒险突破岛链,要么射程也要搞到1.3万公里。至于陆基洲际轰炸机,就是以1.6万公里的最大不加油航程。

也只能勉强飞到夏威夷的外海,和B2一样投下几枚炸弹,就必须立即折返。否则就没有油料了,飞不回来。像洲际导弹一样成了一锤子买卖了。这对数量有限,价格超级昂贵的隐形洲际轰炸机来说,肯定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因为先天的军事地理的劣势,就不发展洲际隐轰了吗?换西方国家,估计就都这么想了。但是谁谁家可不是西方的榆木脑袋。洲际隐轰一旦上马,就绝不是单纯后半夜摸黑临空投炸弹的。而是当即把4种战略大杀器集成在了一起,每一种组合,都有1万到1.4万公里的作战半径!可以直接打击超级大国的任何地方。

第1种大杀器,自然就是战略隐轰本身。最大的特点除了隐身,还特别具备35吨以上运载能力的主弹仓,尺寸巨大。第2种战略大杀器,是超远程空射巡航导弹。最大射程5000公里,单枚自重3.5吨左右。隐轰一次性可带8枚。只需要飞到阿拉斯加的近海。就可以打击超级大国西侧的一半本土。巡航导弹既可以带常规弹头,也可以带核弹头。这样隐轰的作战半径不超过6500公里,完全可以齐射后安全返回。







第3种大杀器,是射程在6000到7500公里之间的远程空射弹道导弹。每枚自重在15吨以内,隐轰主弹仓可以一次性携带2枚,单枚带3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只要在阿留申群岛以南2连发。就可以打击北美全境!第4种战略大杀器,就是可以从空中发射,射程高达1.2万公里的新型洲际导弹。最大自重不超过28吨。采用NEPE高能推进剂。一枚就可以携带数百万吨当量的多枚分导核弹头。洲际隐轰可以携带这种空射弹一枚。不需要出境,只需要在本国高纬度地区上空徘徊,就可以经过北极弹道,直接打击北美全境。空射洲际导弹的最大好处是对手无法提前定位和战略反击。有极高的突防效率。这4种大杀器的组合,瀚海狼山预计不久后会部分公开亮相!
贴主:熠熠童心于2019_08_16 22:13:15编辑

喜欢熠熠童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熠熠童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