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渔猎日记 五十六、山花椒、大烟地和宣德炉
送交者: 老北河[♂★★声望品衔10★★♂] 于 2022-02-03 9:59 已读 9031 次 12 赞  

老北河的个人频道

 

五十六、山花椒、大烟地和宣德炉 6park.com

  6park.com

一九七一年秋 6park.com

  6park.com

秋季来临了,尽管渔梁子增加了人手,由于河水水位还是偏低,估计鱼产量不高,夏秋两季依旧是我和老付打理渔梁子,小曲做饭,其余的人回连队去了。 6park.com

一天,小曲跟了老付说,咱们的山花椒没有了。老付对我说,明天打理完梁子,上山去采集山花椒。 6park.com

山花椒是生长在完达山的一种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本藤蔓植物,学名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调味品,顾名思义,五味子就是含有五味的意思。我们要采集的山花椒是指它的藤蔓,一根藤蔓盘成盘儿,放在锅里可以使用十天半个月。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渔梁子做鱼除了一点豆油和咸盐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调味品,于是山花椒成为就地取材的理想调料。 6park.com

山花椒味道独特,用它炖出来的鱼闻不出鱼腥,初次来人都不知锅里炖的是啥,只有鲜香,而这香味又从未闻过。食髓知味的人冬天都跑到渔梁子来吃鱼来喝鱼汤。特别是那乳白色浓酱得起皮的鱼汤,比鱼肉的魔法还大,简直就像海洛因一样让他们成瘾而无法割舍。他们说,这鱼离开渔梁子再也炖不出这味儿,即便放了山花椒。连队所在平原的树林子没有山花椒,他们是偷偷拿走的。我离开渔梁子之后直到如今,再也没有闻过那奇特的清香,只在大脑皮层深处依旧保存着它的迷人的清馨。 6park.com

第二天,我和老付带上镰刀,来到三股流七里沁子村遗址那个地方,顺着抬石毛子的小路上了山。我们春天来拉石毛子(碎石子)的时候采集过山花椒,只是那时的山花椒还没有或刚刚钻出嫩叶,我轻易地就会辨认它了。 6park.com

爬到石砬子上沿儿将近山脊的时候,山花椒就多了起来,如今的山花椒已经结了米粒大小的五味子。山花椒的藤条是绛色的,藤皮油亮薄脆,很容易辨认。它们有的铅笔粗细,有的小指粗细,太细小的我们不采,等养大了再采。山花椒都是抱着一棵树转着圈往上长,短短的枝杈上长着几只绿叶,有的已经结出绿色的种子,成熟之后就是红色的五味子。 6park.com

齐根割断一枝,把它盘成帽子大小的一个圆圈,就像电影里解放军防空戴的掩护帽。我们并不把它戴在头上,而是每人携带一根木棍,一盘盘地串在木棍上,扛在肩膀。煮鱼时就把盘好的山花椒往锅里一放,炖出的鱼就有一种特殊的馨香。 6park.com

我俩从石砬子往南一路寻来,山坡上有好几块撂荒地。我们平时划船路过,看着这几块撂荒地甚感神秘好奇。撂荒地的旁边有一个小马架子,虽然破败不堪,却依旧架子未倒。是谁?什么时候开发出这些荒地?在这偏远的地方开荒种什么?今日我们终于来到这些蒙着神秘棉纱的撂荒地跟前,看看它的真实面目。 6park.com

旧社会,佳木斯、富锦县的二流子们,在城里不务正业,好吃懒做,净想做投机取巧赚大钱的营生。然而他们又没有经营正当生意的本领,于是,在春天背上行李、口粮、油盐、锄头和大烟种子,趁着沼泽地未完全融化,来到完达山边,搭下一个小马架子,开荒种大烟。 6park.com

自从近代大烟被引进中国,就被历代政权禁止私自种植和买卖。正因为如此,大烟的价格也就非常的昂贵。挠力河流域太荒凉,政府管不到这个天高皇帝远,山高水深的地方。这些二流子们就瞧准这个空子,在山里苦上一个夏天,秋天收获大烟背回城里,在黑市上交易,赚一笔大钱。要是规矩人家有了这笔钱,投资做个生意一辈子不愁吃穿。而这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会儿们可不这样想,所获的金钱吃喝嫖赌一冬天就造光了。造光了钱财再来受几个月罪,然后又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地混一年,就这样一会儿一会儿地混,要不怎么叫混会儿呢。 6park.com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那遍山坡上便出现了好几块大烟地,每块都有半亩左右那么大,最大的有两三亩。由于都是在树林子空档里开的荒,那些人又不想费大力气伐树清理树根,因此大烟地都呈不规则形状。这些荒地具体何人何年开垦,恐怕没有记载,就连老付也说不明白。 6park.com

二流子们在这里私种大烟,虽然官府鞭长莫及,但是当他们背回富锦、双鸭山、佳木斯时总得在黑市上买卖,如果被捕快发现也会蹲班房。所以,他们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黑吃黑,当年这里胡子猖獗,在来往的道路上被打劫,在黑店被“做”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二流子们自然懂得买通官府和黑道的机巧。天高地远,自然环境险恶使这些地下生意在黑土地上如鱼得水。 6park.com

东北的土匪,老百姓叫他们“胡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非常盛行。东北地区在新政权成立后,用了几年的时间,先后剿匪多次才算平定了匪患。小说《林海雪原》和《新中国剿匪纪实丛书》中的《东北大剿匪纪实》都是描写共和国建政初期剿匪运动的。 6park.com

据说,中梁子那个地方就曾经有过一个黑店。那里曾是富锦至饶河的官道,在那里开店就是专做皮货商、山货商还有种大烟的撂脚休息生意的。但是,遇到肥硕的、无根无基的“货”,黑店就不客气了。中梁子曾有一口水井,守着河边要井做什么?那里就是专门用来盛尸的。渔梁子的人曾经在井里发现过死人骨头,后来就把它填了。可见,越是夜黑风高的险地,越是杀人越货的好场所,不论天涯海角。 6park.com

我俩来到一块大烟地,撂荒地里长满了蒿草。靠田地的尽头有个马架框子。一个五六平米的方坑,墙壁已经不见了,屋顶也不见了,大概早就叫七里沁子村的村民们当引火柴烧掉了。架子还在,老付用猎人的眼光搜寻和打量着马架子里的每一件细小的物品。墙角一堆灰烬,在残枝败叶下有几块瓷片,我努力地想寻找到一枚或几枚铜钱,用来断定这是什么年月被开发的,然而,地上的杂物太多,没有一定时间和专业技能是不可能完成“考古”搜寻的。 6park.com

老付站在那里若有所思。我当时还不能破解他的所思所想。现在终于明白了,老付曾是七里沁子村的村民,也曾是土匪中的一员,这块大烟地离村子只有二百多米,过去他一定没少来这个地方,或许还有什么故事发生在这里。比如,年轻的老付和他的情人——尤鞑子的妹妹,或许曾经在这里幽会,谈情说爱,海誓山盟?或者偷欢盗娱,私定终身?要知道,少数民族可是没有受过程朱理学的熏陶,他们的爱情生活是原始和自然的。老付的悼古追昔应该是凝重和深沉的,充满了欢乐和苦涩的,只是无法对我开口而已。 6park.com

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被移民开荒连成一片,村名就叫:八家子。我想这里大概总共有八块大烟地吧。 6park.com

既然二流子们担着这么大的风险混钱财,必定也要求个庇护保佑。求谁?当然是求神仙。宋老五不是讲了吗,放山挖棒槌要供老爷庙,“我们一干银马地安全、收获都指着神仙护佑呢!”烧香拜神是那个年代唯一的心理慰籍和心灵安放。我们渔梁子出现了一件文物,可能就与种大烟的人有关系。

求神烧香离不开香炉,这件文物就是一个宣德炉。一九七一秋季,不知从哪里蹦出来一个铜制宣德炉。问是谁拿来的?从哪里得来的?谁都摇头,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了。我们那时对于文物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它的价值,只知道这是四旧该砸地东西,每天在炕上颠来滚去,谁都可以闲来无事拿起它端详欣赏。 6park.com

这香炉肯定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沟沟槽槽的地方嵌着泥土,没事时我就拿它在手里把玩。这只宣德炉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设计奇妙精巧。它的两个提梁尤其的令人叫绝。一般的香炉,多在圆肚两边做两个提耳,各种造型都有,有得在炉沿上铸造两个提把。这个宣德炉就像一把没有提耳的香炉,然后用刀子把两边的炉沿划开,再把划开的炉沿趁着热往上一拉,就像两道彩虹从炉沿隆起。炉沿隆拱起来的就是提梁,看起来是一体,但又有分离,文物界管它叫过桥梁。其实不是我说的用刀子剌开的,完全是浇注的,只是那造型的设计心思会给你那样的感觉。这种造型的铜炉我再也没见过,说不定还真是稀世珍宝呢。可惜,我们的那只宣德炉折断了一根提梁。翻过炉底看看落款: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制。宣德是谁?肯定是明朝的一个皇帝了,知道这个皇帝就是从那个香炉开始的。 6park.com

一两个月之后,这个珍贵的文物如同它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了,没留下半点踪影。渔梁子就这么几个人,不知被谁收了。由于无知并没有多少惋惜,只是懊丧再也无法欣赏那美丽的造型了。 6park.com

6park.com

贴主:老北河于2022_02_03 10:06:48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老北河 加上 100 银元!

6park.com

贴主:老北河于2022_02_03 17:01:02编辑
贴主:老北河于2022_02_03 17:05:16编辑
喜欢老北河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老北河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老北河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