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知青生活--水生的故事
送交者: 道路曲折[♂☆★★道虽迩坚行至★★☆♂] 于 2023-11-24 4:16 已读 6913 次 10 赞  

道路曲折的个人频道

我们跟福建尚存的唯一联系便是我岳父退休后一直坚持住在他工作过的小城。

岳母几年前先行离去,岳父当时身体尚健不肯跟随在上海及厦门的子女,宁愿一人呆在小城居住。

二年前,岳父身体突然不行了,老婆及她姐弟就轮流前往陪伴。这样,我也时常要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城的变化很大,青山绿水,空气很好,城市也干净。最大的变化还是交通非常便利。跟下属的乡镇(以前是公社所在地),各自然村都通上了公路,定时班车很多。

五十多年前,我插队的自然村其实离市里只有三十多里地,那时返城要先步行到公社,每日只一趟班车。或者是搭乘运木材或毛竹的货车,再不行就用自己的双脚走小路,每次回城都得花上差不多一天时间。

而现在,自己开车不用一小时就可到达。

岳父家现在要住的人多了,这二年气候变化,天气很热,有的房间要重新装空调。我听出来装空调的二个三四十岁的师傅之间用本地话在交流。

原来他们都来自我插队过的乡镇。近些年,城市周边的村,镇年轻人越来越少,都到城里或外地打工了。从他们口中得知,我插队过的自然村情况也一样,村里基本上都剩下老人。我问他们,年轻人都走了,那田地怎么办,谁来耕种呢?

他们说,大部分山垅田(在山里的梯田)都荒废了,因为没劳动力,只有少量的阳面田(大块点的田)还有耕种。

尽管当年只插队了头尾三年,但那是我人生经历最艰苦日子的地方。此生都难以忘却。

我借了辆车,前往怀旧一下。

通往乡镇的路基本上都是国道,比较宽畅。由镇往村的道路是比单车道宽点的水泥路。我们当年修的简易公路早已不见踪影。

车道是沿着山边溪流走的,我时而下车走到溪边想寻找当年摸鱼的踪迹。小溪水依然清澈,当地政府这几年加强环保,关闭了上游小型纸厂,养鳗场等,生态日渐恢复。但明显的小溪水流少了,记得以前有一个小的瀑布,水的落差大约有十米多高,水流冲击下发出隆隆的响声,几里外都能听到。当年村里自建的小型水电站也没有了,水电站下的深水潭是我为了摸鱼差点丢了性命的地方。

6park.com

由于劳动力不足,很多地方又改种单季稻了。路边没收割完的稻谷,沉甸甸,金灿灿的,我目测了下,应该亩产在千斤以上。

6park.com

水泥车道贯通了整个村庄,原先散布在山坳二边山脚下的木质房屋基本上都不见了。村民们都已经集中住到村口路边的二层砖房了。

村口小卖铺门口坐着几个老人,我过去跟他们闲聊。问起我还记得起来的几个人,回答多数人已经故去,现场多是他们的后代。

是啊,我内心不禁感慨,时光流逝,毕竟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人和事了。农村生活坚苦,医疗条件差,能活到七八十岁的不多。正聊间,不远处一个人,倒背着手,踱过来,听我们聊,然后仔细看了看我。

咦,这不是小道吗?他说。

我非常惊讶,此时此地还有人能认出我?

我仔细辩认眼前的人,个头不高,脸盘微黑,略显苍老,可他右眼角边的疤痕让我依然有些面熟,但叫不出名字。

他看出我的疑惑,自报家门说,我是水生,你不记得啦?

水生?我努力辨认眼前的小老头,记忆慢慢恢复,人跟名字开始重叠。水生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19695月,我是市里第一批插队的知青。我们分乘大卡车到各安置地。到了公社后,各村都已安排好接应的人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当初修简易公路知青合影,已经记不起我在哪个位置了

跟我分到同一村的有十人,互相都不熟悉,后来才知道其中有三个是我同校的。村里派了几个农民来帮我们挑行李。我的行李是一条四斤棉被,里面包着几件衣裤,外加一挎包。农民抢着把我们的行李扎在一起分别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很轻自己背着也不重,一对父子模样的很热情,一定要把我的背包抢去挑着。父亲看上去40岁左右,儿子个头很矮小,眼角有一很明显的疤,从他父亲那里知道他名叫“水生”。公社到村里有二条路,一条可通板车,较宽,可路远一些,另一条沿着溪边走的小路较近,我们走的是小路,水生手里拿着一根小竹棍走在队伍前面,不时拍打路边的芦苇。

我紧跟着水生,问他为啥要拍打芦苇?

他指了指一丛几乎盖过我们头顶的芦苇说,那上面有蛇,我先把它们赶跑,万掉到身上就麻烦了。

不一会他让我看前面一丛芦苇上,果然上面伏着一条混身绿色的蛇,我认出这是竹叶青蛇,虽然不大,但很不容易发现。

到了村里安顿好后,巧的是劳动时我跟水生在同一个生产小队。

接触多了对水生有了多些了解。水生年齡其实跟我一样大,由于个头小,声音也没变粗,我一直以为他还是小屁孩呢。水生主要的工作是照料队里的二条水牛,一大一小,大的是母牛,水生把它照料得非常好,母牛膘肥体壮。队里的田都是它耕的。小牛是它的儿子,小牛活泼好动,把水生当它的玩伴,水生眼角的疤就是被小牛不小心顶到了,还差点弄瞎了眼睛。

我们五月中到农村时,由于当时只种单季稻,秧还没插完,早上出工时,水生就赶着二头牛到田里,母牛耕地时,他就去割芦苇。耕完地,水生会把牛牵到小溪边,用稻草卷成团仔细地擦去牛身上的泥浆。有次我看他从牛身上抠下几粒黃豆大小的小虫,这是专门吸附在牛身上的牛虱,水生把这些肚皮被血撑得圆鼓鼓的小虫丢地上,脚一踩,啪的一声,一泡血,看了很恶心。收工时只见二条牛后面有二大垛草跟着牛在小路上移动,根本看不到草垛下的水生。

我在城里时除了天气冷的时候穿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光着脚丫到处走的,而且多数学生都这样,平时上体育课,甚至踢足球都是光脚丫的,所以脚底有一层厚厚的皮,可以在沙石路上飞跑。

春天,小草冒出地面时嫩芽上有一个非常坚硬的尖鞘,田埂上,小路上到处都有,光脚虽然方便,可一踩到这些尖鞘,会痛到你突然跪下,有几次水生看到我这怂样,说在山里还是要穿草鞋方便。其实我们也试穿过草鞋,一是绑不牢,走走就掉。二是草鞋是用稻草跟麻绳编的,稻草扎脚,很不舒服。水生知道后,带我到小溪边,把新草鞋沾水后用石头砸软,然后教我如何绑紧。后来我真的喜欢上草鞋了。

水生的爸爸是队里的看水员。我们看他整天没事,后腰里背把柴刀,拿把锄头就在山边田头转,而且是拿12工分(最高分)。又自由,又不必在田里脚踩烂泥,弯腰弓背地辛苦劳作,很是羡慕。后来才知道,看水员是门技术活。

水稻生长的好坏,水的管控非常重要,看水员要根据水稻生长期通过层层梯田的缺口来调节供水。水太多,缺口就挖深些让水流走,水太少则要填些土在缺口。而且对山上的各山泉水源要非常熟悉。

一次,水生被他爸叫去帮忙,我也跟去了,到了山上才知道,这座山梯田的水源不够了,要另接一路管引水过来,父子俩配合默契,就地取材,从山边砍下几根毛竹。削头去尾,用柴刀把毛竹一剖二半打通竹节,这时我才发现,水生的柴刀用得非常熟练,就一把柴刀,砍毛竹,削枝破节,全都搞定。要把数米长的毛竹剖成二半在水生手中易如反掌。只见他把毛竹枝叶清除后,柴刀在毛竹小头取中,手往刀背上用力一拍,毛竹开裂,用一只脚踏住开裂的一半,双手握着另一半,向上一用力,“嗤啦一声”毛竹由头到尾开成二片。他爸则用毛竹的枝梢做成架子,顺着水源搭好,我跟水生就把去掉竹节的毛竹一段段放架子上,水顺着竹管汨汨地流进梯田。有时水源太远,就要全队出动,带上专用通竹节工具,把毛竹通空,做成水管接水。

有几座山长满高大的树林,水生爸跟我说,你看这山一层层的,原本都是田地,由于缺水,这些田就荒芜了,几百年下来,都长成树林了。

6park.com

第二年秋天,我到我父母下放的农村呆了个多月,回来时,大伙跟我说水生结婚了。

我知道水生家早就为他找了个童养媳,在农村,女的可嫁到外村,寻找更富裕的人家,而男人则是离不开的。当地有养童养媳的风俗,有的人家女孩太多,就送出一二个,家里可减少吃饭的人口。而为了避免找不到老婆,很多有男孩的家庭也乐于收养一个女孩,将来也好少出点娶媳妇的钱。

但这里的童养媳跟我读的书本上的是不同的,书上描写的童养媳大多受尽欺凌,等于家里的免费佣人。而村里的童养媳在家就跟自己家小孩一样,女孩还不用干活。

水生的童养媳叫生兰,比水生小一二岁吧,生的面目清秀,平时穿戴虽然没什么新衣服,但收拾得清清楚楚,让人看了很顺眼。

那时已经动员妇女跟男人一样下田劳动了,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水生夫妻走在一起时,看着他们瘦小的身形,如果他们蹲地上玩泥巴,人们一定以为是小孩在玩过家家呢。

水生平日话不多,婚后初时见人好象还有点不好意思,好象他干了什么坏事一样。

人们已经把生兰叫做水生婆了,水生婆倒是大大方方的,劳动时,大家也喜欢跟她开玩笑。一次大家在稻䓍堆边上休息时,她用泥巴搓了一条小圆柱,还在上面划了一圈,在顶上用稻杆点了个小孔,边上一个小伙看后哈哈大笑,大声喊水生快过来看,你的东东这么小,怎么可以把你老婆肚子吹大啊?

水生一付尴尬相,忙不迭躲到一边去。

知青老马调侃说,水生婆身材这么小,水生可要努力啦。

边上另一农民接口说,你别看水生婆现在还小孩样,女人结了婚就会大起来,再过一阵,她屁股就圆起来,胸前挂二大地瓜......

水生婆一点不怯场,你才挂大地瓜呢.....

大伙都哈哈大笑,笑声冲淡了劳动的汗水。

回到眼前,水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子了,可依旧还是话不多。

水生的父母均已过世。他有一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厦门生活。他的孙子也快大学毕业。

我说,你们咋不跟你女儿在厦门过呢?

他说,人老了喜欢清静,还是习惯呆农村。

我看到边上有人走动,在忙着什么。水生告诉我说,这二天村里又过世了一位老人,办完后事后晚上聚餐。这里的习俗年长的过世是当喜事来办的。

6park.com

水生邀我一同晚饭,我急于回城婉谢了。

几年前,我们在欧洲自驾游,有一晚住宿德国的一个小村庄。屋主的房子很大,有好几间房,都整理的干干净净,屋主是一对老夫妻,他们还管理着一大片葡萄园,将采摘下的葡萄酿成葡萄酒。他们仅有的一个女儿在慕尼黑上大学。家里的一切都要二老自己打理。晚上我们到村里逛了逛,到处黑灯瞎火的,连狗叫声都很少,我们看到一小屋灯光较明亮,走进去,原来这里是村里仅有的小饭馆,里面都是老人,有单人有双人,都自顾自安静地用餐。

而当我们车行至维也纳时,正巧是音乐节,满街的人,摩肩接蹱,基本上都是年青人。

当时我们就想,年青人都集中到城里了。

可现在的中国,未富先老。老人越来越多。自己老了,看看周边也多是老人。我不知道再隔些年,农村会是怎样的?

6park.com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道路曲折 加上 100 银元!

6park.com

贴主:道路曲折于2023_11_24 7:56:12编辑
贴主:道路曲折于2023_11_24 7:57:06编辑
喜欢道路曲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道路曲折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道路曲折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