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坐拥“半个故宫”珍品的他们,散尽家财捐国家!却……
送交者: jeffg[★★太尉★★] 于 2021-06-19 7:38 已读 1636 次 1 赞  

jeffg的个人频道

在意大利人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个情节:

 

战犯管理所的所长走到溥仪跟前,跟他说:

 

同号的犯人都告你的状。你应该学会在起夜的时候别吵醒别人。撒尿的时候要顺着桶边撒,别往当中间!

 

溥仪怯懦地回答:是,所长。

 

此刻的他,毫无皇帝的范儿,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那是1950年的时候,他被从苏联引渡回中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以为凶多吉少,要遭杀头了,心里战战兢兢的。

 

虽然伙食不错,但战犯们每天要读书学习,比如,要理解什么叫“封建社会”,解释中说,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而当时国家正在搞土改,分田地,溥仪更觉得没活路了。

 

有一天,他听说各界人民在捐飞机大炮什么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他想到自己还有不少的珍宝,那可是别人无法比的,如果捐出来,不就可以取得信任嘛。

 

但是大部分宝物是藏在箱子的夹层里,一旦暴露,就全没了,又舍不得。所以,他就把随身带的一个田黄三联印捐了出来,这是老祖先乾隆的东西。



三块印是由一整块福建寿山田黄石雕刻而成,用一个链条相连。其中两枚为正方形,分别刻着“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中间一枚为椭圆形,刻的是“乐天”。

 

田黄石人称“石中之王”,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现在一克的价格是20万元。辽宁舰当初是花一亿多元买下的,而这套印的价值足够抵得上一艘航空母舰。

 

所长收到东西后,倒是很平静,告诉他:对于人民说来,更有价值的是人,是经过改造的人。

 

现在,这套印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清朝覆灭时,故宫的宝物散失很多,比如被溥仪带出去的文物,就装了七八十个箱子,光是《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名画手卷,就1300多件。蒋败逃台湾时,又带走了2972箱。

 

后来,很多宝物又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回到故宫。

 

起关键作用的,是一批具有学识和见识的人。

1959年,溥仪被特赦后,为了写他的传记《我的前半生》,曾回到故宫参观。溥仪看着这座他度过青年岁月的宫殿,竟有些陌生,感慨说:

 

那时破旧皇宫,现在保护这样好而又干净,我简直不认识了。

 

从他在宫时,故宫就没有维护,后来历经战乱,已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建国后,进行整修,光明清两代几百年积累的垃圾就清理出25万立方。可以修筑一条宽两米、长一百多公里的公路,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屋子是打扫干净了,但太多重要的宝物还流落四方。在当时财政极端紧张的情况下,国家还拨专款来收购文物。

 

比如在1951年,就花了40多万元,买下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那时候,毛泽东的工资是一个月644元。

 

同时,在各省市都设有“文物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征集和保护流散的文物。这时候,很多民间收藏家主动进行了捐献,约占故宫总藏品的20%。

 

其中有两位贡献最大。一位叫孙瀛洲,一位叫张伯驹。



1956年,孙瀛洲捐出了自己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大部分是瓷器,有2200多件。其中,25件被评为一级藏品,而民间所有捐赠的一级品总共才40件。

 

要说最珍贵的,还是一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现在市场估价是10亿,美元。


孙瀛洲为什么有这么多好东西,因为他本就是大古董商。那时王朝更替,八旗子弟败落,或卖或当,大量宝物流落民间,古玩交易市场就红火起来,“京市之古玩铺,无处无之”。


干这个行业风险大,一走眼就得损失钱,所以得长期学习,锻炼眼力,最好还是童子功。孙瀛洲13岁起就当学徒,足足干了17年,三十而立时,创办了自己的铺子“敦华斋”。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上海的古董商手上有很多打算出口的瓷器运不走,孙瀛洲就买下来,运回北京卖,发了大财。

 

1940年代,敦华斋已是北京的顶级名店,店里每月有数万件古玩出入。赚的钱能装几大箱,由伙计们抬着去银行,阵势浩荡,成为北京街头的一道风景。

 

孙瀛洲买文物绝不磨叽,看中了就果断出手。有一天,他在一家即将关闭的古玩铺里,一眼相中了三秋杯,知道是从宫里流出来的,最后花了40根金条买下。按当时的价值,值两套四合院。


三秋杯是明代成化皇帝送给一位贵妃的瓷酒杯,由景德镇的工匠特制而成。杯子上画的是两只蝴蝶在秋天的花草中飞舞。因为秋天要历时三月,所以叫“三秋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有紫色彩釉,色浓却无光。成语“姹紫嫣红”里的“姹紫”,就是这种样子。





这也是成化年间斗彩的独有特色。所谓“斗彩”,指的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有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非常绚烂。这种瓷器在成化年间达到巅峰,后世没法仿造,因为稀有就贵了。

 

几年后,孙瀛洲又果断决定把自己的收藏全捐给国家,毫不保留。用他话说:

 

只要你们看上的东西随便拿,越多越好,剩下来的破烂我留着。

 


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内,他的家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出出进进,非常热闹。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后来才知道这是来对古董进行登记造册的工作人员。





▲ 文物工作者在孙家清点古董时的照片

 

就在工作组要来的前天晚上,孙瀛洲把家人叫到一起,打开一个盒子,让他们好好看一看里面的东西。在这之前,他一直小心保藏在自己屋子里,从不让家人看。

 

这个东西,正是三秋杯。评级意见是这样写的:

 

器型隽秀,玲珑透体,花纹简疏,外绘纹饰内部清晰可见,施彩清淡雅致,无以伦比,定为一级。

 

 “买文物不磨叽,捐文物不惜疼” 的孙瀛洲却对家人很抠。他规定,家人每星期只能吃一顿肉,肉还得切成细丝,根本没法大快朵颐。他自己最好的一口,只是一碗牛肉面。

 

1966年,因为当过古玩店老板的经历,让他饱受风波,最终未能熬过关,享年74岁。

 

后仅仅用一块门板就被匆匆抬去火葬场,还不许留骨灰,不让家属看最后一眼......



在故宫藏品中,瓷器和书画各占了三分之一,是两个重要品类。1956年,当孙瀛洲捐出瓷器时,张伯驹捐出了自藏的8件书画,个个都是顶级文物。

 

那年代,古董商倒腾文物,很多都卖给了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张伯驹是其中出手最大方的一位。他是河南总督的儿子,溥仪退位这年,他15岁,在河南陆军小学读书。

 

之所以张父能做总督,因为他是袁大头的嫂子的弟弟,都是河南项城人。袁大头当总统后,老家的事情让自己人来管,比较放心。

 

张父想让张伯驹从军,像自己一样建立功名,才送他去军校读书。毕业后,在军队做过几年参议,相当于现在的参谋。

 

但是张伯驹是个文艺青年,不爱武装爱戏装,喜欢和文化人混在一起,写写画画,看戏听曲。后来干脆退出军界,每天混场子,人称“京城玩主”,并且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

 

另外三位是东北少爷张学良、溥仪的堂兄溥侗、袁大头的儿子袁克文。

 

父亲怕他堕落,安排他去银行上班。而这家银行就是父亲自己创办的,中国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1933年父亲去世后,他接任了董事长。

 

在银行的金库里,有很多客户抵押的文物,也有从故宫流出来的。本就对文化感兴趣的他,每天看着这些东西,真是两眼放光,就此爱上了收藏。

 


买文物是个无底洞。就像现在玩单反,有毁三代的危险。何况张伯驹只瞄准精品,也就是什么贵买什么。



比如一幅范仲淹的《道服赞》,就花了110两黄金。这样做,再大的家业也不经折腾。

 

1941年,张伯驹曾被银行的内鬼绑架,索要赎金200根金条。要是把家里的文物卖掉一些,凑足这个钱并不难。但是他不让家人卖字画,说如果拿卖画的钱赎身,他宁肯死了也不出去。

 

这样一来,赎金就没法凑够,最后还是托关系多方周旋,给了20根金条才放人。而他已经被关了8个月。

 

1945年,苏联对日本宣战,溥仪在东北被苏军俘虏。他从故宫盗走的文物,不少流落到了民间。张伯驹听说其中一幅《游春图》的下落后,急忙前去购买。

 

《游春图》为隋朝展子虔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被称为“天下第一画卷”,对方张口要价800两黄金。

 


此时的张伯驹已拿不出这些钱,但他又不想画作流失,便到北京每家古玩店去打招呼,说谁敢把这幅画收了卖给洋人,就是民族败类,他不会放过的。





受舆论的影响,卖家把价格降到220两黄金。张伯驹还是拿不出钱,一咬牙,他把家里的一座大宅子给卖了。这座宅子位于弓弦胡同,之前是李莲英住的地方,离故宫也就两公里。

 

如今,这里的房价是18万+一平米。有价无市。

 

解放后,张伯驹是受统战的名流,在各种组织里任职,比如燕京大学名誉导师、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理事......(此处省略10+个头衔)

 

1953年春节,主席派人给他拜年,送了糕点、白酒等礼品。张伯驹一高兴,把自己珍藏的《上阳台帖》拿出来回赠。

 

这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写的是一首四言诗:

 


山高水长,物像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李白名满天下,中国会背他诗的人,保守估计不下10亿。可他的字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能靠唯一的这么一张帖子了。上面还有历朝历代各种名人从宋徽宗一直到乾隆皇帝的题跋,价格实在没法估计,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公私合营时,他又捐出来了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草书卷》等文物,都是上过美术课本和语文课本的名字。

 

国家要奖励他20万元钱,他不肯收,最后颁给了一封褒奖令,是文化部部长茅盾亲笔写的。

 

主席很喜欢《上阳台帖》,常拿出来欣赏。但1958年,他自己立下个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这幅帖就转到了故宫。

 

人生如一盘棋,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当年溥仪是被袁世凯拉下皇位的,而袁世凯的表侄,又把文物捐回了宫里。

 

他散尽亿万家产,保中国书画半壁江山,却晚景凄凉。以致病中申请换病房,得到的回应是:级别不够!最终不治身亡!

 

即便这样,但他总是教育儿女:



一个人要爱国,这是大事,定不能马虎,除此之外皆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我们普通人感怀于,

这种以命相搏,飞蛾扑火的爱。

在孙瀛洲张伯驹们的眼里,

文物并不意味着财富,

而是事业和信仰。

 

此去经年,烟波浩渺,

有些人总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落满灰尘,

但是一旦被人发现,

他们总能荡涤人的心肺,将我们洗的干干净净!

 

国宝终究有家,大家一去难求,

终有国宝万千,不及孙张二人!











喜欢jeff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eff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