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吃喝玩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明朝人是怎样饮茶的? 一煎一泡流传至今,成为现代人的习惯
送交者: 男人魅力[♂★★★★重归宁静★★★★♂] 于 2020-10-27 6:21 已读 1334 次 1 赞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茶走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备的境地。 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局面,为人津津乐道的有:创新众人茶法,兴起煎、泡芽茶(散茶)的自然简洁风尚流传至今;茶味与艺境交融,「茶入诗画中,诗画入茶中」,缔造茶艺术的一波高潮;茶具的艺术化,手工紫砂壶成了一代茶壶的代言。 同时明代人对饮茶空间的氛围非常讲究,文人雅士茶寮文化兴起,茶道成了明人生活四艺(焚香、茶道、挂画、插花)之一,形成文人雅士生活时尚。


宋代的精致登极龙团茶到了明初成绝版,明太祖「以其劳民,罢造」一诏定了茶江山,此后以芽茶为主的散茶在茶道中秀出,《明史. 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记载:


[iframe]"[/iframe]



「其上供茶,天下贡额四千有奇,福建建宁所贡最为上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等号。 旧皆采而碾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 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 」

明太祖对贡茶的指示改变了唐、宋以末茶(片茶)、团茶为主的饮茶习惯,从此至今,芽茶成主流。 芽茶保有自然真味,得到茶家的赞赏,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评说:「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铠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今之芽茶也。 」

明代《张伯渊茶录》说「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不同的造茶法也掀起了适值新章。 屠隆(万历五年进士)所撰《茶说. 序》道出明茶的采造与制茶法与唐、宋茶道大相径庭。 明代行炒茶法「旋摘旋焙,香色俱全」,唐宋行蒸茶碾茶法,以蒸碾为工;明代饮茶的方法以简易繁,煎茶、泡茶代替了煮茶、点茶,明法得自然之精而茶味更隽永。



[iframe]"[/iframe]



明代的烹茶法以苏吴(江苏长江以南)地方的煎茶拔得头筹,据明代永昌太守陈师(杭州人)的《茶考》(万历癸巳年作)记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而杭州的撮泡法也别开生面,且后来居上成了今日主流。

苏吴一代的煎茶法,是将茶叶入磁瓶稍微火煎。 《茶考》载:「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佳矣。 」饮时,「置磁壶二小瓯(*茶碗、茶盅)于案,全不用果奉客,随意啜之」,「知味而雅致」。 后来随着紫砂壶出世,陶壶取代磁瓶,蔚然成风。

唐寅的《煎茶图》描绘了明代煎茶的实境与精神。 唐寅《煎茶图》画一风度洒脱放逸的文官,戴着纱帽(明代文武官员的常礼帽)对着竹炉,独自就在高高兀立的崖石下煎茶,炭火、轻扇当炉,山泉笼茗茶,掩映着明人饮茶的环境美学。 一边几案上放置了茶壶和小茶碗,展现明代苏吴名茶区的饮茶习惯。 唐寅这幅《煎茶图》也展现人在尘世中、心在尘俗外的明人饮茶精神和乐趣。

王问所绘《煮茶图卷》画中,在竹炉上煮茶,对应明代煎茶的情境与诗画入茶的风尚。 茶器、茶具中的水缸、水瓢、茶壶、茶罐、茶盘、竹炉等都出现在画中。 图中竹炉和炉上的紫砂提梁壶都是明代后期茶具的经典之作。



[iframe]"[/iframe]



杭州地方风俗的烹茶法,不用茶壶,直接将热汤注入茶碗、茶杯,名为撮泡,取其简便。 许次纾《茶疏》说「杭俗喜于盂中撮点」,同时「果饵间供」;《茶考》记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同时「杂以他果」食用,也就是各种口味的茶果,比如熏梅、咸笋、腌桂、樱桃等等都有。 《煮泉小品》认为纵然是佳果也会损茶的真味:「今人荐茶,类下茶果,此尤近俗。 纵是佳者,能损真味,亦宜去之。 」

当时爱茶的文人雅士对杭俗的撮泡法也有不满意或取笑的,认为「失茶真味」,而且浪费茶的精华殊为可惜,「一则味不尽出,一则泡一次而不用,亦费而可惜」。 后来这种一人一杯的撮泡茶配上茶果饮用之俗,虽然清雅之士不爱,但也成了普罗大众的多元选择之一,在民俗休闲聚会中也保留下来。

这种方法成了今天最常见的泡茶法。 投茶有序,分上、中、下投法,春夏秋冬各有序,毋失其宜。 「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约上投。 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这是针对季候冷热的调整做法,目的都是在于泡出中和的茶味。 当然投入的茶叶多寡需要斟酌,茶重则味苦香沉,水多则色清气寡,以茶韵中和甘美为上。

投入茶叶后,稍等茶滋味在水中溶出,然后将茶汁分滤茶杯中布饮。 布、饮有度,美在得时,「釃(*滤)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 茶水相融以甘为美、苦涩则不美,掌握之妙在热度与时间。 所以说一场茶宴充满专致的中和之美。 至于茶之华溶出水中要多少时间? 这是因茶因量而异的,每一泡的时间也各有加减,以经验来掌握。



[iframe]"[/iframe]



许次纾《茶疏》提供茶的「烹点」法略有不同,并告诉人以「呼吸」来斟酌时间:「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 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 更三呼吸项,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 」这种茶壶泡茶法经过二道「三呼吸」的程序,第一次投茶之后,数「三次呼吸」后,就把茶汁倾入茶盂内,再将茶汁重投入壶内,这时重在动荡茶的香韵,同时决定茶汁的厚薄,大约再数「三次呼吸」后就倒出茶汁供客。

注汤两壶后,再用冷水荡涤壶身,使壶凉洁清净,保持不减茶香,「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 虽然有天下一等好茶,如果煎泡的水火失候,或是器具不洁,都会让茶的真味受损,甚至丧失茶味。

饮茶重在品茶香、乳、甘、韵的过程,明代罗廪《茶解》示人:「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 」牛饮之下,就不可言茶了。

明代的茶文化境界,流传至今,仍然让今人津津乐道,影响着现代人。

喜欢男人魅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吃喝玩乐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