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泽连斯基获“丘吉尔领袖奖”有感
送交者: Wayofff[☆★★声望品衔11★★☆] 于 2022-08-11 16:21 已读 2344 次 1 赞  

Wayofff的个人频道

    公元2022年7月26日,(即将光荣卸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授予《国际丘吉尔协会》颁发的2022年“温斯顿·丘吉尔领袖奖”。据报,约翰逊在颁奖时宣称:泽连斯基在最严重的危机时刻所面临着领导力的考验,堪比丘吉尔在1940年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6park.com

    据了解,《国际丘吉尔协会》是在丘吉尔去世后于1968年成立的,其颁发的“丘吉尔领袖奖”旨在表彰具有“丘吉尔精神”、有杰出领导能力的个人。该奖2006年首次由丘吉尔的孙辈亲自颁发。过去的获奖者包括三名英国人:英国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约翰·梅杰;以及两名美国人: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和美国前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 6park.com

    《国际丘吉尔协会》的前三名获奖者均为英国人,自家人获颁自家奖,无可非议。后来两名获奖者来自美国。 6park.com

    最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几位获奖人物当中,恐怕算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了。她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是美国第64任国务卿。2022年3月23日(俄乌冲突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奥尔布赖特病逝世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享年84岁。 6park.com

    奥尔布赖特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大概是她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极力推动克林顿政府干涉“科索沃危机”。1999年3月24日,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和北约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持续78天的空袭。美联社称,奥尔布赖特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造成了20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意外误炸”,3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死亡,数十名其他人被炸伤。这次军事行动,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玛德琳的战争”。 6park.com

    作为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职业生涯从未远离战争和冲突。奥尔布赖在其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北约“东扩”,还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等。她曾还公开宣称,“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 6park.com

    199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60分钟”的节目访问中,记者莱斯利·斯塔尔向奥尔布赖特提问:“我们听说有50万伊拉克儿童死亡。我的意思是,这比广岛死亡的儿童还要多。这一切值得吗?”奥尔布赖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6park.com

    正是北约不断“东扩”,造成了今天乌克兰的形势。如果了解到“丘吉尔领袖奖”曾经颁布给奥尔布赖特,泽连斯基有何感慨? 6park.com

    不但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大力赞扬,称泽连斯基为丘吉尔似的领袖,发动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总统,也称泽连斯基是“我们时代的丘吉尔”。 6park.com

    记得在上世纪的60年代,美国有这么一个口号:“与吴廷琰(前南越总统)同进退”。吴廷琰掌权,是美国推动、并一直给予支持的。1961年,美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之后任总统)访问东南亚时,盛赞吴廷琰为“亚洲的丘吉尔”,肯定了他在华盛顿心目中的地位。显然,吴廷琰总统是美国放心的人。1963年,南越军将领杨文明将军发动政变,杀死了总统吴廷琰与其胞弟。有野史说,某机构策划并参与该次政变。 6park.com

    写到这里,笔者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不要胡思乱想吧。

评分完成:已经给 Wayofff 加上 50 银元!

喜欢Wayofff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ayofff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Wayofff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