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满、蒙面目渐分明(下篇)
送交者: Songhua[☆★★声望品衔11★★☆] 于 2021-03-20 11:58 已读 7589 次 16 赞  

Songhua的个人频道

接续上篇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428448 6park.com

清史纷纭,浩如烟海;无边无际,望尘莫及。 6park.com

这话的意思是清朝距今最近,历史文献保存完整,《起居注》、《实录》之类的浩大原始资料汗牛充栋。就是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如果通读一遍这些文献,再消化吸收一番,经过去伪存真的思辩过程,等提出自己的原创见解,人生几十年都很紧张。所以,研究清史,不愁无料,可惜只能取专精而避浅博,必须有所专注,有所选择。 6park.com

正宗清史,首选《清史稿》。我也在去年的帖中聊过此书。附带现在可以补充的,是两部传记,《清代七百名人传》和《大清畿辅先哲传》,这两部传记汇编,可以和《清史稿》中的传记部分互补对照。那《大清畿辅先哲传》也是民国文人大总统徐世昌的成果。(《清史稿》的传记部分也有分割出来单独成书,叫《清史列传》)。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通史体裁的清史,民国涌现了一位牛人萧一山先生,著有煌煌巨著《清代通史》。他最早写成初稿时还是学生,后来终生以此为事业,终于铸成经典巨著。现在很难凭一己之力,撰写成一代的通史,还能特别深刻。近年的史家,如阎崇年,作成的新书是《清朝开国史》,离整体的断代通史,还有距离。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据传闻,萧一山写《清代通史》是有感于日本人稻叶君山于1915年编写的《清朝全史》错误太多。前不久,稻叶版本的《清朝全史》也在中国出版。作为外国人,在清朝刚结束时编写的大部头历史著作,稻叶版清史自有开创的勇气,虽然有不足,此书还不至于全面否定。 6park.com

 
6park.com

现在,清史研究是一门显学。其实因为清朝留下的文献太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反而容易出成果。《新清史》的写作是长盛不衰的大工程。可是,周边工作做了很多,真正的“新清史”是如何形象,我也不知道。上海版的中国断代史系列里有一部《清史》,但是其内容和风格并无特别之处。 6park.com

反而,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部大书,作者张世明。他历时十余年,写出五卷本大作,书名是《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此书从多个艰深冷僻的领域,除导论外,有边疆民族卷、军事体系卷、司法场域卷、经济发展卷,用创新观点去探讨三百年间的清朝历史,构成了孕育中的“新清史”主干。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外国人写中国历史,方法和思路均不同于纪传体正史。剑桥中国史系列的清史部分,有四卷之多。这一点,相当符合详近略远的史家通则。《剑桥中国晚清史》两本,早已出版,现在翘首以待的是《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的汉译本。上次此书几乎已经出来,可是似乎社科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有争执。又等了多年,才欣闻上册刚上市。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延续《资治通鉴》体裁的《清通鉴》,确有其书,还有两部。新千年之前,我在帝京琉璃厂逛海王村古旧书店时,先见到章开沅先生主编的《清通鉴》。当时没买,一是此书篇幅大,贵。还有,我自以为是地认为《通鉴》应是古书,现代人做《通鉴》,是否有那份功力? 章版的《清通鉴》是以白话文为主的,但也不纯然是平铺直叙,也有夹杂古文的地方。后来,我又耳闻帝京清史研究所,以戴逸为首座,也写了一部《清通鉴》。这两部书,都还没读过。可是,《通鉴》历时千年,也未尝不可有所发展,用文白夹杂的体裁写,也是与时俱进。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其实真正的古文体清代编年史,是存在的,其书类似于《通鉴》的底稿《通鉴长编》,只是书名叫《东华录》。 6park.com

《东华录》也有好几种。最早的蒋录是乾隆年间蒋良骐编写的,比较简单。而且,蒋良骐的生活年代早,无法记录乾隆以后的清朝历史。 6park.com

到光绪年间,大学者王先谦在蒋录的基础上增补续写,加上潘颐福编辑的咸丰朝《东华录》,把《东华录》扩展到同治末期,成基本定型的清十一朝《东华录》。 6park.com

再入民国,朱寿鹏又续成光绪朝《东华续录》二二〇卷。到此,有清一代的编年史长编底稿,基本完成。 6park.com

不久以前,朱寿鹏著光绪朝《东华录》由中局点校出版,我拿到了。是厚重的十本,很惊讶。历史发展到光绪年间,已经接近现代,很多先进的技术,如电报、报纸等都进入中国社会。信息载体的更新使光绪年间出现了信息爆炸。各种朝野交流的内容经新媒体承载,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光绪一朝的《东华录》,篇幅就超越前期,膨胀许多。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清史纪事本末》,好像也有其书,也是今古都有人写出来。不过我没见过。这样的古籍,排队等点校出版,周期也很长。 6park.com

取材清史的小说太多,不胜枚举。我还想一聊的是精于清史掌故的台湾作家高阳的一部非小说作品《清朝的皇帝》。高阳出身名门,但是因战乱耽误学业,虽然他知识渊博,下笔千言,就是没有一纸装点门面的大学文凭。也因此,有些所谓的象牙塔里的衣冠中人歧视高阳,说他的历史小说是市井通俗作品,乃“野狐禅”,难登学术大雅之堂。高阳很生气,用心写作了《清朝的皇帝》这样一部非虚构类作品,用严肃的史家风格,又不失流畅的文笔,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清朝历史。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可是高阳其书,启自关外的太祖努尔哈赤,却止于光绪,未及宣统。高阳自己说,宣统当大清皇帝的三年,从三岁长到六岁,如此幼童无可写。等溥仪长大,故事虽然多多,可是时代已经进入民国,要谈就可能漫无边际地大讲民国掌故,都不算“清朝”了。所以他断然把宣统排除,也并不影响内容的完整。 6park.com

新近在家,我还不自量力地跟踪了一下清朝的文学研究,主要是诗词方面。很有趣的是,最前沿的进展都差不多先后进行到了乾隆朝。而再向前推近去嘉、道、咸、同,乃至晚清,现在还没有消息。 6park.com

我在以前的帖子里也提过,《全清词》早已经开编,现在是有了《顺康卷》及《补编》和第二阶段的《雍乾卷》。可是卡在第三部《嘉道卷》,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出版。《全清诗》现在不可想象。能有点实际进展的是《清诗话全编》,上海的张寅彭先生在主持,先出版了《顺康雍朝》,最近刚见到第二部分《乾隆朝》。这个速度算很快了。和这些同步的是金陵生蒋寅先生的大作《清代诗学史》,已有两卷出版 ,同样写到乾隆时代,每卷都有七十多万字,很厚重。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清朝的文学,各路专家对前期都还比较一致,顺康、雍乾,或者顺康雍、乾,都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大清文学在这百多年间慢慢发展,积累势能,走到乾隆时代的巅峰,大致如此。从清中、后期起,清文学的辉煌逐渐回落,然后进入晚清的动荡大变局。(但是,动荡并不意味着衰落,“家国不幸文人幸”,反而多出奇文,如“同光体”和“南社”之回光返照)。 6park.com

对于其阶段细分,学术界一直有分歧。因为到1840年以后,牵扯到一个比附政治、军事的时代划分算作中国近代。但是,从文学角度看,这个阶段的清代文学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古典文学。文学真正进入现代要从1919年以后的白话文兴起开始。而清朝到1911年辛亥就结束了,中间又有八年左右的民初从古到今的过渡。所以,学术界对清中、晚期,包括民初过渡期的文学断代各执一词,无法统一。从清词、清诗话和清诗史三条线,还在期待嘉道以后的各种风景。 6park.com

如此说的意思是还有一个隐含,尤其是清末民初的近、现代,(从同光到五四),一些文坛、史书留名的人,瓜蔓牵连,很可能就和现在共同上网的海外诸位有葭莩之亲,属自家长辈。那么,如果在不断新刊的学术著作中相逢,则故当与有荣焉,可以引以为傲,原来自家也是有来历的。 6park.com

附记: 6park.com

元、清两朝(蒙、满二族)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华夏中原帝国的两次全面征服,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在蒙元之前,尽管中原农耕文明屡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凌,但是还不曾被完全占领过。 6park.com

游牧民族虽然不事耕作,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但是机动作战能力极强,是冷兵器时代的强悍野战军。华夏农业文明,作战用的马匹供应是个瓶颈;加之儒家文化熏陶,重文轻武,打起仗来很吃力。 6park.com

外族入侵,明的有两个层次。 6park.com

一是简单的破边墙而直入,劫掠一空,扬长而去。如此反复,饥则来噬,饱则远飏,破坏是一时的。万里长城,烽火传信,防的就是这种扫荡。 6park.com

第二种层次高一些,游牧民族有计划,有组织地入侵内地,占据一块地盘,割据立国。五胡乱华时代的北中国,就是各个民族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 6park.com

但是,游牧民族普遍没有储存,无论是金银粮秣,还是文化政治,所以后劲不足。加之各个民族部落之间的复杂矛盾,甚至同一部族内部也是勾心斗角,这就造成他们互相竞争。首先占据的地盘不够大,其次即使占领也经营治理不善,很短的时间就因内讧或外来战争而亡国。 6park.com

从生存本能来看,地球资源有限,首先直觉的想法自然是领土越大越好。可是抢先占领未必能保持长久。大蒙古帝国一度辉煌,掩有欧亚,却迅速分崩离析。所以,占领仅只是开始,重要的在后续的治理和开发。中原儒家教养,农耕文明,对治理和保持有些经验;可是又落入守成有余,开拓进取不足的窠臼,被基督教文明在大航海时代逐渐赶超。 6park.com

华夏文明在和游牧民族的对抗中,打不过就跑。衣冠南渡,凭长城以南的第二道自然防线,长江天堑,划江而治。在偏安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发展,保持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从东晋乃至后续的南朝宋、齐、梁、陈和再后来的南宋,都是类似。 6park.com

西北方向的古游牧民族,还有一种暗的,比较温柔的方式向中原渗透。就是通过和亲联姻等婚姻关系,把游牧部落的基因,嵌入中原文明体系。唐朝可以是个例子。大唐帝国是传统的中原大一统政权,可是李唐皇室,从高祖李渊起,就有北方胡人血统。所以唐朝是否能算是纯粹的汉族王朝?不见得。在大唐时代,社会也是开放的,不同民族人士,可任文武高官。民间的商旅往来更是自由,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胡汉交流,总比打仗要好。

评分完成:已经给 Songhua 加上 2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Songhua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Songhu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onghu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Songhua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