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花园口事件背后的抗战真相
送交者: 学园[☆★★千秋水★★☆] 于 2023-05-29 12:01 已读 1788 次 5 赞  

学园的个人频道

刚才看到一位网友发文讨论花园口事件,替蒋介石辩护,说炸掉花园口是为了有效阻击日军侵略,保护武汉等大后方。所以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英明的。 6park.com

像这种论调必然会遭到很多其他网友的反对。因为炸掉花园口大坝,导致黄河迅速决堤,直接就淹死了近百万平民。再加上后期损失,灾荒,瘟疫,大片黄泛区,病死的饿死的,这是几百万人的生命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这么大代价,还硬着头皮替炸大坝行为辩护,很难讲的通。 6park.com

但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因为抗战的真实进展情况,比我们目前看到的历史记录,远远要复杂。前几年有历史教科书的争论,就是抗战到底是八年,还是十四年?以前都是说八年抗战,但近年来改成了十四年抗战。 6park.com

这个差别,主要涉及到东北的抗联问题。如果从1937年开始计算,就没考虑东北抗联的抵抗。只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计算,那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就成了主要线索,中共成了次要线索,这就很难说清楚中共到底在抗战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也就出台了,这样叙述对中共有利,因为东北抗联不是国民党指挥的,跟苏联和中共关系密切,这时抗战叙事就增加了六年,有利于解释中共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6park.com

根据我对历史的研究,我认为虽然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并不是讲不通,从日本整个侵华进程来看,1932年扶持溥仪成立满洲国,这时东北也有抵抗运动,那么理论上可以算作抗战的一部分,但这个努力方向还是没抓住要害。 6park.com

那么,真正的要害在什么地方?要我说,必须首先颠覆以美国为中心的抗战角色,在这个基础上,以中共为中心的十四抗战叙事才能讲得通。 6park.com

对此,很多人当然会提出异议,美国不是抗日主力么?所谓大力援华,支持国民党抗战,最后还击溃日军舰队,进攻日本列岛,最终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投降,等等。这时,怎么能颠覆以美国为中心的抗战角色? 6park.com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世界历史的复杂和辩证特性。仔细研究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过程,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英美并不是中立的一方,绝非以往一些教科书宣扬的那样,始终中立,置身事外,高风亮节,相反,他们都是有既得利益缠身的当事人,老谋深算,深深介入其中。 6park.com

当时的情况,英美长期控制华南沿海地区,扶持国民党,对抗日本。而日本的势力范围,主要盘踞在北方,集中于东北和华北。这实际上是南北对峙的状态。冲突趋于不可调和的最初拐点,是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意外被炸。现在研究下来,皇姑屯事件肯定跟关东军无关,它是奉系内部严重分裂的产物,最后出现内应,跟国民党和苏联配合,一起在专列上设置炸药,在南满铁路桥下引爆,炸车毁桥,嫁祸给日本。 6park.com

当时,英美控制的国际舆论,一直都密切配合国民党,借机打击日本,所以反日舆论汹涌澎湃,真相根本出不来。最后皇姑屯事件等于硬栽给关东军,后边导致日本开始内讧,随着混乱,又引发九一八事变。到九一八事发后,日本为了控制形势,干脆把溥仪请到东北搞满洲国。此后就进入了目前中共教科书规划的十四年抗战范畴。 6park.com

但客观分析当时的形势,虽然日本支持溥仪成立满洲国,在1937年淞沪会战之前,它也并没有直接对国民党采取军事行动的设想。所以,声称日本全面侵华早有预谋,这也并不准确。1937年之前,日本主要维护它在东北地区的特权,此外,华北地区早就存在驻屯军,日本仍要维持这个权利,再就是上海的租界,尽管日本势力范围很小,但上海很重要,它也不想退出。 6park.com

所以,十四年抗战说,必然会有一个遗留问题,这就是到底怎么解释1937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如果不能否定以美国为中心的抗战史观,那就只能认为日本全面侵华早有预谋,但这整个就乱套了,因为很多历史证据明确反对这样的结论。如果硬要预设日本全面侵华早有预谋的结论,那很多历史事件也就没有真相了,比如上文提到的皇姑屯事件,也包括田中奏折,还有花园口事件,都必然会变成悬案。 6park.com

在这种情况下,要坚持十四年抗战说,只能否定美国宣扬的抗日史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其实也就是说,尽管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是侵略行为,但这还只是针对皇姑屯事件的过激反应,此时日本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迹象。而后边,到1937年,先有七七事变,又有淞沪会战,这其实是美日冲突的产物,国民党只是美国的代理人而已,正如当时的溥仪是日本的代理人。 6park.com

根据这个解释框架,基本线索也就很清楚了。1937年,先在华北爆发七七事变,这其实是一场意外,而且日本此后只在华北增兵数千人,这是为了保护侨民安全,根本无意扩大战争。 6park.com

至于接下来,在上海爆发军事冲突,出现了大规模的淞沪会战,这根本同华北的冲突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当时的上海,事实上主要是被英美控制的。我们很难设想,在没有英美授意的情况下,蒋介石敢于动用几十万军队在上海进行大规模会战。 6park.com

只有当英美事先同意,蒋介石才敢于在上海对日本大规模用兵。那么双方的意图是什么呢,英美显然乐于看到国民党拔掉日本在上海的据点,一旦成功,日本在华南的战略支点也就没了。至于东北,华北,英美始终不承认满洲国,这就可以支持国民党慢慢来,挤压驻屯军,排斥日本的势力范围。 6park.com

蒋介石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只有不惜血本把日本在上海的据点端掉,这才能向英美提供投名状,接下来,整合华南沿海的基本盘,这才有实力对抗日本。 6park.com

但事态接下来的发展,是出人意料的。一个,英美很可能没想到国民党围攻上海的几十万重兵,竟不堪一击,迅速溃败。再一个,英美也没想到由于淞沪会战爆发,日本内部出问题,文人内阁倒台了。所以,淞沪会战的后果,是日本不断增兵上海,最后大规模出动海军陆战队登陆,全面反攻,战事不断扩大,原来由不扩大派划的红线,不断被扩大派取消,最后形势失控,直捣南京。 6park.com

像这样发展下去,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势就彻底失控了。所以,英美绝不是置身事外,他们本身正是挑动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当时的情况,英美要控制中国,日本正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它控制的区域太大了,所以英美无论如何都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大幅削弱日本这个主要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抗战叙事不可能客观中立。 6park.com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后来的花园口事件中,明明是蒋介石策划的炸掉大坝并栽赃给日本军机轰炸的行为,美国媒体却积极地推波助澜,摸黑式地报道,全世界到处宣传是日本炸掉花园口大坝,导致黄河泛滥成灾,中国人民如何水深火热。在当时,这种舆论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彻底地妖魔化日本。 6park.com

而且,是直到战后几十年,大概到80年代,台湾内部有人爆料,花园口事件的真相才被媒体广泛报道。此前,包括中共的媒体,虽然了解到信息,可能是国民党炸掉大坝,但它宣传也没用,因为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个案例最说明问题,美国媒体确实具有操控世界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6park.com

那么,花园口事件背后隐藏的抗战真相,到底是什么?它实际上是说,美国本身就是诱发太平洋战争的最主要因素,它绝不是像以往美国媒体宣扬的那样,是置身事外的中立角色,更不是一心为人毫不为己的活雷锋。 6park.com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主要是美日两国争夺在华殖民地所引发,开始时是代理人战争,在张作霖和蒋介石之间展开,接下来随着张作霖被炸,风云突变,日本开始处于被动,这就引发九一八,制造满洲国。但这又引发华北地区的不稳定局势,造成七七事变。 6park.com

到这个关口,英美授意蒋介石拔掉日本在上海的据点,最终意外失控,引发大规模战争。此后随着英美不断加压,日本不愿撤军,导致大规模制裁,接着就是珍珠港事件。 6park.com

所以,所谓十四年抗战的重点,绝不是围绕美国援华抗战而展开,而应是毛泽东先知先觉,率领革命群众长期潜伏于敌后,发展壮大,在苏联出兵阶段,成功控制了原满洲国的农村区域。到这个阶段,日本战败已是必然,因为苏联的态度是决定性的。只有苏联支持日本,日本才能跟美国谈判,既然苏联出兵,日本只能投降。 6park.com

纵观整个过程,中国击败日本,其实是苏联和毛泽东发挥了关键作用,跟美国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美国大量摧毁了日本的海上舰队,又投下两颗原子弹,但这些跟中国战场没有多大关系,而美国本身就是诱发战争的主要因素。基本事实,还是苏联出兵满洲国,百万大军南下,在中国战场对日本构成了最具决定性的打击,加上中共在满洲国地区早有超前布局,那日本只能投降。这是中国的抗战之所以胜利的真相。
贴主:学园于2023_05_30 8:08:34编辑
喜欢学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学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学园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