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轻歌曼舞文有韵
送交者: Songhua[☆★★声望品衔11★★☆] 于 2020-05-18 17:51 已读 2433 次 10 赞  

Songhua的个人频道

令狐版主命题,也是帮了我一个忙。上一帖写完,我总在想后续写什么,茫无头绪的时候,正好版主下令,就整理一下零散的思路,继续闲侃。 6park.com

本版是杂论闲侃,我很喜欢。本人也不是专家,帖子里有错很正常,大家看出来的话,请告诉我。谢谢。 6park.com

确实,中国文学从上古时代的《诗经》起,经汉乐府,到唐、宋、元的诗、词、曲,都是配乐能唱的。对这些文体,也可以给一个概括的总称,叫“能唱的韵文”。 6park.com

以《诗经》为代表说,其中的国风部分,就是一乡一村的民歌小调。要是说成当年的流行歌曲,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广泛传播的媒介。人们自然流动的范围也有限,基本上就是终生本乡本土。所以,《诗经》诸篇,还是本土歌谣为主。 6park.com

朝廷派采风官走乡串村,听取乡俚民谣,记录下来,成为《诗经》的草稿。其文字部分,通过简帛纸张等载体,流传千年,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但是,其音乐部分,由于古代没有录音机,无法对声音如实记录,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失传了。 6park.com

当时的采风官,应该也对民歌的旋律声调加以模仿和记录,回去后学唱。可是这种口耳相传的继承方法很不靠谱,别说千年,就是传几十年,就很可能传丢了。 6park.com

同时传丢了的,除了《诗经》文本的配乐,还有文字本身的读音。我们今天读《诗经》,用的是现在的普通话,标准音。这和数千年前古人对同一个字的读音不一样。至于古人是怎么读的?很简单,我不知道。 6park.com

不过,我不知道不等于别的猛人不知道。所以,非常佩服以清朝乾嘉学派为代表的“小学”学者们。在音韵领域,他们甘于寂寞,稳坐冷板凳,长期青灯黄卷,皓首穷经,从浩瀚古籍中探询蛛丝马迹,回溯出上古的读音。并著述了大块文章。 6park.com

佩服归佩服,对于他们“小学”音韵和训诂之类的学术著作,我还是敬而远之。因为那些文字,太艰涩,太难懂,太枯燥,太无趣。调侃一下,如果苦于失眠,倒不妨找一本置诸枕边,读几页,可能病就好了。 6park.com

中国古代曾经使用工尺谱记录诗词曲的音乐部分。但是,那是很专业的文献,简单看去,就是好多奇怪的符号。没有经长期专业训练的人,根本看不懂。而且,工尺谱如何和当代的简谱或五线谱转换,也是很偏门高深的技能。 6park.com

明朝有两位大音乐家,都出自皇家。一个是早期的宁献王朱权,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其人是全方位人才。先在北部边疆戍边打仗,手下朵颜三卫是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而宁王本人则是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员。他协助四哥明成祖靖难成功,鸟尽弓藏,专心于学术得以保命。著述《太和正音谱》,是现存唯一最早的北杂剧曲谱,甚为珍贵。 后来的另一个朱家音乐家是万历年间的朱載堉,首创十二平均率。还是同样的麻烦,浏览朱載堉的有关十二平均率的著作如《乐律全书》,非专业人士基本不知所云,那些书,纯属小众冷门。 6park.com

由于诗、词、曲的音乐部分流失严重,这些所谓“能唱的韵文”作品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文字本身。清朝“诗话”类著作大为繁荣,百花齐放,论诗形成“神韵”、“格调”、“性灵”、“肌理”四大学说。这几个词高度凝炼概括,但是涵义广博深邃。每个学说的背后,都有丰富的著述支撑。其重点,都在文字意义而不是旋律声音。 6park.com

现在研究论述诗、词,曲的音韵,节奏,格律,调式的著作也有一些。仅就我目力所及,可见,如任中敏(半塘)先生的《唐声诗》、《唐戏弄》;俞为民先生著《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 还有田玉琪先生的《词调史研究》和由此衍生的《北宋词谱》和正在工作中的后续《南宋词谱》(尚未出版)。这些书,也都是纯文字形式,没有添加任何形象生动的音频。 6park.com

说到《唐戏弄》一书,可以记一则逸闻。相声大师候宝林先生每每自谦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文化水平低,但是,他精读任中敏著《唐戏弄》,一部80多万字的大著,辅之以候先生自己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对这部书的内容有很独到的见解和阐发。候先生和任中敏先生坐而论道,惺惺相惜。后来,候宝林先生晚年得享语言大师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 6park.com

曲,有小令,形式近乎词。有散曲,类似今天的歌词,是短篇“能唱的韵文”。还有长篇的戏曲(整套剧本台词)。 6park.com

长篇的戏曲总集类图书,可以列一个简单的书单:《全元戏曲》,《六十种曲》,《后六十种曲》,《缀白裘》和《群音类选》。我有后面四种。 6park.com

我和《全元戏曲》的爱恨纠缠,至今没完。最早看到这部书,是上世纪90年代,刚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装12本,为大学者王起(季思)先生生前主持的最后一部大型文学总集。我还是在书市遇到的打折品。可是虽然打折,仍然要价400多人民币,在当年,很有些肉疼。几经交涉没达成交易,就错过了。后来移居海外,竟然再度相遇,可是标价直接把原价改成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我很气愤。想当年打折老子都没舍得,现在岂能再花这个冤枉钱!结果一气之下,又错过了。到现在也没有。 6park.com

《六十种曲》是明代末期毛晋编辑的戏曲总集。这部书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主要收录明代作品,掺杂有少量元朝作品。在还没有《全明戏曲》的情况下,《六十种曲》是很恰当的替补。据说,毛晋当年悬赏征求善本,出高价一两黄金换一页。再想想我自己,当初为400元人民币错失《全元戏曲》,真是没脸见古人。闻一多先生说过“要有当了裤子换孤本的勇气”,看来毛晋固有此勇,我还不具备。 6park.com

《后六十种曲》是上海朱恒夫先生新千年后的成果。此书收录了《六十种曲》以后的许多戏曲剧本。有特色的比如明末清初大坏蛋阮大鋮的《燕子箋(傳奇)》,民国程硯秋的代表作《鎖麟囊(京劇)》,梅兰芳的《霸王别姬》,甚至,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为保存文献,贡献良多。 6park.com

《缀白裘》是一部不常见的书,中华书局出版,为清代刊印的戏曲剧本选集,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和花部乱弹的零折戏。约略可比一部流行歌词汇编。 6park.com

《群音类选》是明朝戏曲选集,现存版本已经残缺,而其中的散曲也被其他总集如《全明散曲》收录。但是由于现在还没有《全明戏曲》问世,《群音类选》中的长篇戏曲和传奇可以作为全明戏曲拚图的一部分。 6park.com

现在如果去找活着的,配有音乐的“能唱的韵文”,大概是京剧和昆曲的经典剧目。细读京剧唱词,其实都是非常典雅华丽的韵文,和京剧唱腔,音乐配合默契。也许古人唱诗,唱词,就是那样。现在京剧传统剧目的文本,也差不多年过百龄了。而昆曲旧本如《牡丹亭》,竟然还是沿习演唱明朝汤显祖的原文。 6park.com

时代在飞速变迁,随着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曾经风靡一时的京昆戏剧,现在也日渐萧条。可是,“能唱的韵文”其生命力之顽强和灵活,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6park.com

我觉得,“能唱的韵文”已经找到了一块新大陆,在那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就是现代流行歌曲。 6park.com

上个世纪的70 - 80年代,在香港有一段辉煌时期。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和音乐天才顾嘉辉珠联璧合,合作创作了众多悦耳动听,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黄霑其人,很有旧学功底,精通且敏感于普通话和粤语的发音区别,对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发声非常讲究和挑剔。所以,黄霑作词,不仅合辙压韵,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有感情,且文字典俪,就是脱离音乐,本身也是很漂亮的诗体作品。 6park.com

试读其《沧海一声笑》的文本: 6park.com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涛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賸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6park.com

这正是凤凰涅槃,似旧实新,激情澎湃的新一代“能唱的韵文”。 6park.com

最后,再闲侃几句题外话。 6park.com

昨天,正好读到Simon52老兄的大作,文革时的歌曲,其中提到一位奇人李劫夫。他也真是惊才绝艳,反其道而行,竟然能把毫无韵律,枯燥乏味的政论语录谱曲传唱。我没听过李劫夫谱曲的语录歌,但现在猜测,第一那曲子不复杂,第二不太难听,否则不能在各社会阶层中广泛传唱。所以,李劫夫其人,堪称疯狂时代的一位“鬼才”。

评分完成:已经给 Songhua 加上 2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Songhua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Songhu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onghu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Songhua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