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李世民有没有对突厥称臣纳贡?兼论快餐网文的节操
送交者: beifenmajia[★品衔R5★] 于 2019-01-17 0:31 已读 8734 次 10 赞  

beifenmajia的个人频道

数月之后,又有一轮新的网文在史版宣扬无证据的言论。我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特写此贴,以供大家评判。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给一个我所认为的“快餐网文”的定义:所谓快餐网文,就是那种没有严肃参考文献的历史咀嚼文,其中有着很多很难证明或证伪的论调,但又不主动负起举证的责任。与之相对的所谓负责任的历史研究,言必有据,且消息来源要清晰合理,可以提供明确的标靶以供大家辩论。科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其可证伪性,如果一个论断不具备证伪的可能,那么这不叫做科学,叫做宗教。留园网作为海外华人的论坛我想应该有很多网友都有着在海外攻读学位发表论文的经历,什么样的文章算负责的文章,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次讨论的话题是李世民到底有没有向突厥称臣纳贡,起源于一个广泛传播于各个中文网站的网贴“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光看标贴就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个网文之前就在史版发过至少一次,这次又轮回了过来(https://club.6parker.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200428)。以此文为例,看看这样的网文有着怎样的节操。 6park.com

  6park.com

这是一个没有给出具体参考文献的网文。我就暂时先不讨论这个网文本身的描述有哪些是符合史实,哪些是没有论据的言论。先就假定这里面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吧,就此文内容本身的描述中,关于“称臣纳贡”的说法只有一处,那就是“从那一年起,李渊、李世民父子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其依据是之前的“刘文静回答说:“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这里请问大家两个直接的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1. “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这句话就是花钱买雇佣军作为同盟的意思,到底是怎样把借兵协定中 6park.com

“财帛金宝入突厥”等同于“纳贡”了?即便是把付钱给外国的行为强行解释成“纳贡”,那么到底有哪一个字表现出“称臣”的含义?? 6park.com

  6park.com

这里额外说明一下,古时作战时向第三方付钱雇佣其军队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例如朱元璋北伐期间就雇佣了蒙古人兀良哈卫的精锐骑兵,皇太极征林丹汗的时候也雇佣了漠南科尔沁部的骑兵作为其蒙古旗军的一支。难道这都是称臣? 6park.com

  6park.com

2. 这个协议的唐方的主体明确无比的是“唐国公”,也就是李渊了。唐文静代表唐国公李渊与突厥谈判,这关李世民什么事?当时的李世民都不是世子(其实之后也从来都没有当过世子或太子),有什么外交权力?强行把协约中唐势力的一方写成“从那一年起,李渊、李世民父子向突厥称臣纳贡”。。。按照这个逻辑,汉景帝在前元四年与匈奴和亲顺带送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这个锅也可以甩到武帝刘彻身上,按照网文的文风就是“汉武帝不为人知的一面,向匈奴称臣纳贡十六年”(直到刘彻继位10年后主动向匈奴开战)。开什么玩笑。。无论是否把李渊向突厥借兵的行为定义成“纳贡”(在我看来这也是及其不合理的),这也与李世民无关。 6park.com

好了,继续说,这个网文的原文既然没有直接给出李渊向突厥“称臣”十二年的证据,我现在可以拿出完全相反历史史料说明这个称臣十二年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参见《资治通鉴》唐纪二

高祖本纪 记载:“(武德八年)上与突厥书用敌国礼,秋,七月,甲辰,上谓侍臣曰:“突厥贪婪无厌,朕将征之,自今勿复为书,皆用诏敕。””这里的意思是说,唐高祖李渊与突厥的外交文书本来是敌国文书的礼法,然而李渊之后对此不满,说突厥贪得无厌,我马上去干他们,他们连做我的敌人的资格都没有,以后用给臣子文书的礼仪(诏敕)来对待。 6park.com

 再然后,李世民一生当作唯一一次和突厥签订盟约就是贞观元年的渭水之盟了。按照这个网文的说法是

“(李世民)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一边怒斥突厥背约,一边许以金帛财物。双方杀白马结盟后,突厥才撤军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6park.com

 这里的“一边许以金帛财物”的来源是什么?

这里的“一边许以金帛财物”的来源是什么?

这里的“一边许以金帛财物”的来源是什么?

我们看看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未免有人说我断章取义,现引用其关于渭水之盟的全文:

《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 对渭水之盟的记载: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驰六骑幸渭水之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其酋帅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萧瑀以轻敌固谏于马前,上曰:“吾已筹之,非卿所知也。突厥所以扫其境内,直入渭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虏必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举。朕故独出,以示轻之;又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虏入既深,理当自惧。与战则必克,与和则必固,制服匈奴,自兹始矣1是日,颉利请和,诏许焉。车驾即日还宫。乙酉,又幸城西,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颉利引兵而退。萧瑀进曰 6park.com

:“初,颉利之未和也,谋臣猛将多请战,而陛下不纳,臣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 6park.com

:“我观突厥之兵,虽众而不整,君臣之计,唯财利是视。可汗独在水西,酋帅皆来谒我,我因而袭击其众,势同拉朽。然我已令无忌、李靖设伏于幽州以待之,虏若奔还,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矣!我所以不战者,即位日浅,为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必有死伤;又匈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我今卷甲韬戈,陷以玉帛,顽虏骄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渐,其在兹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也1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6park.com

  6park.com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立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瑀以上轻敌,叩马固谏,上曰:“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心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之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故与战则克,与和则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第观之1 6park.com

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上即日还宫。乙酉,又幸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6park.com

  6park.com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提到唐太宗向突厥许以金帛财物。相反,旧唐书的说法是突厥向唐朝赔款。原作者是依据什么写出“许以金帛财物”这样的话? 6park.com

  6park.com

这里就呼应了我最初的论述。这个找不到出处的“许以金帛财物”的言论,我还不好说它一定是错的。我看的史料上没有说李世民赔款给突厥,也没有说李世民没有赔款给突厥,这也许是一个漏记了的事件。我只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所读史书不到现存史料的九牛之一毛。就算有历史专家能够饱揽所有史书,也不好说会不会有失传的佚本中有明确的说法。严谨的角度来说,我无法证明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赔款给突厥。快餐网文中最恶劣的一点是,它本身包含着很多无法证伪的表述。它只是“一个不小心”忘了提供原始史料来举证,你凭什么说我是错的?此时此刻,我的心中跑过一万个神秘动物。此心境用下图或可表现一二。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事实上,渭水之盟后第三年,唐朝就开始反攻突厥进行各种吊打了。见旧唐书的相关记载: 6park.com

  6park.com

“(贞观)三年,(李靖)为通漠道行军总管。至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兵会,大战于白道。突厥败,屯营于碛口,遣使请和。” 6park.com

  6park.com

“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 6park.com

  6park.com

“(四年)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俄而突利可汗来奔,遂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 6park.com

  6park.com

“(四年)靖将兵逼夜而发,勣勒兵继进。靖军既至,贼营大溃,颉利与万余人欲走渡碛。勣屯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渡碛,其大酋长率其部落并降于勣,虏五万余口而还。”到此颉利可汗本人都做了唐太宗的俘虏。说什么李世民对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这样的胡扯,李世民当皇帝后灭突厥就只用了四年,基本就是疾风怒涛摧枯拉朽了。 6park.com

  6park.com

这个网文的危害性之大,让很多被标题误导的网友觉得唐太宗隐忍了很久采取灭突厥。事实上大家不妨查查李靖,李勣,薛仁贵等人的战例,他们每一个对突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无败绩。有一首诗描写薛仁贵带少数亲卫精兵突进无双了(是在想不出来更好的词来形容这种战况了)在天山修建防御据点依险死守的突厥九姓十万人的部队的故事:“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贴主:beifenmajia于2019_01_17 0:48:14编辑
贴主:beifenmajia于2019_01_17 0:48:22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beifenmajia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beifenmaji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eifenmaji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beifenmajia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