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人性的正反面来解读商鞅变法的逻辑出发点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20-09-16 10:26 已读 1088 次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在历史上,总是有这样一类人会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比如成吉思汗那样的,他强盛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却制造了无数的杀戮。这一类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毁誉参半的人吧,商鞅在我心目中也是这样的人。

很早以前,我其实写过几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商鞅变法的逻辑、内容和评价,也确实引起了意料之中的很多争议。经过几个月的沉淀和思考之后,我决定重写商鞅变法的系列,希望能达到更深入浅出或者更客观全面的效果。 

在介绍商鞅变法之前,有几点历史文化观念是我需要和读者朋友们强调的。首先,我们要肯定历史是由少数人书写或者推进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商鞅是历史进程的大功臣,他的能力和功劳是不能被否认的。但是,历史文化却是最终呈现给大众人民的,如果站在普通百姓的文化归宿的立场上来看,商鞅的行为逻辑和价值理念是值得拷问的。其次,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固守事物的某种特性而刻意夸大或忽视它的整体评价,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商鞅变法的这一系列文章中,我会尽力描述得客观而理性一点,当然,其中也会夹杂一点少许自己的思考。
魏国没落,错失良才

6park.com

在商鞅变法之前,如果有人对你说,秦国将结束战国时代三百多年的乱局,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伟大帝国,我想大多数都无法说服自己的理智让自己接受这一论断。最终历史的结果偏偏就是这么出乎意料。

有人说,秦国坐拥关中平原、身处四塞之地,既能自给自足,又是易守难攻,关中是一块战略要地;还有人说,三秦百姓骁勇善战、不畏生死,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所以,秦国最终能统一天下。其实这些说得都没错,但也都不够深刻,或者说没有论及根本。后世的川军、广西的狼兵和此时的秦兵其实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四川、广西却从来不具备争霸天下的条件。因为,人家虽然难得打进来,但是你同样也难得打出去;虽然你勇猛凶狠,但是单兵能力永远都是战场上一个局部影响因素。

其实,秦国的崛起,首先要感谢的是他的邻居魏国的没落,正是因为魏国的衰败,使得秦国能够轻装上阵、自由发展,想想当初被魏国各种欺负、打压、敲诈、挤兑,秦国满满的都是向前进的动力。其次,秦国得感谢那个叫商鞅的男人,是商鞅为秦国这辆超级跑车装上了发动机。无独有偶,商鞅出现在秦国,还是和魏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商鞅是卫国人,年轻的时候就在魏国干事,最后因为不得重用而来到了秦国,从而把秦国精心打造成一台战争机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像战国时期,商鞅这种在各国之间任意变换的人才流动现象,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产物。首先,彼时“国”的疆域较小,出国相对容易;其次,战国时代文化意识比较自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还比较小;最后,国家多,各国的理念也不一样,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需求。所以,像秦国这样的边陲之国,本身在文化产出上就相对落后,几乎都是靠人才引进来刺激自身的发展,认真梳理战国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秦国几乎就是靠引用别国的人才来消灭六国的。 6park.com

6park.com

那商鞅是怎么跑到秦国的呢?他本是魏国宰相公叔痤的随从,那时还叫公孙鞅,因才华横溢而备受重视。但是好景不长,公叔痤因为身体不好要告别人世了,因为惜才,便向魏惠王推荐了公孙鞅,希望魏惠王能够重用。为了引起魏惠王的重视,公叔痤还着重地把公孙鞅夸了又夸。

这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人才举荐制,这个制度的缺点显而易见,因为举荐行为本身就牵涉到一个亲疏关系的问题,当政者往往很容易对举荐人的动机产生怀疑,是不是要营私结党呢?是不是要拉帮结派呢?因为人性之中,信任成本很多时候是很大的。魏惠王正因如此,所以就有点犹豫。

人老成精的公叔痤一见魏惠王如此表现,自然猜到了魏惠王的心中顾虑,于是,便对他说:“商鞅此人不简单,如果不能重用他,就一定要杀了他,否则他日他必然会成为魏国的灾难。” 6park.com

6park.com

魏惠王要么不信邪,要么不重视,心想,一会要重用,一会要杀掉,这也太玄乎了吧?于是寒暄了几句就走了。

魏惠王一走,公叔痤感觉魏惠王可能不会重用公叔痤,也不会杀他,自己还不如临死前做个人情或者好事,于是找来了公孙鞅,实情相告并劝他赶快逃命。但此时的公孙鞅年轻气盛,思想上还不远不够成熟,根本不相信魏惠王会杀他,原话就是:“魏王不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

这其实也体现了公孙鞅在政治上的幼稚,是不善于夹缝里求生存的,更不明白政治的本质。假设魏惠王是一个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人的强硬手段者呢?假设魏惠王不想驳了公叔痤的面子,杀个小卒来成全一个老臣最后的信任呢?假设公叔痤要为国尽忠、要为国消除隐患呢?换句话说,当公孙鞅认为自己不可能死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种理由足够让他死了。事实上,商鞅最后也是死在这种意识上。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是一个优秀的救火员,而是要成为一个有效的预防者。要防患于未然,要及时掐灭灾难的苗头。公孙鞅显然还不合格。

好在公孙鞅运气还不错,公叔痤死后,魏国真的没人在乎他的死活。但公孙鞅在魏国的日子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公孙鞅在东山再起的幻想中又度过了一年多,但现实却残酷地用几乎饿死的事实狠狠地抽打着他的脸。

魏国这次完美的错过,最终成就了西方秦国的迅速崛起。
秦国窘迫,求贤若渴

6park.com

在魏国混不下去了的公孙鞅只能另谋出路了,所以就跑到了秦国。有朋友可能会问,为啥商鞅不去韩国或者赵国,这都是老三晋的兄弟国了,而且距离还近。或者去齐国和楚国,那可都是传统大国啦!这在现在的经济学里其实很好解释,就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秦国的人才需求量大!

早两年,刚刚继位的秦孝公就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广招天下英才,共创强盛大秦。大致意思就是,先例举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的丰功伟绩,拔高一下基调。然后笔锋一转,又痛心疾首地反思秦国这些年种种不如意。最后明确主题,我秦孝公不愿意得过且过,我要再创佳绩,要重塑辉煌,欢迎有识之士来共襄大业。 6park.com

6park.com

客观地说,秦国这道求贤令写得一点都不矫情,甚至可以说真切到有点像歇斯底里的呐喊。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当时确实千疮百孔。第一:旁边的魏国这些年把自己欺负得够呛,关键是东边的大门还掌握在人家魏国手里,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秦国自身没有安全感;第二:秦国因为地处边陲,文化上比较落后,导致中原那些文化、经济大国都不带他玩,一些国际性的事物直接忽略秦国的声音,秦国本身没有尊严感。

秦孝公广招人才,就是想励精图治,重振家业,想做一个有权势、有实力、有地位、有尊严的人,想刷一波存在感和掌握话语权。所以,人很多时候还要有追求的,你得随时做好接受上天垂青的准备。这不,秦孝公最终等到商鞅,一遇风云变化龙。

这对改变历史的双人组,其实一开始也很不是很默契。因为,公孙鞅在不停地试探着秦孝公。头两次见面,公孙鞅都没有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绝活,反而是给秦孝公讲一大堆什么仁政德政、休养生息的大道理。秦孝公心里很恼火,老子要请一个西医大夫,立刻、马上给秦国做手术,你一个中医郎中跑过来跟我说什么好生调养、静候时机?  6park.com

6park.com

经过两次试探之后,商鞅感觉终于摸准了秦孝公的脉,终于出绝招了。直接把他法家思想那套惊世骇俗的想法摆到了桌面上,把“霸道”的治国理念塞进了秦孝公的脑海里。直言不讳地说,想见效快,咱就得赶紧动手术,而且是开膛破肚的大手术,我梭哈,你敢跟吗?

秦孝公一听,两眼放光,一听绝症都能治好,那还等啥,咱们赶紧开始呀!我要的就是毁灭一切的风情,要的就是一切重来的粗暴。可是,秦国的大臣却不愿意冒这么大风险,百般地抵触、诋毁公孙鞅,心里连秦孝公都埋怨上了,心想,你就是一个科学实验者,我们才是试验品,你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啦! 6park.com

6park.com

这是历史上所有变革的基本阻力,因为我们通常说改革,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利益分配制度,这背后有很多利益矛盾需要克服。变革的时候,利益受损者站出来反对是很常见的。

当然,秦国的大臣们还是低估了秦孝公的决心和公孙鞅的斗志,为了帮助秦孝公尽快下定决心,商鞅又对秦孝公说了这样一段话(很经典也很深刻):

首先,越是平庸的人见识越浅薄,他们眼界有限,只会看到眼前利益,对于新生事物是与生俱来的抗拒。而且人性生来丑陋,这些人遇到与自己利益冲突的事便会风言风语、说三道四,但是他们的话没什么营养,不听也罢!只要我们改革出了成果,他们便会站出来叫好。真正像您这样的强者是不会随波逐流的,要能乾纲独断。至于什么传统、旧思想,出于使国家强盛的目的,该抛弃的就得抛弃,不能让它们成为绊脚石。庸人懒惰,书生误国,那些大臣不是庸人,就是书生。他们要么麻木不仁,要么空谈误国,他们只适合按部就班,但是不能和他们探讨国家大事。这次改革,主要还是在于您有智慧和决心,我有想法和能力,您能指出方向和目标,我能负责落实和贯彻……

这一段话有洗脑的成分(这里就不详细解读了),但是确实给秦孝公坚定了信心。很快,秦孝公和公孙鞅这两个狂热分子彻底情投意合,决定要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了。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终于开始了(因为公孙鞅后来被封到商地,所以改叫商鞅)。
商鞅变法,负重前行

6park.com

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是错综复杂、难度极高的,秋风扫落叶、高山滚大石,一声令下便水到渠成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首先还是要熟悉一下它的逻辑框架,也算是提前了解一下它的大纲吧。

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怨而议其上

商鞅变法首先把对象就锁定在上述五种人身上,理由都很清楚。商鞅认为这五种人就是“五害”,要么改变,要么清除。这五种人(空谈误国的读书人,游手好闲的办事人,斗勇斗狠的勇猛者,挟技自谋的工匠人,投机取巧的生意人)一多,国家就完了,因为这些人都不靠种地生活,或者说不靠干实事生存。读书人靠嘴;悠闲人靠心;斗狠人靠力;卖艺人靠技;买卖人靠钱。关键这五种人你还不好管理。 6park.com

6park.com

他们来去自由,天下可去。要用的时候不好找,要治的时候也不好找。弄不好,他们因为流动性太强,还随时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商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听话的人、好控制的人(类似于现在的某种企业)。那么谁最好控制呢?当然是有把柄的人,农民的把柄就是土地,士兵的把柄就是他们的政治属性。这两种人才是国家所需要的。

但是上述五种人,其实就是闲置了国家的生产力,自己不老老实实种地,还弄得老百姓们都跟着没心思干活,都想着赚轻快钱,甚至不劳而获。长此以往,从事农耕的人就越来越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反过来养活这帮蛀虫。这个生意不划算!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商鞅变法的底层逻辑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听话的农民或者士兵。为了支撑自己的逻辑,商鞅也给秦孝公简单算了一笔账: 

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

大意是说,农民比例越高,国家越强盛,君主越安全。因为商鞅认为发展农业和农民有几大好处:

  1、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

  2、信可以守战也;

  3、壹则少诈而重居;

  4、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

要是老百姓看到清谈可以升官,做生意、卖艺可以发财,自然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种地了,毕竟谁都不傻,谁愿意干苦力活?

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

如果老百姓不种地,那就麻烦大了,没事就喜欢吓跑,要是打仗的时候,你到哪里去找人呢? 

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

6park.com

而且农民是最好统治的,种地本来就是苦差事,他们吃苦吃习惯了,你怎么弄他们,他们都不会觉得苦,有口吃的就感恩戴德的了。所以,对于农民千万不能太仁慈,得高压管制,使他们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

那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都老老实实去当农民呢?保持朴素听话的本性呢商鞅又抛出了大杀招——重税!收税收得那些农民不好好种地就交不起税,交不起税就会没命,这就可以了。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假设老百姓都老老实实种地去了,整个国家就高枕无忧 了,随便管制、征调他们,他们都逃不出国家的五指山了,国家就可以坐在家里靠天靠地吃饭了。

故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

6park.com

如果有人调皮,不听话,那咱们就得下狠手了。谁不听话就弄死谁,严刑峻法为商鞅变法的内容上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险。

商鞅对秦孝公说:“您得多罚少赏。胆小的人我们用刑罚去逼他们,勇敢的人我们用赏赐去刺激他们,他们最终大多数都会死在战场上。经过测算: 

称王天下的国家90%的刑罚,10%的赏赐(王者刑九赏一);强大的国家70%的刑罚,30%的赏赐(强国刑七赏三);弱国的刑罚和赏赐一般各50%(削国刑五赏五)。

而且,我们多罚还不行,还要狠狠地罚,要小罪重罚,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生敬畏,国家才能强大(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要是重罪轻罚,老百姓就会重复犯罪,国家就完蛋了(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重罚必须要搞连坐,这样才有震慑力。(罪死不赦,刑及三族,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像砍头、砍脚、脸上刺字等,这些其实都是为老百姓、为国家好,是预防犯罪(夫先王之禁,刺杀,断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伤民也,以禁奸止过也)。” 6park.com

6park.com

以上便是“商鞅变法”的基本逻辑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要除掉什么人,培养什么人,培养这些人干什么,怎么控制和预防这些人。逻辑上是环环相扣的,从确定目标到明确中心,从方式方法到成果保障,都是经过严谨的逻辑推演的。(此时暂不作评价)
感言

6park.com

商鞅变法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它对秦国进行了改头换面,彻底变成了战争机器,从而在那个乱世像坦克一样一路碾压,最终建立了一强大而又统一的帝国。这一点上来说,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商鞅也算得上是历史的功臣。

但是,我们也要反思一下秦朝二世而亡的背后原因,这里虽不详细分解,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与商鞅背后和法家思想和制度设计是脱不了干系的。

文章开头就说了,对于商鞅这个人和商鞅变法这件事,其实还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过分美化和过度贬低其实是不可取的。尽管我个人在心底是很抵触他的行为逻辑的,但是我依然不会否定他的伟大功绩和卓越才干,虽然他的成功有很多特定的原因(后面会讲)。商鞅这个人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但也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他是第一个这么赤裸裸地解剖人性的丑陋,然后血淋淋地展示在大家面前,并强迫大家接受。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在于对商鞅进行批判和吹捧,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理性地去面对一些历史文化的变化和转折。就商鞅来说,他是秦国的功臣,但是他是六国的噩梦;他是历史的推动者,但是他是人性的丑化者。

有很多朋友会和我争辩,我不会应答的。因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持续解析商鞅变法的方方面面,我们看到的是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光环,忽略的是历史和人性的阴暗与罪恶。虽然我们现在的文明高于战国时代的文明,但是我们的人性、仁义、道德是不应该厚此薄彼的,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论”的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商鞅改革的对象是我们自己,我们能否理所当然地接受,如此便好! 6park.com

6park.com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