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华与夷
送交者: 龙珠雷达[☆★声望品衔8★☆] 于 2021-01-02 3:18 已读 4458 次 1 赞  

龙珠雷达的个人频道

很久没写长文章了,新年伊始发一篇小文,介绍一下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话题虽然有诸多历史和考古学家讨论,但是在史版还是个相对空白的话题,一家之言,内容多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6park.com

考古学家把3500BC至1800BC的东亚称作新石器时代晚期,对应的中国历史上称作五帝时代。这一阶段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3500BC之前的考古学类型,不论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型,早期的大汶口文化,还是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大多致力于自身境内的发展,变化较慢且文化间的互动并不明显。然而,从3500BC开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强势扩张,搅动了原本平静的中华大地,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华大地的考古学文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加速交流与整合。 6park.com


庙底沟文化的扩张:3500BC-2800BC

庙底沟文化形成于河南西部以及陕西东部的地区,从4000BC开始向周边扩张,3500BC左右,庙底沟文化的直接统治范围已经覆盖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湖北北部的大片地区,几乎达到了武王伐纣后周朝初年的版图。笔者向来不愿意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历史书上的五帝寻找对应,但是如果把庙底沟文化比作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则史书上记载的“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却非虚言。此时的黄河下游正是大汶口文化中期,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刚刚浮现还较落后。
太湖的良渚文化还只是江浙诸多文化中的一支。庙底沟文化向海岱和两湖的扩张,无疑加速了当地的文化进程。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多有庙底沟类型特征的陶器,两种文化的上层几乎必然有广泛且深刻的交流。屈家岭文化的彩陶明显受到庙底沟特征的影响,甚至可能直接从庙底沟继承而来。类似的彩陶出现在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中,甚至远在东北辽河平原的红山文化的陶器中,也看到了与庙底沟文化大致相同的旋纹。庙底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可以说是中华大地的第一次“文化共识”。




庙底沟文化的衰退,长江流域的崛起:2800BC-2300BC

不过,文化的影响总是互相的,庙底沟的强势没有持续。从2800BC开始,庙底沟文化的核心区开始衰退,周围地区开始反弹。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已经进化成石家河文化时期,并且由南向北向中原渗透。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大范围崛起,影响力向中原扩张,在后来龙山文化的墓葬中发现了良渚类型的玉器。而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则在融入庙底沟文化特征后反客为主,自身向山东龙山文化演进,并且自东向西进入中原腹地。石家河,良渚,大汶口,从三个方向对中原地区形成包抄之势。此时的中原,称为庙底沟文化二期,处于文化的低潮,庙底沟二期不再有曾经的强势,而表现为更多的吸纳与学习。张光直曾经概括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致意思是中原强则周边弱,周边强则中原弱,一张一翕,中华文明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快速成长起来。




长江流域的衰退,龙山文化的繁盛,西北辐射带初见端倪:2300BC-1900BC

从大约2500BC开始,大汶口文化转化为山东龙山文化,并且开始沿黄河向中,上游扩张。2300BC起,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存突然增加,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期。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分为四个类型,其中后岗,王湾,造律台三种类型都在河南,陶寺类型则位于山西境内。其中陶寺类型尤其壮观,城址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米,高等级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震惊了海内外。除了陶寺,中原龙山文化的其他类型,也都出现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址。这段时间的中原地区接近夏朝早期,所以考古学家习惯于以考古类型去对应五帝时代的王表。这样的对应基本都是概念上的,并没有坚实的考古学依据。在中原龙山文化兴盛的同时,长江流域进入了新的衰退周期。良渚文化大约在2300BC开始明显衰退,并且在距今4千年前彻底消失,考古学上把2300BC至2000BC称作后良渚文化,而2000BC之后则称为马桥文化。马桥文化无论在农业、玉器、聚落形态上都无法和良渚文化相比。类似的,从2300BC起,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遗址数不断减少,进入后石家河时期,直到1700BC左右二里头文化向南进入该地区。值得关注的是,此时来自西北的青铜器文化已经初见端倪,“半月形文化带”开始形成。其中,老虎山文化自北向南,齐家文化自西向东对中原腹地产生影响。老虎山文化的石峁遗址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超过了陶寺和良渚。

6park.com




传统核心区域的衰落、半月形文化带形成,二里头横空出世:1900BC-1700BC

1800BC前后,中原地区原本繁盛的龙山文化聚落纷纷消失,陶寺文化的覆灭,很可能是北方老虎山南下的结果。中原龙山文化遗址面积几乎同时大幅缩小。山东龙山文化被其后的岳石文化取代,无论是墓葬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倒退,江浙地区继续衰退,从良渚时代进入马桥时代。此时,中原大地上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陷入集体衰退,可谓群星暗淡。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传统新石器时代核心区域中仅剩下洛阳盆地一块唯一持续发展的地方,更像是一处文化孤岛。相对比的,半月形文化带形成并且向西南扩张。青铜器传播的大致路线是从四坝文化开始,在甘青地区分为两支,一支沿齐家文化向南进入四川盆地,另一只沿朱开沟文化向东进入辽东和冀北。齐家文化向东扩张达到关中平原西部,在西安附近与二里头文化接壤,而朱开沟文化也向南拓展到山西北部,与二里头接壤。夏家店下层文化向南达到冀北,同时成都平原出现了宝墩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700BC前后,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明,如众星捧月般在伊洛盆地横空出世,挡住了半月形文化带向中原的扩张,同时其文化影响力迅速向东南扩展,之后的历史大致就和史书衔接上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经历了夏商周最终走向统一。

6park.com

喜欢龙珠雷达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龙珠雷达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龙珠雷达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